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移位食道扩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11110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39
本申请提供一种防移位食道扩张装置,包括第一球囊及第二球囊,第一球囊内设置有导管,导管上设置有第一气孔,第一气孔用于连接第一球囊及导管,以调节第一球囊内的气量,使第一球囊的体积变化;第二球囊,导管穿过第二球囊,导管上设置有第二气孔,第二气孔用于连接第二球囊及导管,以调节第二球囊内的气量,使第二球囊的体积变化,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一球囊的最大直径大于第二球囊的最大直径,以阻止第二球囊脱离食道狭窄处。通过本申请提供的防移位食道扩张装置,第二球囊可以避免术后恢复过程中出现食道粘连的情况,由于第一球囊的最大直径大于第二球囊的最大直径,可避免第二球囊由于食道蠕动而脱离食道狭窄处的情况发生。窄处的情况发生。窄处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移位食道扩张装置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防移位食道扩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了防止因食道狭窄出现术后食道粘连的情况,术后会通过在食道狭窄处放置球囊以撑起食道。而现有的球囊整体呈梭形,由于食道本身的蠕动,容易导致球囊脱离食道狭窄处的情况出现,从而不能达到支撑食道的作用。因此,临床上需要一种可以避免随着食道蠕动而移动的食道扩张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移位食道扩张装置,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0004]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防移位食道扩张装置,包括第一球囊及第二球囊,第一球囊内设置有导管,导管上设置有第一气孔,第一气孔用于连接第一球囊及导管,以调节第一球囊内的气量,使第一球囊的体积变化;第二球囊,导管穿过第二球囊,导管上设置有第二气孔,第二气孔用于连接第二球囊及导管,以调节第二球囊内的气量,使第二球囊的体积变化,在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一球囊的最大直径大于第二球囊的最大直径,以阻止第二球囊脱离食道狭窄处。
[0005]可选地,第一球囊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一球囊包括第一主体段和第一引导段,第一引导段设置在第一主体段的第一端,沿远离第一主体段的方向,第一引导段的直径逐渐减小。
[0006]可选地,第二球囊连接在第一主体段的第二端。
[0007]可选地,第二球囊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二球囊包括第二引导段,第二引导段连接在第一主体段的第二端,第一球囊与第二引导段连接,沿远离第一主体段的方向,第二引导段的直径逐渐减小。
[0008]可选地,第二球囊还包括第二主体段和第三引导段,第二主体段的第一端与第二球囊连接,第三引导段与第二主体段的第二端连接,沿远离第二主体段的方向,第三引导段的直径逐渐减小。
[0009]可选地,防移位食道扩张装置还包括第三球囊,导管穿过第三球囊,导管上设置有第三气孔,第三气孔用于连接第三球囊及导管,以调节第三球囊内的气量,使第三球囊的体积变化,在第一球囊、第二球囊和第三球囊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三球囊的最大直径大于第二球囊的最大直径,以阻止第二球囊脱离食道狭窄处。
[0010]可选地,第三球囊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三球囊还包括第四引导段,第四引导段的第一端与第二主体段的第二端连接,沿远离第二主体段的方向,第四引导段的直径逐渐增大。
[0011]可选地,第三球囊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三球囊包括第三主体段及第五引导段,第三主体段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二主体段的第二端;第五引导段的第一端与第三主体段的第二端
连接,沿远离第三主体段的方向,第五引导段的直径逐渐减小。
[0012]可选地,防移位食道扩张装置还包括引流管,引流管上设置有引流孔,引流孔设置于第一球囊的第一端。
[0013]可选地,防移位食道扩张装置还包括套管,套管依次穿过第一球囊及第二球囊,导管及引流管均设置于套管内部。
[0014]可选地,第一球囊及第二球囊的材料为防粘连材料。
[0015]可选地,防移位食道扩张装置还包括充盈装置,充盈装置通过导管分别与第一球囊及第二球囊连接。
[0016]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防移位食道扩张装置,第一球囊内设置有导管,导管上设置有第一气孔,第一气孔用于连接第一球囊及导管,以调节第一球囊内的气量,使第一球囊的体积变化;第二球囊,导管穿过第二球囊,导管上设置有第二气孔,第二气孔用于连接第二球囊及导管,以调节第二球囊内的气量,使第二球囊的体积变化,在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一球囊的最大直径大于第二球囊的最大直径,以阻止第二球囊脱离食道狭窄处。通过使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移位食道扩张装置,将第二球囊放置于患者食道狭窄处,可以避免术后恢复过程中出现食道粘连的情况,且由于第一球囊及第二球囊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一球囊的最大直径大于第二球囊的最大直径,可以避免第二球囊由于食道蠕动而脱离食道狭窄处的情况发生,保证了防移位食道扩张装置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7]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申请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申请的范围。其中,
[0018]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防移位食道扩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A处的断面图;
[0020]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防移位食道扩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球囊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0—第一球囊;101—第一引导段;102—第一主体段;20—第二球囊;201—第二引导段;202—第二主体段;203—第三引导段;30—第三球囊;301—第四引导段;302—第三主体段;303—第五引导段;40—套管;401—导管;4011—第一气孔;402—引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5]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0026]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为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多个,或仅标示出了其中的一个或多个。
[0027]在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防移位食道扩张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之前,结合附图,先对防移位食道扩张装置的应用场景进行简略说明,以便于理解。
[0028]食道扩张装置一般设置于患者食道狭窄处,通过食道扩张装置保持食道狭窄处的直径,避免术后恢复期出现食道粘连的情况,现有的食道扩张装置包括一球囊,球囊放置于食道狭窄处,用于扩张食道狭窄处,保持食道狭窄处的直径,避免出现食道粘连的情况,该球囊内设置有一导管401,导管401用于调节球囊内的气量,使得球囊的体积发生变化,便于球囊放入或取出食道狭窄处。但是,现有的球囊整体呈梭形,由于食道的蠕动,容易出现球囊脱离食道狭窄处的情况,从而不能对食道狭窄处的直径起到保持作用,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新型的防移位食道扩张装置,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0029]结合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防移位食道扩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防移位食道扩张装置包括第一球囊10及第二球囊20,第一球囊10内设置有导管401,导管401上设置有第一气孔4011,第一气孔4011用于连接第一球囊10及导管401,以调节第一球囊10内的气量,使第一球囊10的体积变化;导管401穿过第二球囊20,导管401上设置有第二气孔,第二气孔用于连接第二球囊20及导管401,以调节第二球囊20内的气量,使第二球囊20的体积变化。在第一球囊10和第二球囊20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一球囊10的最大直径大于第二球囊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移位食道扩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球囊(10),所述第一球囊(10)内设置有导管(401),所述导管(401)上设置有第一气孔(4011),所述第一气孔(4011)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球囊(10)及所述导管(401),以调节所述第一球囊(10)内的气量,使所述第一球囊(10)的体积变化;第二球囊(20),所述导管(401)穿过所述第二球囊(20),所述导管(401)上设置有第二气孔,所述第二气孔用于连接所述第二球囊(20)及所述导管(401),以调节所述第二球囊(20)内的气量,使所述第二球囊(20)的体积变化,在所述第一球囊(10)和所述第二球囊(20)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球囊(10)的最大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球囊(20)的最大直径,以阻止所述第二球囊(20)脱离食道狭窄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移位食道扩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囊(10)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球囊(10)包括第一主体段(102)和第一引导段(101),所述第一引导段(101)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段(102)的第一端,沿远离所述第一主体段(102)的方向,所述第一引导段(101)的直径逐渐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移位食道扩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球囊(20)连接在所述第一主体段(102)的第二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移位食道扩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球囊(20)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二球囊(20)包括第二引导段(201),所述第二引导段(201)连接在所述第一主体段(102)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球囊(10)与所述第二引导段(201)连接,沿远离所述第一主体段(102)的方向,所述第二引导段(201)的直径逐渐减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移位食道扩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球囊(20)包括第二主体段(202)和第三引导段(203),所述第二主体段(20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球囊(10)连接,所述第三引导段(203)与所述第二主体段(202)的第二端连接,沿远离所述第二主体段(202)的方向,所述第三引导段(203)的直径逐渐减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移位食道扩张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宁莉李隆松张波王祥耀令狐恩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