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仿真动物纤维的超轻柔纱线及其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98698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仿真动物纤维的超轻柔纱线,包括:第一材料组、第二材料组和第三材料组;第一材料组的材料分别为:聚酯纤维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仿真动物纤维的超轻柔纱线及其加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纱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仿真动物纤维的超轻柔纱线及其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纱线是一种纺织品,用各种纺织纤维加工成一定细度的产品,用于织布、制绳、制线、针织和刺绣等,分为短纤维纱,连续长丝等。
[0003]其纱线的种类多种多样,而制作纱线的材料更是多种多样,且包括动物纤维和植物纤维以及仿真动物纤维。
[0004]如现有技术中的公开号为CN114517408A的专利申请,其通过将聚乳酸、二氧化钛以及无离子水置于高温反应炉内,再将聚合物A、粘合剂以及环氧树脂粉末置于高温搅拌炉内,在200

300摄氏度以及200

250转每分钟转速下混合搅拌2

3小时后,加入高碳醇,并在50

70摄氏度下静置50

60分钟后,得到附着液A,将纱线坯件浸入含有附着液A的浸泡池内,在70

75摄氏度下浸泡3

3.5小时后冷却,利用聚乳酸与二氧化钛聚合物对力学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使纱线伸增强自身的拉伸强度和抗冲击性能,但是其制作出的纱线不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因为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滋生细菌,甚至会影响到使用者的身体健康。
[000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基于仿真动物纤维的超轻柔纱线及其加工工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仿真动物纤维的超轻柔纱线,解决了现有技术制作出的纱线不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因为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滋生细菌,甚至会影响到使用者的身体健康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仿真动物纤维的超轻柔纱线,包括:第一材料组、第二材料组和第三材料组;所述第一材料组的材料分别为:聚酯纤维50

60份、碱2

3份、树脂纤维12

27份、抗菌纤维1

20份;所述第二材料组的材料分别为:聚乳酸1

20份、二氧化钛1

20份、无离子水1

20份、环氧树脂1

20份、高碳醇1

20份、粘合剂1

20份、抗菌剂1

20份;所述第三材料组的材料分别为:季戊四醇磷酸酯1

18份、氢化纳1

18份、乙腈1

18份、纯化水1

18份、乳酸丁酯1

18份、柠檬油酪酸1

18份、乳酸乙酯1

18份、香兰素1

18份。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材料组的材料分别为:聚酯纤维55份、碱2份、树脂纤维25份、抗菌纤维18份;所述第二材料组的材料分别为:聚乳酸10份、二氧化钛10份、无离子水10份、环氧树脂15份、高碳醇15份、粘合剂20份、抗菌剂20份;
所述第三材料组的材料分别为:季戊四醇磷酸酯15份、氢化纳15份、乙腈15份、纯化水15份、乳酸丁酯15份、柠檬油酪酸10份、乳酸乙酯5份、香兰素10份。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材料组的材料分别为:聚酯纤维60份、碱3份、树脂纤维25份、抗菌纤维12份;所述第二材料组的材料分别为:聚乳酸20份、二氧化钛20份、无离子水10份、环氧树脂15份、高碳醇15份、粘合剂10份、抗菌剂10份;所述第三材料组的材料分别为:季戊四醇磷酸酯15份、氢化纳15份、乙腈15份、纯化水10份、乳酸丁酯5份、柠檬油酪酸15份、乳酸乙酯10份、香兰素5份。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材料组的材料分别为:聚酯纤维60份、碱2份、树脂纤维25份、抗菌纤维12份;所述第二材料组的材料分别为:聚乳酸10份、二氧化钛10份、无离子水10份、环氧树脂15份、高碳醇15份、粘合剂20份、抗菌剂20份;所述第三材料组的材料分别为:季戊四醇磷酸酯15份、氢化纳15份、乙腈15份、纯化水10份、乳酸丁酯5份、柠檬油酪酸15份、乳酸乙酯10份、香兰素5份。
[0011]一种基于仿真动物纤维的超轻柔纱线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将聚乳酸、二氧化钛、无离子水以及置于高温反应炉中并加入一定量的催化剂静置,得到物品A,再将物品A、粘合剂环氧树脂置于高温感应炉中并进行着高度搅拌,并在搅拌中加入高碳醇,随后静置得到物品B,在物品B处于常温的状态下加入抗菌剂并搅拌得到物品C;S2:将季戊四醇磷酸酯和纯化水置于高温搅拌机中高速搅拌,使得季戊四醇磷酸酯被纯化水稀释,并在搅拌的过程中定时加入氢化纳,得到液体A,随后将液体A和乳酸丁酯倒进高温搅拌机中高度搅拌,并在搅拌的过程中定时的加入柠檬油酪酸、乳酸乙酯、香兰素,随后得到液体B;S3:将聚酯纤维放进含有碱液的浸泡池中浸泡,随后捞出再与树脂纤维混合和抗菌纤维混合,并静置在合适的温湿度的空间内;S4:对聚酯芯线、树脂外绕线以及抗菌外绕线进行抓包、依次开棉、混棉、二次开棉、除杂、梳棉工序后得到聚酯芯线和树脂外绕线以及抗菌外绕线;S5:利用挤压机分别对聚酯芯线、树脂外绕线以及抗菌外绕线进行挤压,再通过加捻机对聚酯芯线、树脂外绕线以及抗菌外绕线进行着分别加捻,随后在其聚酯芯线的外侧分别缠绕树脂外绕线以及抗菌外绕线形成坯件A;S6:将坯件A分别浸泡在液体B中,得到坯件B,并随后在其坯件B的表面涂抹物品,即可完成加工。
[0012]优选的,所述S3中浸泡时则需要使用到浸泡装置,所述浸泡装置包括浸泡箱,所述浸泡箱两侧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
[0013]优选的,所述滑块内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固定端与所述浸泡箱顶部的外侧固定安装。
[0014]优选的,所述滑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底部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透水孔。
[0015]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内部的两侧均开设有贯穿滑槽,所述贯穿滑槽的内部滑动连
接有适配滑块,所述适配滑块的底部且位于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拨水板,所述适配滑块的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联动柱。
[0016]优选的,所述联动柱内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双轴伸缩杆,所述双轴伸缩杆的固定端与所述盖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所述盖板的两侧均开设有弧形口。
[0017]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仿真动物纤维的超轻柔纱线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仿真动物纤维的超轻柔纱线,通过使用第一材料组和第二材料组以及第三材料组中的材料所制成的纱线其具有仿真动物纤维的超轻柔特性的同时能够具有着良好的抗菌性,因此而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因为外界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仿真动物纤维的超轻柔纱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材料组、第二材料组和第三材料组;所述第一材料组的材料分别为:聚酯纤维50

60份、碱2

3份、树脂纤维12

27份、抗菌纤维1

20份;所述第二材料组的材料分别为:聚乳酸1

20份、二氧化钛1

20份、无离子水1

20份、环氧树脂1

20份、高碳醇1

20份、粘合剂1

20份、抗菌剂1

20份;所述第三材料组的材料分别为:季戊四醇磷酸酯1

18份、氢化纳1

18份、乙腈1

18份、纯化水1

18份、乳酸丁酯1

18份、柠檬油酪酸1

18份、乳酸乙酯1

18份、香兰素1

18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仿真动物纤维的超轻柔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料组的材料分别为:聚酯纤维55份、碱2份、树脂纤维25份、抗菌纤维18份;所述第二材料组的材料分别为:聚乳酸10份、二氧化钛10份、无离子水10份、环氧树脂15份、高碳醇15份、粘合剂20份、抗菌剂20份;所述第三材料组的材料分别为:季戊四醇磷酸酯15份、氢化纳15份、乙腈15份、纯化水15份、乳酸丁酯15份、柠檬油酪酸10份、乳酸乙酯5份、香兰素10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仿真动物纤维的超轻柔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料组的材料分别为:聚酯纤维60份、碱3份、树脂纤维25份、抗菌纤维12份;所述第二材料组的材料分别为:聚乳酸20份、二氧化钛20份、无离子水10份、环氧树脂15份、高碳醇15份、粘合剂10份、抗菌剂10份;所述第三材料组的材料分别为:季戊四醇磷酸酯15份、氢化纳15份、乙腈15份、纯化水10份、乳酸丁酯5份、柠檬油酪酸15份、乳酸乙酯10份、香兰素5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仿真动物纤维的超轻柔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料组的材料分别为:聚酯纤维60份、碱2份、树脂纤维25份、抗菌纤维12份;所述第二材料组的材料分别为:聚乳酸10份、二氧化钛10份、无离子水10份、环氧树脂15份、高碳醇15份、粘合剂20份、抗菌剂20份;所述第三材料组的材料分别为:季戊四醇磷酸酯15份、氢化纳15份、乙腈15份、纯化水10份、乳酸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逢源郑尊荣郑尊毅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顺源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