一种入水探头舱室间的直插微旋转连接结构及入水探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2490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入水探头舱室间的直插微旋转连接结构及入水探测器。本申请的直插微旋转连接结构包括销片,上舱室的底部设有异形键,下舱室的内壁顶部设有异形槽;其中,所述异形键为L型结构,所述异形槽为L型槽;所述异形键的高度与所述异形槽的深度匹配,且所述异形槽的槽顶部开口宽度不小于所述异形键的底部宽度;所述L型结构的底部前端与所述L型槽的槽底部前端匹配,用于在所述异形槽内旋转所述异形键时,所述L型结构的底部前端插入到所述L型槽的槽底部前端,并在所述L型结构后端面与所述L型槽的后端内表面之间形成一销片槽;所述销片,用于插入所述销片槽内,避免异形键在异形槽内转动。本申请结构简单巧妙,连接稳定可靠。定可靠。定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入水探头舱室间的直插微旋转连接结构及入水探测器


[0001]本技术属于探测器装置结构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入水探头舱室间的直插微旋转连接结构及入水探测器。

技术介绍

[0002]入水探测器一般分为多个舱室,当其中一个舱室中的元件需要将其线缆穿入另一个舱室中,且穿线孔要做密封处理时,两个舱室间若采用传统的螺纹旋转连接将导致线缆扭拉,弯折,甚至拉断。因此如何解决探测器两舱室间的连接及穿线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入水探头舱室间的直插微旋转连接结构及入水探测器。本技术以中国传统榫卯结构工艺为启发,通过直插,微旋转,加入销片的方式,解决了探测器两舱室间的连接及穿线问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入水探头舱室间的直插微旋转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销片3,上舱室的底部设有异形键21,下舱室的内壁顶部设有异形槽11;其中,
[0006]所述异形键21为L型结构,所述异形槽11为L型槽;所述异形键21的高度与所述异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入水探头舱室间的直插微旋转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销片(3),上舱室的底部设有异形键(21),下舱室的内壁顶部设有异形槽(11);其中,所述异形键(21)为L型结构,所述异形槽(11)为L型槽;所述异形键(21)的高度与所述异形槽(11)的深度匹配,且所述异形槽(11)的槽顶部开口宽度不小于所述异形键(21)的底部宽度,用于所述异形键(21)能够从所述异形槽(11)的从槽顶部开口插入到所述异形槽(11)内,且所述异形键(21)的底部与所述异形槽(11)的底部接触;所述L型结构的底部前端与所述L型槽的槽底部前端匹配,用于在所述异形槽(11)内旋转所述异形键(21)时,所述L型结构的底部前端插入到所述L型槽的槽底部前端,并在所述L型结构后端面与所述L型槽的后端内表面之间形成一销片槽;所述销片(3),用于插入所述销片槽内,避免所述异形键(21)在所述异形槽(11)内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水探头舱室间的直插微旋转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销片(3)为下侧厚度大于上侧厚度的台阶状结构,用于所述上舱室与所述下舱室连接后,所述上舱室的底部压在所述台阶状结构的台阶上表面上,避免所述销片(3)脱离所述销片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入水探头舱室间的直插微旋转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结构的外侧表面弯曲半径与所述L型槽的内侧表面弯曲半径匹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荫华刘建昆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星朔东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