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思睿专利>正文

一种电源模块极性转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19612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源模块极性转换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PCB板电源输入输出正负极性固定,电源模块应用灵活性受限;需将PCB板电源模块的输入或输出正负极性位置交换时,电源模块生产厂家就只能重新变更PCB设计,其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很难满足各种不同的应用需求的技术问题。它包括绝缘盒体、正极性输入端、负极性输入端、负极性输出端、正极性输出端,正极性输入端通过铜箔和过孔与正极性输出端连接,负极性输入端通过铜箔和过孔与负极性输出端连接,绝缘盒体为多层PCB板,通过内部层间绝缘介质实现绝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不改变电源模块原始设计的情况下可靠地将电源模块的输入或输出电源极性正负交换,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应用灵活。应用灵活。应用灵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源模块极性转换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本技术涉及电力电子
,具体涉及一种电源模块极性转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即印制线路板,简称印制板,是电子工业的重要部件之一。几乎每种电子设备,小到电子手表、计算器,大到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军用武器系统,只要有集成电路等电子元件,为了使各个元件之间的电气互连,都要使用印制板。印制线路板由绝缘底板、连接导线和装配焊接电子元件的焊盘组成,具有导电线路和绝缘底板的双重作用。它可以代替复杂的布线,实现电路中各元件之间的电气连接,不仅简化了电子产品的装配、焊接工作,减少传统方式下的接线工作量,大大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缩小了整机体积,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电子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印制线路板具有良好的产品一致性,它可以采用标准化设计,有利于在生产过程中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同时,整块经过装配调试的印制线路板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备件,便于整机产品的互换与维修。目前,印制线路板已经极其广泛地应用在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中。PCB的电源模块一般采用单只或多只PIN针(即针脚)作为输入/输出连接端口,产品设计定型后,其电源输入输出正负极性就被固化,电源模块的应用灵活性受到限制。当用户在某一特殊应用条件下,需要将电源模块的输入或者输出正负极性位置交换使用时,电源模块生产厂家就只能重新变更PCB设计,其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很难满足各种不同的应用需求。
[0003]因此,急需生产一种轻松实现电源模块输入/输出正负极性的交换的装置
[0004]现有技术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0005]1、现有技术中,PCB板电源输入输出正负极性固定,电源模块的应用灵活性受到限制;
[0006]2、现有技术中,需要将PCB板电源模块的输入或者输出正负极性位置交换使用时,电源模块生产厂家就只能重新变更PCB设计,其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很难满足各种不同的应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模块极性转换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PCB板电源输入输出正负极性固定,电源模块的应用灵活性受到限制;需要将PCB板电源模块的输入或者输出正负极性位置交换使用时,电源模块生产厂家就只能重新变更PCB设计,其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很难满足各种不同的应用需求的技术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9]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源模块极性转换装置,包括绝缘盒体、正极性输入端、负极性输入端、正极性连接线路、负极性连接线路、负极性输出端、正极性输出端,所述正极性输入端、负极性输入端固定于所述绝缘盒体的输入侧,所述负极性输出端、正极性输出端固
定于所述绝缘盒体输出侧,所述正极性输入端通过所述正极性连接线路与正极性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负极性输入端通过所述负极性连接线路与所述负极性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正极性输入端与所述正极性输出端沿所述绝缘盒体长度方向错开,所述负极性输入端与所述负极性输出端沿所述绝缘盒体长度方向错开。
[0010]进一步地,所述绝缘盒体为多层PCB板。
[0011]进一步地,所述绝缘盒体还包括绝缘装置,所述绝缘装置用于所述正极性输入端与所述负极性输出端绝缘隔离,所述负极性输入端与所述正极性输出端绝缘隔离。
[0012]进一步地,所述绝缘装置为所述多层PCB板内部层间绝缘介质。
[0013]进一步地,所述正极性输入端、负极性输入端、负极性输出端、正极性输出端为若干PIN针,PIN针的数量为1个或多个。
[0014]进一步地,所述正极性连接线路、负极性连接线路包括过孔、铜箔,所述正极性输入端通过所述铜箔与正极性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负极性输入端通过所述铜箔与所述负极性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过孔用于连接铜箔。
[0015]进一步地,所述铜箔的数量为所述PIN针数量的二分之一。
[0016]进一步地,所述铜箔容纳于所述绝缘盒体内部。
[0017]进一步地,所述正极性输入端、负极性输入端、负极性输出端、正极性输出端焊接于所述绝缘盒体上。
[0018]进一步地,所述输入侧、所述输出侧在所述绝缘盒体上的位置相对。
[0019]进一步地,所述正极性输入端与电源模块正极连接,所述负极性输入端与所述电源模块负极连接。
[0020]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0021](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源模块极性转换装置,能够在不改变电源模块原始设计的情况下,不改变产品尺寸,不改变产品外形,可靠地将电源模块的输入或输出电源极性正负交换。
[0022](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源模块极性转换装置,具备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应用灵活等优势。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侧视图;
[002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侧视图。
[0026]图中:1、绝缘盒体;2、正极性输入端;3、负极性输入端;4、正极性连接线路;5、负极性连接线路;6、负极性输出端;7、正极性输出端;8、输入侧;9、输出侧。
具体实施方式
[0027]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源模块极性转换装置,其基本结构为:
[0029]包括绝缘盒体1、正极性输入端2、负极性输入端3、正极性连接线路4、负极性连接线路5、负极性输出端6、正极性输出端7,正极性输入端2、负极性输入端3固定于绝缘盒体1
的输入侧8,负极性输出端6、正极性输出端7固定于绝缘盒体1输出侧9,正极性输入端2通过正极性连接线路4与正极性输出端7电性连接,负极性输入端3通过负极性连接线路5与负极性输出端6电性连接,正极性输入端2与正极性输出端7沿绝缘盒体1长度方向错开,负极性输入端3与负极性输出端6沿绝缘盒体1长度方向错开。
[0030]在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绝缘盒体1为多层PCB板,正极性输入端2、负极性输入端3、负极性输出端6、正极性输出端7为若干PIN针,正极性连接线路4、负极性连接线路5包括过孔(过孔也称金属化孔,在双面板和多层板中,为连通各层之间的印制导线,在各层需要连通的导线的交汇处钻上一个公共孔,即过孔)、铜箔,铜箔容纳于多层PCB板内部,正极性输入端2通过铜箔与正极性输出端7电性连接,负极性输入端3通过铜箔与负极性输出端6电性连接,过孔用于连接铜箔。
[0031]正极性输入端2与负极性输出端6绝缘隔离、负极性输入端3与正极性输出端7绝缘隔离是通过多层PCB板内部层间绝缘介质实现的。
[0032]输入侧、输出侧为PCB板上相对侧。
[0033]【实施例1】
[0034]参见图1、图2,本技术优选实施例1为多针电源模块极性转换装置,PIN1—PIN3与PIN7—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模块极性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盒体(1)、正极性输入端(2)、负极性输入端(3)、正极性连接线路(4)、负极性连接线路(5)、负极性输出端(6)、正极性输出端(7),所述正极性输入端(2)、负极性输入端(3)固定于所述绝缘盒体(1)的输入侧(8),所述负极性输出端(6)、正极性输出端(7)固定于所述绝缘盒体(1)输出侧(9),所述正极性输入端(2)通过所述正极性连接线路(4)与正极性输出端(7)电性连接,所述负极性输入端(3)通过所述负极性连接线路(5)与所述负极性输出端(6)电性连接,所述正极性输入端(2)与所述正极性输出端(7)沿所述绝缘盒体(1)长度方向错开,所述负极性输入端(3)与所述负极性输出端(6)沿所述绝缘盒体(1)长度方向错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模块极性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盒体(1)为多层PCB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模块极性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盒体(1)还包括绝缘装置,所述绝缘装置用于所述正极性输入端(2)与所述负极性输出端(6)绝缘隔离,所述负极性输入端(3)与所述正极性输出端(7)绝缘隔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源模块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思睿
申请(专利权)人:李思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