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主机型涡旋式空压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2326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空压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双主机型涡旋式空压机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空压机壳。该双主机型涡旋式空压机组,通过设置微型双轴伺服电机,当需要对装置进行移动时,启动微型双轴伺服电机通过输出轴带动两个转动杆旋转,故而由两个转动杆带动两个第二锥齿轮旋转,通过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的配合使用带动螺纹杆旋转进而使得移动板下移,通过移动板下方的万向轮将底座撑起,从而实现便于对空压机组进行移动的目的,当需要将装置固定时,启动微型双轴伺服电机反转,通过转动杆、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和螺纹杆的配合,使得移动板上移至底座的内部,底座与地面接触放置,实用性较高,便于工作人员使用。便于工作人员使用。便于工作人员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主机型涡旋式空压机组


[0001]本技术涉及空压机
,具体为双主机型涡旋式空压机组。

技术介绍

[0002]涡旋式压缩机是由一个固定的渐开线涡旋盘和一个呈偏心回旋平动的渐开线运动涡旋盘组成可压缩容积的压缩机,涡旋压缩机的独特设计,使其成为当今世界节能压缩机,涡旋式空气压缩机是由两个双函数方程型线的动、静涡盘相互啮合而成,在吸气、压缩和排气工作过程中,静盘固定在机架上,动盘由偏心轴驱动并由防自转机构制约,围绕静盘基圆中心,作很小半径的平面转动,气体通过空气滤芯吸入静盘的外围,随着偏心轴旋转,气体在动静盘噬合所组合的若干个月牙形压缩腔内被逐步压缩,然后由静盘中心部件的轴向孔连续排出。
[0003]目前市面上现有的双主机型涡旋式空压机组在使用时还存在部分缺陷,比如现有的双主机型涡旋式空压机组体积较大,整体重量较重,当需要对其进行移动时,多是依靠人力进行搬运,费时费力,同时现有的双主机型涡旋式空压机组多是依靠散热孔进行散热的,散热效果较差,故而提出双主机型涡旋式空压机组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双主机型涡旋式空压机组,具备便于对空压机组进行移动,可以提高空压机组的散热效果等优点,解决了目前市面上现有的双主机型涡旋式空压机组在使用时还存在部分缺陷,比如现有的双主机型涡旋式空压机组体积较大,整体重量较重,当需要对其进行移动时,多是依靠人力进行搬运,费时费力,同时现有的双主机型涡旋式空压机组多是依靠散热孔进行散热的,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便于对空压机组进行移动,可以提高空压机组的散热效果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双主机型涡旋式空压机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空压机壳,所述空压机壳的内底壁和内顶壁均设置有空压主机体,所述空压机壳的内壁右侧设置有一端延伸至其右侧的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且呈上下对称分布,所述底座的内顶壁和内底壁之间设置有数量为两个且呈左右对称分布的移动组件,所述底座的内底壁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两个移动组件的外部连接;
[0008]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矩形框,所述空压机壳的内壁右侧设置有一端延伸至其右侧的矩形框,所述矩形框的数量为两个且呈上下对称分布,单个所述矩形框的内壁设置有通风板,所述通风板的左侧壁设置有微型驱动电机,所述微型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处设置有扇叶;
[0009]所述移动组件包括螺纹杆,所述底座的内顶壁和内底壁之间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数量为两个且呈左右对称分布,两个所述螺纹杆的外部均设置有第一锥齿轮,两个所述螺纹杆的外部均设置有移动板,两个所述移动板的相背侧分别与底座的内壁左右两
侧连接,两个所述移动板均位于第一锥齿轮的下方;
[0010]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块,所述底座的内底壁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部设置有微型双轴伺服电机,所述底座的内顶壁设置有位于微型双轴伺服电机左右两侧的定位板,所述微型双轴伺服电机的两个输出轴处均设置有一端分别贯穿两个定位板的转动杆,两个所述转动杆的相背侧均设置有第二锥齿轮,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分别与两个第一锥齿轮的外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内部为中空且其内底壁开设有与移动板相适配的通孔,通孔的数量为两个且呈左右对称分布。
[0012]优选的,所述移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且呈前后对称分布的万向轮。
[0013]优选的,所述通风板的内部开设有数量若干的通风孔。
[0014]优选的,所述空压机壳的内部为中空且其内壁左侧开设有散热网孔,所述空压机壳的前侧壁设置有箱门。
[0015]优选的,所述矩形框的内部为中空且其内壁左右两侧均为开口状设计。
[0016](三)有益效果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双主机型涡旋式空压机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1、该双主机型涡旋式空压机组,通过设置微型双轴伺服电机,当需要对装置进行移动时,启动微型双轴伺服电机通过输出轴带动两个转动杆旋转,故而由两个转动杆带动两个第二锥齿轮旋转,通过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的配合使用带动螺纹杆旋转进而使得移动板下移,通过移动板下方的万向轮将底座撑起,从而实现便于对空压机组进行移动的目的,当需要将装置固定时,启动微型双轴伺服电机反转,通过转动杆、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和螺纹杆的配合,使得移动板上移至底座的内部,底座与地面接触放置,实用性较高。
[0019]2、该双主机型涡旋式空压机组,通过设置微型驱动电机,启动微型驱动电机带动扇叶旋转,通过旋转的扇叶和空压机壳内壁左侧的散热孔的配合,进而可以加快空压机壳内部的空气流通,实现了可以提高空压机组的散热效果的目的,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22]图中:1、底座;2、空压机壳;3、空压主机体;4、散热组件;41、矩形框;42、通风板;43、微型驱动电机;44、扇叶;5、移动组件;51、螺纹杆;52、第一锥齿轮;53、移动板;6、驱动组件;61、固定块;62、微型双轴伺服电机;63、定位板;64、转动杆;65、第二锥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2,双主机型涡旋式空压机组,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空压机壳2,空压机壳2的内部为中空且其内壁左侧开设有散热网孔,空压机壳2的前侧壁设置有箱门,空压机壳2的内底壁和内顶壁均固定安装有空压主机体3,空压机壳2的内壁右侧固定连接有一端延伸至其右侧的散热组件4,散热组件4的数量为两个且呈上下对称分布,散热组件4包括矩形框41,空压机壳2的内壁右侧固定连接有一端延伸至其右侧的矩形框41,矩形框41的内部为中空且其内壁左右两侧均为开口状设计,矩形框41的数量为两个且呈上下对称分布,单个矩形框4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通风板42,通风板42的内部开设有数量若干的通风孔,通风板42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有微型驱动电机43,微型驱动电机43的输出轴处固定连接有扇叶44,通过设置微型驱动电机43,启动微型驱动电机43带动扇叶44旋转,通过旋转的扇叶44和空压机壳2内壁左侧的散热孔的配合,进而可以加快空压机壳2内部的空气流通,实现了可以提高空压机组的散热效果的目的,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0025]底座1的内顶壁和内底壁之间转动连接有数量为两个且呈左右对称分布的移动组件5,移动组件5包括螺纹杆51,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双主机型涡旋式空压机组,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空压机壳(2),所述空压机壳(2)的内底壁和内顶壁均设置有空压主机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压机壳(2)的内壁右侧设置有一端延伸至其右侧的散热组件(4),所述散热组件(4)的数量为两个且呈上下对称分布,所述底座(1)的内顶壁和内底壁之间设置有数量为两个且呈左右对称分布的移动组件(5),所述底座(1)的内底壁设置有驱动组件(6),所述驱动组件(6)与两个移动组件(5)的外部连接;所述散热组件(4)包括矩形框(41),所述空压机壳(2)的内壁右侧设置有一端延伸至其右侧的矩形框(41),所述矩形框(41)的数量为两个且呈上下对称分布,单个所述矩形框(41)的内壁设置有通风板(42),所述通风板(42)的左侧壁设置有微型驱动电机(43),所述微型驱动电机(43)的输出轴处设置有扇叶(44);所述移动组件(5)包括螺纹杆(51),所述底座(1)的内顶壁和内底壁之间设置有螺纹杆(51),所述螺纹杆(51)的数量为两个且呈左右对称分布,两个所述螺纹杆(51)的外部均设置有第一锥齿轮(52),两个所述螺纹杆(51)的外部均设置有移动板(53),两个所述移动板(53)的相背侧分别与底座(1)的内壁左右两侧连接,两个所述移动板(53)均位于第一锥齿轮(52)的下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新定
申请(专利权)人:布里斯托压缩机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