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串电池组主动均衡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1263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均衡管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多串电池组主动均衡电路,包括MCU采集均衡控制电路、均衡转换电路、延时接通过流电路及电池组连接电路,所述均衡转换电路分别与所述MCU采集均衡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延时接通过流电路分别与所述均衡转换电路及电池组连接电路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MCU采集均衡控制电路实时检测电芯电压并将高电压电芯电量转移到关联低电压电芯,通过设置延时接通过流电路起到延时接通电芯与均衡转换电路的过渡作用,可扩展任意多串电池组,解决均衡电路短路失效时,防止过热、起火等安全事故,安全性好。安全性好。安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串电池组主动均衡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均衡管理
,特别涉及一种多串电池组主动均衡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主动均衡电路,其电路复杂,均衡单元对应电芯串数固定,不利于最优的性价比串联数扩展;均衡电路直接与电芯连接,安全性也难以保障。
[0003]例如存在以下缺点:
[0004]1、如均衡单元对应为6串,均衡8串电池组,需要采用2个均衡单元,导致其中一个均衡单元只利用了2串。
[0005]2、均衡单元电路失效
‑‑
短路失效时,相当于直接短路电芯正负极,会导致关连电路和电芯瞬间大电流放电,容易发生过热、起火等安全事故。
[0006]3、电芯与均衡电路连接,接插头接通上电瞬间容易产生火花,浪涌容易引起均衡电路瞬时失控。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多串电池组主动均衡电路,通过设置MCU采集均衡控制电路实时检测电芯电压并将高电压电芯电量转移到关联低电压电芯,通过设置延时接通过流电路起到延时接通电芯与均衡转换电路的过渡作用,可扩展任意多串电池组,解决均衡电路短路失效时,防止过热、起火等安全事故。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9]一种多串电池组主动均衡电路,包括MCU采集均衡控制电路、均衡转换电路、延时接通过流电路及电池组连接电路,所述均衡转换电路分别与所述MCU采集均衡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延时接通过流电路分别与所述均衡转换电路及电池组连接电路电性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MCU采集均衡控制电路包括MCU控制芯片U1、MCU控制芯片U2、MCU控制芯片U

N、电阻RT1、电阻RT2及电阻RT

N,所述电阻RT1、电阻RT2及电阻RT

N分别与所述MCU控制芯片U1、MCU控制芯片U2、MCU控制芯片U

N连接,所述MCU控制芯片U2分别与所述MCU控制芯片U1及MCU控制芯片U

N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均衡转换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1A、场效应管Q1B、场效应管Q2A、场效应管Q2B、场效应管Q

NA、场效应管Q

NB、电感L1、电感L2及电感L

N,所述场效应管Q1A、场效应管Q1B均与所述MCU控制芯片U1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2A、场效应管Q2B均与所述MCU控制芯片U2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

NA、场效应管Q

NB均与所述MCU控制芯片U

N连接,所述电感L1分别与所述场效应管Q2A、场效应管Q2B及MCU控制芯片U2连接,所述电感L2分别与所述场效应管Q2A、场效应管Q2B、MCU控制芯片U1及MCU控制芯片U

N连接,所述电感L3分别与所述场效应管Q

NA、场效应管Q

NB、MCU控制芯片U2及MCU控制芯片U

N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延时接通过流电路包括PTC电阻F1、PTC电阻F2、PTC电阻F3、PTC电阻F

N、场效应管Q1、场效应管Q2、场效应管Q3、场效应管Q

N、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

N、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

N、电阻R1A、电阻R2A、电阻R3A及电阻R

NA,所述PTC电阻F1分别与所述场效应管Q1A及场效应管Q1连接,所述PTC电阻F2分别与所述场效应管Q2A及场效应管Q2连接,所述PTC电阻F3分别与所述场效应管QNA及场效应管Q3连接,所述PTC电阻F

N分别与所述场效应管Q2B及场效应管Q

N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分别与所述电容C1、电阻R1及电阻R1A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2分别与所述电容C2、电阻R2、电阻R1A及电阻R2A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3分别与所述电容C3、电阻R3、电阻R3A及电阻R2A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

N分别与所述电容C

N、电阻R

N、电阻R

NA及电阻R3A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电池组连接电路包括电池组接口CN1B及电池组接口CN1A,所述电池组接口CN1B分别与所述场效应管Q1、场效应管Q2、场效应管Q3、场效应管Q

N、MCU控制芯片U

N及电池组接口CN1A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电池组接口CN1A分别连接有电芯B1、电芯B2、电芯B3及电芯B

N。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串电池组主动均衡电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多串电池组主动均衡电路中的均衡转换电路分别与MCU采集均衡控制电路电性连接,延时接通过流电路分别与均衡转换电路及电池组连接电路电性连接,首次与电芯连接时,该延时接通过流电路起延时接通电芯与均衡转换电路的过渡作用,防止电芯与均衡转换电路直接连接时,产生接触火花及浪涌,另均衡转换电路短路失效,切断电流回路,防止过热、起火等安全事故;均衡转换电路作用:关联的2组串联电芯电量互相转移,将高电压的1组电量转移到低电量的1组上;MCU采集均衡控制电路作用:采集关联的2组串联电芯电压,实时检测电芯在3.5—4.2V电压范围内,压差大于10mV时,PWM驱动均衡转换电路,将高电压电芯电量转移到关联低电压电芯,压差小于5mV时停止,根据电芯容量调整均衡电流(1—5A)之间;实现降低成本,提高主动均衡应用灵活性、稳定性,防止生产组装过程中出现不良,避免电池组因均衡电路短路失效引起电池安全事故,安全性能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
[0018]图中,1

MCU采集均衡控制电路、2

均衡转换电路、3

延时接通过流电路、4

电池组连接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串电池组主动均衡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MCU采集均衡控制电路、均衡转换电路、延时接通过流电路及电池组连接电路,所述均衡转换电路分别与所述MCU采集均衡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延时接通过流电路分别与所述均衡转换电路及电池组连接电路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串电池组主动均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MCU采集均衡控制电路包括MCU控制芯片U1、MCU控制芯片U2、MCU控制芯片U

N、电阻RT1、电阻RT2及电阻RT

N,所述电阻RT1、电阻RT2及电阻RT

N分别与所述MCU控制芯片U1、MCU控制芯片U2、MCU控制芯片U

N连接,所述MCU控制芯片U2分别与所述MCU控制芯片U1及MCU控制芯片U

N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串电池组主动均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均衡转换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1A、场效应管Q1B、场效应管Q2A、场效应管Q2B、场效应管Q

NA、场效应管Q

NB、电感L1、电感L2及电感L

N,所述场效应管Q1A、场效应管Q1B均与所述MCU控制芯片U1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2A、场效应管Q2B均与所述MCU控制芯片U2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

NA、场效应管Q

NB均与所述MCU控制芯片U

N连接,所述电感L1分别与所述场效应管Q2A、场效应管Q2B及MCU控制芯片U2连接,所述电感L2分别与所述场效应管Q2A、场效应管Q2B、MCU控制芯片U1及MCU控制芯片U

N连接,所述电感L3分别与所述场效应管Q

NA、场效应管Q

NB、MCU控制芯片U2及MCU控制芯片U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天童曾锦辉罗礼新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嘉德电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