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防正压送风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0589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消防正压送风口,包括防护外壳、上挡板、第一转动电机、下挡板、第二转动电机、防护栅格、过滤网、第一固定卡头以及复位杆,防护外壳内部设置有上挡板,上挡板后方安装有第一转动电机,上挡板下方安装有下挡板,下挡板后方安装有第二转动电机,防护外壳前端面卡装有防护栅格,防护栅格后方卡装有过滤网,防护外壳内部设置有第一固定卡头,防护外壳内部设置有复位杆,该设计解决了原有消防正压送风口拆卸不便且密封效果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关闭状态下密封效果好,且方便安装拆卸,同时设置有过滤网,可以避免灰尘在内部堆积,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防正压送风口


[0001]本技术是一种消防正压送风口,属于正压送风阀


技术介绍

[0002]消防正压送风口用于建筑物楼梯间防烟前室,或无窗房间的排烟系统上,安装在竖井墙壁上,用作排烟口或防烟用的加压送风口,平时呈关闭状态。
[0003]中国专利号CN209744680U公开了一种消防用正压送风口,解决现有技术中消防用正压送风口与风机吹风口的连接安装、调试繁琐复杂的问题,该该设计中仅靠百叶带来的密封效果较差,无法在高温下照常工作,且安装拆卸繁琐复杂,现在急需一种消防正压送风口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消防正压送风口,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结构合理,关闭状态下密封效果好,且方便安装拆卸,同时设置有过滤网,可以避免灰尘在内部堆积,实用性强。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消防正压送风口,包括防护外壳、上挡板、第一转动电机、下挡板、第二转动电机、防护栅格、过滤网、第一固定卡头以及复位杆,所述防护外壳内部设置有上挡板,所述上挡板后方安装有第一转动电机,所述上挡板下方安装有下挡板,所述下挡板后方安装有第二转动电机;
[0006]所述防护外壳前端面卡装有防护栅格,所述防护栅格后方卡装有过滤网,所述防护外壳内部设置有第一固定卡头,所述防护外壳内部设置有复位杆。
[0007]进一步地,所述上挡板下端面设置有密封卡槽,所述下挡板上端面设置有密封卡头,所述密封卡槽与密封卡头相互卡装。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上挡板后端面粘接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转动电机右端面卡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转动电机输入端通过导线与外界控制器输出端电性相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下挡板后端面粘接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转动电机右端面卡装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条与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转动电机输入端通过导线与外界控制器输出端电性相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卡头上端面与复位杆下端面相粘接,所述防护栅格上端面开设有第一固定卡槽,所述第一固定卡槽与第一固定卡头相互卡装。
[0011]进一步地,所述复位杆下端面粘接有第二固定卡头,所述过滤网上端面开设有第二固定卡槽,所述第二固定卡槽与第二固定卡头相互卡装。
[0012]进一步地,所述复位杆上方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杆等规格设置有两组,所述复位弹簧等规格设置有四组。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消防正压送风口,因本技术添加
了上挡板、下挡板、第一转动电机、第二转动电机、复位杆以及第一固定卡头,当外界发生火灾时,使用人员操作外界控制器控制第一转动电机以及第二转动电机开启,第一齿轮通过第一齿条带动上挡板竖直向上移动,同理,第二转动电机带动下挡板向下移动,使外界新风系统开始送风吹散浓烟;当日常维护中需要对防护栅格进行拆卸时,向上移动复位杆,复位杆带动第一固定卡头向上移动,解除第一固定卡槽与第一固定卡头之间的卡装状态,方便使用人员取下防护栅格,同理,使用人员可以移动复位杆取下过滤网。
附图说明
[0014]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消防正压送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种消防正压送风口的右视剖面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一种消防正压送风口中复位杆的右视剖面图;
[0018]图中:1

防护外壳、2

上挡板、21

密封卡槽、22

第一齿条、3

第一转动电机、31

第一齿轮、4

下挡板、41

密封卡头、42

第二齿条、5

第二转动电机、51

第二齿轮、6

防护栅格、61

第一固定卡槽、7

过滤网、71

第二固定卡槽、8

第一固定卡头、81

第二固定卡头、9

复位杆、91

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0]请参阅图1

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消防正压送风口,包括防护外壳1、上挡板2、第一转动电机3、下挡板4、第二转动电机5、防护栅格6、过滤网7、第一固定卡头8以及复位杆9,防护外壳1内部设置有上挡板2,上挡板2后方安装有第一转动电机3,上挡板2下方安装有下挡板4,下挡板4后方安装有第二转动电机5,防护外壳1前端面卡装有防护栅格6,防护栅格6后方卡装有过滤网7,防护外壳1内部设置有第一固定卡头8,防护外壳1内部设置有复位杆9,该设计解决了原有消防正压送风口拆卸不便且密封效果较差的问题。
[0021]作为本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上挡板2下端面设置有密封卡槽21,下挡板4上端面设置有密封卡头41,密封卡槽21与密封卡头41相互卡装,密封卡槽21与密封卡头41可以增强上挡板2与下挡板4之间的密封性,上挡板2后端面粘接有第一齿条22,第一转动电机3右端面卡装有第一齿轮31,第一转动电机3可以带动第一齿轮31旋转,第一齿条22与第一齿轮31相啮合,第一齿轮31的旋转可以通过第一齿条22带动上挡板2沿竖直方向移动,第一转动电机3输入端通过导线与外界控制器输出端电性相接,外界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一转动电机3的开启和关闭。
[0022]下挡板4后端面粘接有第二齿条42,第二转动电机5右端面卡装有第二齿轮51,第二转动电机5可以带动第二齿轮51旋转,第二齿条42与第二齿轮51相啮合,第二齿轮51的旋转可以通过第二齿条42带动下挡板4沿竖直方向移动,第二转动电机5输入端通过导线与外界控制器输出端电性相接,外界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二转动电机5的开启和关闭。
[0023]第一固定卡头8上端面与复位杆9下端面相粘接,防护栅格6上端面开设有第一固
定卡槽61,第一固定卡槽61与第一固定卡头8相互卡装,第一固定卡槽61与第一固定卡头8可以固定防护栅格6的位置,复位杆9下端面粘接有第二固定卡头81,过滤网7上端面开设有第二固定卡槽71,第二固定卡槽71与第二固定卡头81相互卡装,第二固定卡槽71与第二固定卡头81可以固定过滤网7的位置,复位杆9可以带动第一固定卡头8与第二固定卡头81移动,复位杆9上方设置有复位弹簧91,复位弹簧91可以帮助复位杆9复位。
[0024]作为本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该设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防正压送风口,包括防护外壳、上挡板、第一转动电机、下挡板、第二转动电机、防护栅格、过滤网、第一固定卡头以及复位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外壳内部设置有上挡板,所述上挡板后方安装有第一转动电机,所述上挡板下方安装有下挡板,所述下挡板后方安装有第二转动电机;所述防护外壳前端面卡装有防护栅格,所述防护栅格后方卡装有过滤网,所述防护外壳内部设置有第一固定卡头,所述防护外壳内部设置有复位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防正压送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挡板下端面设置有密封卡槽,所述下挡板上端面设置有密封卡头,所述密封卡槽与密封卡头相互卡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防正压送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挡板后端面粘接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转动电机右端面卡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转动电机输入端通过导线与外界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友才钱小虎刘剑平刘庶黄秀芝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汇天诚安全设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