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的管体连接结构、发动机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15493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50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的管体连接结构、发动机及车辆。包括进气歧管、窜气管及连接头,进气歧管与窜气管连通,进气歧管上设有第一连接部,进气歧管通过第一连接部固定在连接头上,窜气管上设有第二连接部,窜气管通过第二连接部固定在连接头上。将窜气管插入进气歧管内连通,进气歧管通过第一连接部固定在连接头一端,窜气管通过第二连接部固定在连接头另一端,实现进气歧管与窜气管之间的双重固定,有效防止进气歧管和窜气管从连接头上脱落,避免进气歧管与窜气管的对接失效导致发动机内部气体内漏的情况发生,提高进气歧管与窜气管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满足了国六阶段排放法对曲轴箱通风管豁免断路诊断的要求。求。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的管体连接结构、发动机及车辆


[0001]本公开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的管体连接结构、发动机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车辆作为生活中重要的代步工具,为人们提供了便利性。发动机是车辆的核心部件,是车辆主要的动力来源。空气从进气口进入,通过空气滤清器,进入到进气歧管后分别进入各个气缸内。在发动机工作时,燃烧室内的高压可燃混合气体和已燃气体会通过活塞组件与气缸之间的间隙流入曲轴箱内,形成窜气,其中一路进气歧管与窜气管连接以输送气体。现有的窜气管与进气歧管之间仅通过快速接头连接,发动机运行时的震动容易导致快速接头从窜气管或进气歧管上松动或者脱开。当窜气管与进气歧管之间的连接失效后,会导致发动机曲轴箱的气体内漏,无法满足新颁布的国六阶段排放法要求的曲轴箱通风管的豁免断路诊断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管体连接结构、发动机及车辆。
[0004]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管体连接结构,包括进气歧管、窜气管以及连接头,所述进气歧管与所述窜气管连通,所述进气歧管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进气歧管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在所述连接头上,所述窜气管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窜气管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在所述连接头上,以避免所述进气歧管与所述窜气管的对接失效。
[0005]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进气歧管的外壁上的凸块,所述连接头上设置有与所述凸块配合的卡槽。
[0006]可选地,所述凸块为长方形凸块,所述卡槽为与所述长方形凸块配合的长方形卡槽。
[0007]可选地,所述长方形凸块的横截面面积沿所述进气歧管的安装方向逐渐缩小,所述长方形卡槽的形状与所述长方形凸块的形状相适应。
[0008]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窜气管的外壁上的止退部,所述连接头上设置有与所述止退部配合的限位部。
[0009]可选地,所述止退部为锁卡,所述限位部为与所述锁卡配合的倒钩。
[0010]可选地,所述锁卡为环形锁卡,所述连接头和所述倒钩之间形成有环形槽,所述环形锁卡容置在所述环形槽内。
[0011]可选地,所述进气歧管的内侧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窜气管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0012]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的管体连接结构,使得所述发动机也具备上述的技术效果。
[0013]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发动机,
使得所述车辆也具备上述的技术效果。
[0014]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5]进气歧管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窜气管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将窜气管插入进气歧管内部,实现进气歧管与窜气管之间的连通的同时,进气歧管通过第一连接部固定在连接头的一端,窜气管通过第二连接部固定在连接头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头将进气歧管和窜气管进一步固定,从而实现进气歧管与窜气管之间的双重固定,能够有效防止进气歧管和窜气管从连接头上脱落,进而避免进气歧管与窜气管之间的对接失效,导致发动机内部的气体内漏的情况发生,提高了进气歧管与窜气管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满足了国六阶段排放法对曲轴箱通风管豁免断路诊断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16]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进气歧管、窜气管与连接头的爆炸图;
[0019]图2为图1在A处的放大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进气歧管、窜气管与连接头的装配图;
[0022]图5为图4在B处的放大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1、进气歧管;11、长方形凸块;2、窜气管;21、环形锁卡;211、固定板;3、连接头;31、长方形卡槽;32、倒钩;33、环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6]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7]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的管体连接结构、发动机及车辆,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发动机包括进气歧管总成和曲轴箱,进气歧管总成包括6个进气歧管1,4个进气歧管1分别连接4个气缸,其中,剩下的进气歧管1通过窜气管2与曲轴箱连通以输送气体。具体地,将窜气管2插入进气歧管1内进行连通,并且进气歧管1和窜气管2之间设置有连接头3,在进气歧管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进气歧管1通过第一连接部固定在连接头3上。窜气管2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窜气管2通过第二连接部固定在连接头3上,以避免进气歧管1与窜气管2的对接失效。
[0028]通过上述的设置,将窜气管2插入进气歧管1的内部,实现进气歧管1与窜气管2之间的连通的同时,进气歧管1通过第一连接部固定在连接头3的一端,窜气管2通过第二连接部固定在连接头3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头3将进气歧管1和窜气管2进一步固定,从而实现进气歧管1与窜气管2之间的双重固定,能够有效防止进气歧管1和窜气管2从连接头3上脱落,进而避免进气歧管1与窜气管2之间的对接失效,导致发动机内部的气体内漏的情况发生,提高了进气歧管1与窜气管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满足了国六阶段排放法对曲轴箱通风管豁免断路诊断的要求。
[0029]第一连接部为设置在进气歧管1的外壁上的凸块,连接头3上设置有与凸块相配合的卡槽,通过将凸块卡置在卡槽内,无需使用辅助工具即可将两者装配起来,在将进气歧管1与连接头3进行固定的同时,能够提高两者之间的装配速度。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第一连接部可以为螺钉或者其他连接部件,实现进气歧管1与连接头3的固定,且保证进气歧管1不漏气即可。
[0030]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凸块和卡槽可以根据不同的连接需求进行灵活地设置。比如凸块设置成圆形凸台,卡槽可以设置成与圆形凸台相配合的U型卡槽。参照图1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凸块为设置在进气歧管1的外壁上的长方形凸块11,卡槽为形成在连接头3上的长方形卡槽31,长方形凸块11的具体结构与长方形卡槽31相配合,能够进一步提高进气歧管1与连接头3之间的卡接的紧密性,从而将进气歧管1与连接头3进行有效的固定,且便于拆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的管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歧管、窜气管以及连接头,所述进气歧管与所述窜气管连通,所述进气歧管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进气歧管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在所述连接头上,所述窜气管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窜气管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在所述连接头上,以避免所述进气歧管与所述窜气管的对接失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管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进气歧管的外壁上的凸块,所述连接头上设置有与所述凸块配合的卡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的管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为长方形凸块,所述卡槽为与所述长方形凸块配合的长方形卡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的管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方形凸块的横截面面积沿所述进气歧管的安装方向逐渐缩小,所述长方形卡槽的形状与所述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瞿朝军陈浩
申请(专利权)人:理想创新实验室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