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风装置及换电站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0220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换电站通风散热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通风装置及换电站,通风装置包括通风架体、进风导流板和出风导流板,通风架体上设置有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进风导流板设置于进风通道中,沿远离进风通道入口的方向,进风导流板朝向进风通道的顶部导流进风,进风导流板在进风通道延伸方向上的投影覆盖进风通道入口,出风导流板设置于出风通道中,沿远离出风通道入口的方向,出风导流板朝向出风通道的底部导流出风,出风导流板在出风通道延伸方向上的投影覆盖部分出风通道出口,换电站包括上述通风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在进风通道中设置全覆盖的进风导流板,将进风倾斜向上引入,能够有效地进行防水,避免雨水随进风侵入。避免雨水随进风侵入。避免雨水随进风侵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风装置及换电站


[0001]本技术涉及换电站通风散热
,尤其涉及一种通风装置及换电站。

技术介绍

[0002]换电站中容置有多个电池包,为保证电池包的安全性,通过配置液冷系统冷却降温,进一步为保证液冷系统的安全运行,需要在换电站上进行排风散热设计,现有的排风散热设计中,通常使用密封条配合排气扇的结构,此种结构无法兼顾防水和通风效率,容易导致液冷系统过潮或过热损坏等情况的发生,进而影响换电站中电池包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风装置及换电站,能够在防水的基础上,高效地进行通风散热。
[0004]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通风装置,包括:
[0006]通风架体,所述通风架体上设置有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
[0007]进风导流板,设置于所述进风通道中,沿远离所述进风通道入口的方向,所述进风导流板朝向所述进风通道的顶部导流进风,所述进风导流板在所述进风通道延伸方向上的投影覆盖所述进风通道入口;
[0008]出风导流板,设置于所述出风通道中,沿远离所述出风通道入口的方向,所述出风导流板朝向所述出风通道的底部导流出风,所述出风导流板在所述出风通道延伸方向上的投影覆盖部分所述出风通道出口。
[0009]作为优选,所述通风架体包括进风架体和出风架体,所述进风通道设置于所述进风架体上,所述出风通道设置于所述出风架体上。
[0010]作为优选,所述进风通道顶壁朝向入口的一端设置有进风防水板,沿远离所述进风通道入口的方向,所述进风防水板逐渐远离所述进风通道的底壁。
[0011]作为优选,所述出风通道顶壁朝向出口的一端设置有出风防水板,沿远离所述出风通道出口的方向,所述出风防水板逐渐远离所述出风通道的底壁。
[0012]作为优选,所述进风导流板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进风通道的两侧壁,所述进风导流板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有多个,至少一个所述进风导流板抵接于所述进风通道的底壁。
[0013]作为优选,所述进风通道的底壁上设置有连通于外部的漏水孔。
[0014]作为优选,抵接于所述进风通道底壁的所述进风导流板作为挡水板,所述漏水孔位于所述挡水板朝向所述进风通道入口的一侧。
[0015]作为优选,还包括多个出风分流板,所述出风分流板设置于所述出风通道中,位于所述出风导流板的下游,沿远离所述出风通道入口的方向,所述出风分流板朝向所述出风通道的顶部和底部导流出风。
[0016]一种换电站,包括上述的通风装置。
[0017]作为优选,所述通风装置设置于所述换电站的外壁上,所述进风通道位于所述出风通道的下侧。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9]由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相互配合进行通风散热,在此基础上,在进风通道中设置全覆盖的进风导流板,将进风倾斜向上引入,能够有效地进行防水,避免雨水等随进风侵入,由于出风的影响,出风通道中防水需求较低,在出风通道中设置部分覆盖的出风导流板,将出风倾斜向下导出,从而在防水的基础上,高效地进行通风散热。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通风装置和液冷系统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通风装置的正视图;
[002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通风装置的侧视图;
[002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通风装置省略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图4的侧视图。
[0025]图中:
[0026]1、通风架体;100、进风通道;200、出风通道;11、进风架体;111、进风防水板;112、漏水孔;12、出风架体;121、出风防水板;
[0027]2、进风导流板;21、第一进风撑板;22、进风导板;23、第二进风撑板;
[0028]3、出风导流板;
[0029]4、出风分流板;41、第一分流板;42、第二分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零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零部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3]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34]如图1

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通风装置,包括通风架体1、进风导流板2和出风导流板3。其中,通风架体1上设置有进风通道100和出风通道200,进风导流板2设置于进风通道100中,沿远离进风通道100入口的方向,进风导流板2朝向进风通道100的顶部导流进风,进风导流板2在进风通道100延伸方向上的投影覆盖进风通道100入口,出风导流板3设置于出风通道200中,沿远离出风通道200入口的方向,出风导流板3朝向出风通道200的底部导流出风,出风导流板3在出风通道200延伸方向上的投影覆盖部分出风通道200出口。
[0035]本技术中,由进风通道100和出风通道200相互配合进行通风散热,在此基础上,在进风通道100中设置全覆盖的进风导流板2,将进风倾斜向上引入,能够有效地进行防水,避免雨水等随进风侵入,由于出风的影响,出风通道200中防水需求较低,在出风通道200中设置部分覆盖的出风导流板3,将出风倾斜向下导出,从而在防水的基础上,高效地进行通风散热。
[0036]具体地,通风架体1包括进风架体11和出风架体12,进风通道100设置于进风架体11上,出风通道200设置于出风架体12上。通过分别设置进风架体11和出风架体12,使得可以灵活设置进风通道100和出风通道200的位置。
[0037]具体地,进风通道100顶壁朝向入口的一端设置有进风防水板111,沿远离进风通道100入口的方向,进风防水板111逐渐远离进风通道100的底壁。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架体(1),所述通风架体(1)上设置有进风通道(100)和出风通道(200);进风导流板(2),设置于所述进风通道(100)中,沿远离所述进风通道(100)入口的方向,所述进风导流板(2)朝向所述进风通道(100)的顶部导流进风,所述进风导流板(2)在所述进风通道(100)延伸方向上的投影覆盖所述进风通道(100)入口;出风导流板(3),设置于所述出风通道(200)中,沿远离所述出风通道(200)入口的方向,所述出风导流板(3)朝向所述出风通道(200)的底部导流出风,所述出风导流板(3)在所述出风通道(200)延伸方向上的投影覆盖部分所述出风通道(200)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架体(1)包括进风架体(11)和出风架体(12),所述进风通道(100)设置于所述进风架体(11)上,所述出风通道(200)设置于所述出风架体(12)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通道(100)顶壁朝向入口的一端设置有进风防水板(111),沿远离所述进风通道(100)入口的方向,所述进风防水板(111)逐渐远离所述进风通道(100)的底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通道(200)顶壁朝向出口的一端设置有出风防水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长河李鸿键侯艳丽李玉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胜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