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颗粒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08914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料颗粒上料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旋杆,所述第一螺旋杆的右侧贯穿第一外壳的内腔并延伸至第一外壳的内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安装板、第一外壳、第一电机、第一螺旋杆、第二外壳、第二电机、第二螺旋杆、箱体、连接管、第三电机、搅拌轴和搅拌杆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的解决传统塑料上料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缺乏有效混合搅拌的功能,导致塑料颗粒的混合均匀性较差,不方便后续加工的问题,该装置能够对塑料颗粒进行快速上料,同时具备高效混合的功能,提高了塑料后续的加工效果。提高了塑料后续的加工效果。提高了塑料后续的加工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料颗粒上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塑料加工
,具体为一种塑料颗粒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塑料是以单体为原料,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其抗形变能力中等,介于纤维和橡胶之间,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塑料的主要成分是树脂,树脂是指尚未和各种添加剂混合的高分子化合物,树脂这一名词最初是由动植物分泌出的脂质而得名,如松香、虫胶等,树脂约占塑料总重量的40%~100%,塑料的基本性能主要决定于树脂的本性,但添加剂也起着重要作用,有些塑料基本上是由合成树脂所组成,不含或少含添加剂,如有机玻璃、聚苯乙烯等。
[0003]如中国技术提供了“一种颗粒塑料上料装置”,其公告号为:CN212711271U,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固定架,固定架内固定设有进料斗,所述固定架左右两侧的底座上对称固定有滑轨,滑轨的前后两端均向外延伸出固定架,所述滑轨的滑槽内匹配套装有滑块,所述滑轨内设有滑块驱动机构并可驱动滑块在滑轨内前后滑动;所述固定架的前侧设有后端向下倾斜设置的上料桶,上料桶内设有输送机构,所述上料桶的后端铰接固定在进料斗下方的固定架上;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仅可以根据注塑机的高度进行调整,适用范围广,而且在调整时不用人工手动调整,操作简单安全,并且调整所耗时间较短,但该专利中的上料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缺乏有效搅拌混合的功能,从而降低了塑料颗粒的混合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塑料颗粒上料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颗粒上料装置,具备提高混合效率的优点,解决了上料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缺乏有效搅拌混合的功能,从而降低了塑料颗粒的混合效率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塑料颗粒上料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旋杆,所述第一螺旋杆的右侧贯穿第一外壳的内腔并延伸至第一外壳的内腔,所述第一外壳的右侧连通有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旋杆,所述第二螺旋杆的底部贯穿第二外壳的顶部并延伸至第二外壳的内腔,所述安装板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箱体,所述第二外壳右侧的顶部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右侧与箱体连通,所述箱体后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远离第三电机的一侧贯穿至箱体的内腔,所述搅拌轴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搅拌杆。
[0006]优选的,所述安装板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外壳顶部的左侧连通有下料斗,所述下料斗为漏斗形。
[0008]优选的,所述箱体表面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电性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箱体右侧的底部连通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的一侧设置有封盖。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三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左侧与箱体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外壳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加固块,所述加固块的右侧与箱体固定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1、本技术通过安装板、第一外壳、第一电机、第一螺旋杆、第二外壳、第二电机、第二螺旋杆、箱体、连接管、第三电机、搅拌轴和搅拌杆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的解决传统塑料上料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缺乏有效混合搅拌的功能,导致塑料颗粒的混合均匀性较差,不方便后续加工的问题,该装置能够对塑料颗粒进行快速上料,同时具备高效混合的功能,提高了塑料后续的加工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箱体内部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0018]图中:1、安装板;2、第一外壳;3、第一电机;4、第一螺旋杆;5、第二外壳;6、第二电机;7、第二螺旋杆;8、箱体;9、连接管;10、第三电机;11、搅拌轴;12、搅拌杆;13、支架;14、下料斗;15、控制器;16、排料管;17、支撑板;18、加固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4,一种塑料颗粒上料装置,包括安装板1,安装板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外壳2,第一外壳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旋杆4,第一螺旋杆4的右侧贯穿第一外壳2的内腔并延伸至第一外壳2的内腔,第一外壳2的右侧连通有第二外壳5,第二外壳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6,第二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旋杆7,第二螺旋杆7的底部贯穿第二外壳5的顶部并延伸至第二外壳5的内腔,安装板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箱体8,第二外壳5右侧的顶部连通有连接管9,连接管9的右侧与箱体8连通,箱体8后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10,第三电机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搅拌轴11,搅拌轴11远离第三电机10的一侧贯穿至箱体8的内腔,搅拌轴11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搅拌杆12,通过安装板1、第一外壳2、第一电机3、第一螺旋杆4、第二外壳5、第二电机6、第二螺旋杆7、箱体8、连接管9、第三电机10、搅拌轴11和搅拌杆12的配合使
用,能够有效的解决传统塑料上料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缺乏有效混合搅拌的功能,导致塑料颗粒的混合均匀性较差,不方便后续加工的问题,该装置能够对塑料颗粒进行快速上料,同时具备高效混合的功能,提高了塑料后续的加工效果。
[0021]安装板1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架13,支架13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
[002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支架13,能够对该装置进行支撑,保证了装置整体支撑的稳定性。
[0023]第一外壳2顶部的左侧连通有下料斗14,下料斗14为漏斗形。
[002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下料斗14,能够方便将塑料颗粒投入第一外壳2的内部进行上料工作,提高了设备使用的便捷性。
[0025]箱体8表面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15,控制器15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6和第三电机10电性连接。
[002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控制器15,能够对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6和第三电机10的启停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方便操控的目的。
[0027]箱体8右侧的底部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颗粒上料装置,包括安装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外壳(2),所述第一外壳(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旋杆(4),所述第一螺旋杆(4)的右侧贯穿第一外壳(2)的内腔并延伸至第一外壳(2)的内腔,所述第一外壳(2)的右侧连通有第二外壳(5),所述第二外壳(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6),所述第二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旋杆(7),所述第二螺旋杆(7)的底部贯穿第二外壳(5)的顶部并延伸至第二外壳(5)的内腔,所述安装板(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箱体(8),所述第二外壳(5)右侧的顶部连通有连接管(9),所述连接管(9)的右侧与箱体(8)连通,所述箱体(8)后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10),所述第三电机(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搅拌轴(11),所述搅拌轴(11)远离第三电机(10)的一侧贯穿至箱体(8)的内腔,所述搅拌轴(11)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搅拌杆(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恒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博信模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