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塑真空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00725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塑真空泵,包括泵芯、头帽、中节和肩套,所述泵芯固定设置中节中且与头帽连接,所述中节固定设置在肩套中,所述泵芯包括出液管、进液管和软胶套,所述软胶套呈“凸”字结构且内部中空,所述软胶套设置在出液管与进液管之间,且软胶套与出液管和进液管之间形成腔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可再次回收利用材质制成的软胶套代替了传统的弹簧,使其更加符合现在的环保观念,并且相比多节的全塑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弹性元件在工作时,只有小端和大端的连接处会产生向下的凹痕,其断裂的可能性更低,全塑泵的使用寿命就更久。全塑泵的使用寿命就更久。全塑泵的使用寿命就更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塑真空泵


[0001]本技术涉及真空泵,尤其涉及全塑真空。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真空泵,都含有不锈钢弹簧,从最初的内置弹簧(膏体直接与不锈钢弹簧接触),到目前大部分生产的外置弹簧(膏体不与不锈钢弹簧直接接触,但还是需要用弹簧力来推动),随着客户需求的整加,国外很多环保理念的推广,市场需求全塑泵,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全塑泵,如图4所示,这为全塑泵中弹性元件的,该弹性元件由多节组成,在使用过程中每节的连接处很容易发生断裂,只要其中一节发生断裂,那么整个导致弹性元件就不可用,从而影响到真空泵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在使用过程中弹性元件容易断裂的问题,提出了全塑真空泵,在具备优良弹性的同时又有足够的韧性,使得弹性元件能够长时间使用,保证了真空泵的使用寿命。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全塑真空泵,包括泵芯、头帽、中节和肩套,所述泵芯固定设置中节中且与头帽连接,所述中节固定设置在肩套中,所述泵芯包括出液管、进液管和软胶套,所述软胶套呈“凸”字结构且内部中空。
[0005]作为优选,所述软胶套设置在出液管与进液管之间,且软胶套与出液管和进液管之间形成腔室。
[0006]作为优选,所述软胶套包括小端和大端,小端直径小于和大端,所述小端内壁与出液管一端外壁紧密贴合在一起,加强了小端的硬度,使得小端的硬度大于大端的硬度。
[0007]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软胶套采用PCR,ECO或者海洋再生料制成,在具有弹性的同时也能够再回收利用,软胶套壁厚为1

3mm,由于小端的硬度大于大端,自身材质具有较好的弹性,并且腔室的存在,所以在按压小端和出液管时,小端和大端的连接处会产生凹痕,小端会陷入到大端中,放开小端和出液管时,在软胶套的作用下小端和出液管会回弹,起到了弹簧的作用。
[0008]作为优选,所述出液管与进液管连接,所述出液管一端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外凸缘一;所述进液管一端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外凸缘二,所述软胶套一端位于外凸缘一的下方且与外凸缘一紧密贴合,所述软胶套另一端位于外凸缘二的上方且与外凸缘二紧密贴合,所述软胶套通过外凸缘一与外凸缘二进行限位。
[0009]作为优选,所述中节内部设置有与外凸缘二配合使用的卡槽,所述泵芯通过外凸缘二和卡槽的配合使用卡接固定在中节内部。
[0010]作为优选,所述中节一端设置有环形卡块,所述肩套内部设置有与环形卡块配合使用的环形卡槽,中节与肩套通过环形卡块与环形卡槽的配合固定在一起。
[0011]作为优选,所述出液管一端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环形凸起,头帽通过环形凸起固定
到出液管上。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用可再次回收利用材质制成的软胶套代替了传统的弹簧,使其更加符合现在的环保观念,并且相比多节的全塑泵,本技术的弹性元件在工作时,只有小端和大端的连接处会产生向下的凹痕,其断裂的可能性更低,全塑泵的使用寿命就更久。
[0013]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列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剖视图;
[0015]图2是本技术剖视爆炸图;
[0016]图3是本技术泵芯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现有技术中的弹性元件。
[0018]图中:1—泵芯、11—出液管、111—外凸缘一、112—环形凸起、12—进液管、121—外凸缘二、13—软胶套、131—小端、132—大端、14—腔室、2—头帽、3—中节、31—卡槽、32—环形卡块、4—肩套、41—环形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0]如图1

3所示,一种全塑真空泵,包括泵芯1、头帽2、中节3和肩套4,所述泵芯1固定设置在中节3中且与头帽2连接,所述中节3固定设置在肩套4中,所述出液管11一端内壁上设置有2组环形凸起112,头帽2插接在泵芯1中并通过环形凸起112进行固定,所述泵芯1由出液管11、进液管12和软胶套13组成,液管11插接固定在进液管12中,所述软胶套13呈“凸”字结构,所述软胶套13设置在出液管11与进液管12之间,且软胶套13与出液管11和进液管12之间形成腔室14,所述软胶套13包括小端131和大端132,出液管11和进液管12为硬管,所述小端131内壁与出液管11一端外壁紧密贴合在一起使得小端131的硬度大于大端132的硬度。
[0021]具体来说,软胶套13壁厚为2mm,2mm的壁厚保证了其在工作过程中不会轻易破裂,由于小端131的硬度大于大端132,自身材质具有较好的弹性,并且软胶套13与出液管11和进液管12之间形成腔室14,所以在按压小端131和出液管11时,小端131和大端132的连接处会产生凹痕,小端131会陷入到大端132中,放开小端131和出液管11时,在软胶套13的作用下小端131和出液管11会回弹,软胶套13起到了弹簧的作用,软胶套13采用PCR,ECO或者海洋再生料制成,在具有弹性的同时也能够再回收利用,复合环保可再生的理念,软胶套13不会被包装瓶中的物料所腐蚀也不会污染物料,并且相比现有技术中的弹性元件,只有小端131和大端132的连接处会产生向下的凹痕,其断裂的可能性更低,软胶套13的使用寿命越长,全塑泵的使用寿命就更久。
[0022]所述出液管11与进液管12连接,出液管11一端设置有管阀和活塞,管阀和活塞都位于进液管12中,进液管12底部管口处设置有封水片,所述出液管11一端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外凸缘一111;所述进液管12一端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外凸缘二121,所述软胶套13一端位
于外凸缘一111的下方且与外凸缘一111紧密贴合,所述软胶套13另一端位于外凸缘二121的上方且与外凸缘二121紧密贴合,软胶套13通过外凸缘一111与外凸缘二121的配合固定在外凸缘一111与外凸缘二121之间,外凸缘一111与外凸缘二121一起对软胶套13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其在工作时不会从泵芯中脱离下来,保证了软胶套13的稳定性,在出液管11下向运动的同时软胶套13的小端131也会随之运动。
[0023]所述中节3内部设置有与外凸缘二121配合使用的卡槽31,外凸缘二121能够卡入卡槽31中,具体来说,泵芯1通过外凸缘二121与卡槽31的配合固定在中节3中。
[0024]所述中节3一端设置有环形卡块32,所述肩套4内部设置有与环形卡块32配合使用的环形卡槽41,环形卡块32能够卡入到环形卡槽41中,具体来说,中节3通过环形卡块32与卡槽41的配合固定在肩套4中。
[0025]本技术为一种全塑真空泵,其工作原理为:通过按压头帽2,与头帽2连接的出液管11会进入到进液管12中,同时小端131会凹陷到腔室14中,这时出液管11上的管阀和活塞之间的流道打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塑真空泵,包括泵芯(1)、头帽(2)、中节(3)和肩套(4),所述泵芯(1)设置中节(3)中且与头帽(2)连接,所述中节(3)设置在肩套(4)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芯(1)由出液管(11)、进液管(12)和软胶套(13)组成,所述软胶套(13)呈“凸”字结,所述软胶套(13)设置在出液管(11)与进液管(12)之间,且软胶套(13)与出液管(11)和进液管(12)之间形成腔室(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塑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胶套(13)包括小端(131)和大端(132),所述小端(131)内壁与出液管(11)一端外壁紧密贴合在一起使得小端(131)的硬度大于大端(132)的硬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塑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11)与进液管(12)连接,所述出液管(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平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尚美包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