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形成人体组织支架的导管系统和使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28063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形成人体组织支架的导管系统和使用方法,包括导管远端尖端、远端球囊、中间球囊、近端球囊、导管中段、管座;所述导管远端尖端和管座位于导管两端;所述远端球囊、中间球囊、近端球囊、导管中段依次位于远端尖端和管座中间;所述球囊上具有多个显影环;所述管座上包括多个接头;本发明专利技术能经过常规的介入手术方式,经导引导丝到达目标位置,通过近端远端的阻塞球囊组成的阻塞导管系统短暂的阻塞病变段,对病变段进行定向抽吸和给药;通过中间球囊导管扩张给病变段塑形,同时通过光纤在病变段打开紫外光激活药物,使得血管壁内形成人体组织支架,达到再通,最终实现治疗血管狭窄的目的,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介入无植入治疗理念。治疗理念。治疗理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形成人体组织支架的导管系统和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人体组织支架,具体地说是用于形成人体组织支架的导管系统和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血管狭窄指的是人体动静脉血管,包好冠脉、外周、颅内等血管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血管内膜上,逐渐堆积成粥样的脂类斑块。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斑块增多甚至钙化造成血管腔内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下游血管和肌体缺血,产生对应临床表现。如果该狭窄发生在冠脉则会产生心悸、胸痛、呼吸困难以及心绞痛,严重者会导致心肌供血不足或心肌坏死;如果发生在外周,则会产生皮肤表皮温度降低、肌肉萎缩,产生间歇性的跛行甚至发生远端肢体的坏死或截肢。如果发生在颅内,则会产生头晕、晕厥甚至脑组织损伤和脑功能障碍。
[0003]随着血管介入技术的发展,针对血管狭窄病变的技术日渐多样化,其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球囊成形术、支架植入术以及使用药物球囊等技术。
[0004](1)球囊导管用于许多外科手术应用中,用于球囊成形术,甚至包括用在待治疗部位的远端或近端用以阻塞血流。使用过程中,必须控制球囊的充盈压力以避免球囊过度膨胀或破裂,这有可能会破裂或以其他方式损坏血管。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已广泛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其中使用球囊打开阻塞的动脉。然而,该技术受到重新闭塞和再狭窄的棘手问题的限制。血管再狭窄是由平滑肌细胞(SMC)过度增殖引起的,再狭窄率超过20%。因此,约有五分之一的接受PTA治疗的患者必须在几个月内再次接受治疗,甚至有调查显示,接受PTA治疗在12个月内的在狭窄率超过60%。
[0005](2)支架植入术也是一种流行的治疗方法,其一般通过经皮介入的方式进行,先使用球囊导管通过导引导丝到达病变位置并进行预扩,然后将支架植入血管管腔内以支撑血管壁并恢复血液流动。但支架植入后会影响动脉的收缩或进一步导致闭塞,可能支架本身就引起并发症的主要因素。已发现植入金属支架后有20%至30%的患者需要术后治疗。术后需要这种高频率治疗的原因之一是尽管植入了血管支架,但血管管腔内的血管内膜增生仍会导致管腔变窄。为了减少支架内再狭窄,已经尝试设计一种具有表面承载再狭窄抑制药物的类型的支架,以使得当将该支架植入在动脉中时,该药物以可控的方式在支架内洗脱释放于血管管腔内。
[0006]这些尝试导致了利用西罗莫司(免疫抑制剂,又称雷帕霉素)和紫杉目前制备二维分子单层的方法主要有(1)“液相浸泡法”;(2)“蒸气法”;醇(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的药物洗脱支架(以下称为DES)的商业化。然而,由于这些药物通过作用于细胞周期而且具有抑制血管细胞(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因此可以抑制由于平滑肌细胞过度增殖而引起的血管内膜增生。但是,一旦在植入支架的过程中药物脱落,脱落处内皮细胞的增殖也被抑制导致不利的影响,且导致病变段血管内膜的修复或治疗效果降低。同时,考虑到血栓形成倾向于在血管内膜中较少被内皮细胞覆盖的部位更容易发生的事实,抗血栓药物必须长
时间给药,例如半年左右,即使服用抗血栓药物,该药物也将会耗尽并有导致后期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的风险。
[0007]也有已公开的一些外科手术介入方式,例如在中国专利中CN112472967A公开了一种机械式插接自锁球囊三通手柄及应用其的球囊导管系统,包括:其中一个端口用作第一连接端的三通球囊手柄;包括锁紧管和设置在锁紧管内的弹性块的锁紧装置,弹性块与锁紧管之间留有沿轴向的穿过孔,锁紧管的前端套设有用于将第一连接端与锁紧管连接的锁紧螺帽,锁紧管后部设有自后向前逐渐靠近锁紧管轴线的导轨、沿导轨设置的齿条和与导轨滑动导向配合的锁紧组件,锁紧组件上设有可与齿条啮合的锁紧钮;沿导轨向前推送锁紧组件时,锁紧组件沿穿过孔的径向挤压弹性块,进而将穿过穿过孔的引导丝锁紧固定,锁紧组件位于导轨后端时,引导丝可在穿过孔内沿轴向前后移动。本专利技术的机械式插接自锁球囊三通手柄,结构简单,可锁定引导丝,方便将引导丝与球囊手柄连接,方便临床使用时锁紧将球囊导管和导丝锁紧。
[0008]中国CN 112138263A公开了一种可视化三级鼻窦球囊扩张冲洗导管系统,导管系统包括:导管组件、引导组件、可视化拍摄组件以及手柄组件,导管组件的第一端穿过手柄组件并内嵌于引导组件中,导管组件的第二端外露于手柄组件设置;导管组件包括连接管以及设置在连接管上的三级球囊;引导组件的第一端与手柄组件可拆卸连接,引导组件的第二端外露于手柄组件设置;可视化拍摄组件可拆卸地连接在导管组件上;引导组件包括引导导管,引导导管的端部还设有折弯部,折弯部由柔性材料制成。本申请可以将可视化功能,引导功能,球囊扩张冲洗功能,成像功能,三种不同直径的球囊整合为一体,简单、方便有效,减少手术时间。
[0009]虽然上述专利公开的技术特征有效的解决了所针对的技术问题,帮助病患在手术过程减轻不适,也加快医生的工作顺利完成。但是在上述申请中以及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于人体组织支架的导管系统的内容公开较少,上述两个专利申请属于医疗器械
在人体外部的一种介入式的操作设备,例如常见的微创手术所需要的医疗设备。而对于人体内部,如血管以及其他内部组织发生病变时所需要的介入治疗方式目前是比较缺少的,常用的支架植入的方式,尽管把损害性降到了很低,但是依然对后期人体的病理变化存在隐患;例如在一些化疗的过程中,病人需要承受着痛苦的过程,而病变发生的过程也存在不可控的变化,对人体会造成再一次的伤害,所以对医生来说也是一个复杂的观察过程。
[0010]因此,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局限,有效治疗血管狭窄,保持长远通畅率的同时,对人体造成最小的损伤以及不植入外来物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介入无植入,是一件亟待解决的事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形成人体组织支架的导管系统和使用方法。
[001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13]一种用于形成人体组织支架的导管系统,所述系统通过常规的介入手术方式,这里所说的常规方式是指一些像支架植入手术、外科手术等,要通过常规的进入手段开始介入进行手术或治疗,但是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申请在介入后所采取的技术手段以及所采
用的导管系统在人体内的操作,无需真的植入支架就可以达到治疗效果。该系统经导引导丝到达目标的血管狭窄病变位置,通过近端远端的阻塞球囊组成的阻塞导管系统短暂的阻塞病变段,对病变段进行定向抽吸和给药;
[0014]所述系统包括包括导管中段、近端球囊、远端球囊和可透光的中间球囊;
[0015]所述导管中段从近端一直延伸至远端,远端球囊定位在导管中段的最远端,近端球囊定位在导管中段的相对近端,远端球囊的近端,中间球囊定位于近端球囊与远端球囊之间;
[0016]所述导管中段中存在着多个腔道,为各个球囊囊体提供充盈通道;为导管系统提供药物注射和抽吸的通道;同时亦为光纤的置入或导入通道;
[0017]优选地,导管中段的直径尺寸为2~16Fr(Fr全称F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形成人体组织支架的导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导管远端尖端(1)、远端球囊(2)、中间球囊(3)、近端球囊(4)、导管中段(5)、管座(6);所述导管远端尖端(1)和管座(6)位于导管两端;所述远端球囊(2)、中间球囊(3)、近端球囊(4)、导管中段(5)依次位于远端尖端(1)和管座(6)中间;所述球囊上具有多个显影环;所述管座(6)上包括多个接头;所述远端球囊(2)、中间球囊(3)、近端球囊(4)上均设置有显影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形成人体组织支架的导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系统还包括以管座(6)为轴线对称分布的第一接头(17)、第二接头(18)、第三接头(19),第四接头(20)、第五接头(21)、第六接头(22)以及中间接头(16);所述中间接头(16)与导管远端尖端(1)贯通;所述第一接头(17)与中间球囊(3)中的第一端口(10)贯通,为中间球囊(3)充盈和回缩的提供通道;所述第二接头(18)和第五接头(21)分别与第四端口(14)和第五端口(15)贯通;所述第三接头(19)和近端球囊(4)中的第三端口(13)贯通;所述第四接头(20)和远端球囊(2)中的第一端口(8)贯通;所述第六接头(22)通过导管轴(5)到达中间球囊(3)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形成人体组织支架的导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中段(5)为一个包含7个腔道的导管,其中第一腔道(6a)为导丝通过的腔道;第二腔道(17a)为中间球囊的充盈和回缩腔道;第四腔道(19a)和第五腔道(20a)分别为远端球囊(2)与近端球囊(4)的充盈和回缩腔道;第三腔道(18a)和第六腔道(21a)分别为中间球囊(3)两侧的端口相连的治疗药剂注入和抽吸通道;第七腔道(22a)中布置光纤(23)或作为预留腔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形成人体组织支架的导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还包括位于远端球囊显影环(7)上方的第一端口(8)、位于中间球囊近端显影环(9b)上方的第二端口(10)、位于远端球囊(2)和中间球囊(3)之间的第三端口(14)、位于中间球囊(3)和近端球囊(4)之间的第四端口(15)以及位于近端球囊显影环(12)上方的第五端口(13);所述导管中段(5)内置的腔道与管座(6)上分布的接头有机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形成人体组织支架的导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系统中第一端口(8)、第二端口(10)、第三端口(14)、第四端口(15)和第五端口(13)的形状为其他任何形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形成人体组织支架的导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系统中的第一至第五的端口在导管轴上的圆周向位置上能互换;所述的第一至第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卜林鹏程增兵林林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中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