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风冷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2139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承风冷电机,包括:转子组件,包括轴体和转子铁芯,转子铁芯至少设有一贯穿轴向的通风道;定子组件;端盖组件,设置有连通电机内外的引风口和出风口;风扇,靠近引风口设置在电机内部;当转子组件带动风扇转动,风流自引风口进入,经过通风道后,从出风口排出,以降低轴体温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轴体转动带动风扇同步转动,省去了驱动风扇转动的动力源,风扇设置在电机内部,进入电机内部的冷却空气被充分利用,外界空气从引风口进入电机内部,通过第一通风道和第二通风道向出风口排出,第一通风道设置在转子铁芯的径向内圈,第二通风道设置在转子铁芯的径向外圈,且延伸转子铁芯的整个轴向,降温效果好。降温效果好。降温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风冷电机


[0001]本技术属于电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轴承风冷电机。

技术介绍

[0002]当电机长期运行时,轴承不断产生热量,如果轴承散热不及时,电机轴承的温度逐渐升高,容易造成轴承跑外圈,轴承外圈与轴承室内壁产生相对运动,轴承磨损严重,导致轴承损坏,造成安全隐患。同时轴承的温度对轴承的寿命有很大的影响,轴承温度越高轴承的寿命越短,影响设备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电机定子持续受到轴承的热传导,导致线包温度升高,严重的会导致绝缘损坏,进而造成电机故障,影响电机性能和可靠性。
[0003]综上,轴承冷却对电机安全性和整机性能至关重要。
[0004]传统电机主要在后端盖外设置风扇或风机,风扇产生一定空气流量对电机进行散热,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向机壳,一部分空气吹向机壳和后端盖外部进行散热,一部分发散到周围环境空气中,并没有起到散热效果;而轴承安装在电机内部,没有气体直接对轴承进行冷却,产生的气流对风扇端轴承的散热效果微乎其微;尤其前端盖,几乎没有风流过,轴承冷却效果很有限。因此,如何对电机轴承进行冷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有针对性地对轴承进行降温,降温效果好的轴承风冷电机。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轴承风冷电机,包括:
[0007]转子组件,包括轴体和位于轴体外圈的转子铁芯,所述转子铁芯至少设有一贯穿轴向的通风道;
[0008]定子组件;
[0009]端盖组件,设置有连通电机内外的引风口和出风口;
[0010]风扇,靠近引风口设置在电机内部;
[0011]当转子组件带动风扇转动,风流自引风口进入,经过通风道后,从出风口排出,以降低轴体温度。
[0012]本技术利用轴体转动带动风扇同步转动,省去了驱动风扇转动的动力源,风扇设置在电机内部,外界空气从引风口进入电机内部,通过通风道向出风口排出,通风道设置在转子组件上,且延伸转子组件的整个轴向,使得外界进入电机的冷空气绝大部分都能进入通风道对轴体进行降温,轴体的大部分区域都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
[0013]进一步的,所述端盖组件上连接有导风板,其将定子组件和引风口或出风口分隔在两侧。导风板起到隔绝作用,避免定子组件的热量向轴体传导,也防止从引风口进入的冷空气流向定子组件,有利于对轴体的降温。
[0014]进一步的,所述导风板向转子铁芯所在方向延伸,并在末端形成扩口状引导面。扩口状引导面可以将引风口进入的冷却空气向通风道,特别是向第二通风道引导。
[0015]进一步的,所述扩口状引导面的端面与转子铁芯端面之间存在间隙。间隙可以有效防止导风板和旋转的转子铁芯发生摩擦。
[0016]进一步的,所述导风板末端的内径小于等于转子铁芯的外径,大于通风道的外径。避免导风板将通风道隔绝在外圈,保证冷却空气可以进入通风道。
[0017]进一步的,所述通风道包括第一通风道和第二通风道,所述第一通风道位于轴体外围,第二通风道位于第一通风道的径向外侧,且靠近转子铁芯外圈。在转子铁芯的径向设置第一通风道和第二通风道,冷却空气的流量增大,而且在转子铁芯的径向内外两侧均能实现良好的降温效果。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风道和第二通风道的数量均为多个,其沿周向间隔布设;所述第一通风道的截面呈半圆形;所述第二通风道的截面呈腰型。第一通风道截面呈半圆形,使得从引风口进入的冷却空气可以与轴体外壁直接接触,且数量为多个,均匀布设在周向一圈,对轴体的降温效果更好,轴体各处的降温更加均匀;由于转子铁芯的外圈靠近定子组件,第二通风道设置在转子铁芯的外圈区域,有效降低转子铁芯的外圈温度,避免转子铁芯受到定子组件的影响后产生较高温度传导至轴体,有利于轴体的降温。
[0019]进一步的,所述引风口与轴体的径向距离大于等于5mm;所述出风口与轴体的径向距离大于等于5mm。上述距离数值可以保证左端盖和右端盖的强度,保证电机整体的稳固性。
[0020]进一步的,所述风扇包括同心同轴连接于轴体的基座,及沿周向均匀间隔布设在基座外圈的扇叶,该扇叶沿径向向外延伸。风扇和轴体同心同轴连接,对轴体四周传导的冷空气更加均匀,且无需另外设置风扇转动的动力源,结构更加简化。
[0021]进一步的,所述引风口的截面面积大于等于通风道的截面面积。降低出风口的出风阻力,有利于冷却空气从出风口流出,对轴体的降温有利。
[00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轴体转动带动风扇同步转动,省去了驱动风扇转动的动力源,风扇设置在电机内部,进入电机内部的冷却空气可以被充分利用,外界空气从引风口进入电机内部,通过第一通风道和第二通风道向出风口排出,第一通风道设置在转子铁芯的径向内圈,第二通风道设置在转子铁芯的径向外圈,且延伸转子铁芯的整个轴向,使得外界的冷空气进入通风道对轴体进行降温,降温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的转子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的风扇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如图1

图3所示,一种轴承风冷电机,包括转子组件1,定子组件2,端盖组件3,及风扇4。
[0028]转子组件1包括轴体11和位于轴体11外圈的转子铁芯12,轴体11和转子铁芯12非完全接触,在转子铁芯12上至少设置有一个贯穿轴向的通风道13。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通风道13包括第一通风道131和第二通风道132。
[0029]第一通风道131位于轴体11外圈位置,换句话说,第一通风道131位于转子铁芯12的内圈,且与转子铁芯12内圈边缘贯通,截面形状呈半圆形,其数量为多个,沿着转子铁芯12的周向均匀间隔布设,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八个,在其他实施例中具体数量不作限制。
[0030]第二通风道132位于第一通风道131的径向外侧,且靠近转子铁芯12的外圈设置,但不贯通外圈边缘,截面形状呈腰型,其数量为多个,沿着转子铁芯12的周向均匀间隔布设,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六个,在其他实施例中具体数量不作限制。
[0031]定子组件2位于转子组件1的外圈,位置相对固定。
[0032]端盖组件3,连接在电机外壳6上,包括左端盖33和右端盖34,在左端盖33上设置有连通电机内外的出风口32,在右端盖34上设置有连通电机内外的引风口31。左端盖33和右端盖34上均固定连接有导风板5,右端盖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风冷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子组件(1),包括轴体(11)和位于轴体(11)外圈的转子铁芯(12),所述转子铁芯(12)至少设有一贯穿轴向的通风道(13);定子组件(2);端盖组件(3),设置有连通电机内外的引风口(31)和出风口(32);风扇(4),靠近引风口(31)设置在电机内部;当转子组件(1)带动风扇(4)转动,风流自引风口(31)进入,经过通风道(13)后,从出风口(32)排出,以降低轴体(11)温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风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组件(3)上连接有导风板(5),其将定子组件(2)和引风口(31)或出风口(32)分隔在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风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5)向转子铁芯(12)所在方向延伸,并在末端形成扩口状引导面(5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风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口状引导面(51)的端面与转子铁芯(12)端面之间存在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风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5)末端的内径小于等于转子铁芯(12)的外径,大于通风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亚丽崔保龙刘闯刘立军齐文艺李梦林李建树
申请(专利权)人:卧龙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