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再生有色纤维混纺纱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26357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02
本申请涉及纺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环保再生有色纤维混纺纱及其制备方法。一种环保再生有色纤维混纺纱,由棉型纤维和环保再生有色纤维混纺得到;其制备方法为:S1清棉工序,将棉型纤维进行抓棉、开棉、混棉和精开棉后,得到清棉处理的棉型纤维;将环保再生有色纤维进行抓棉和混棉处理后,得到清棉处理的环保再生有色纤维;S2梳棉工序,将清棉处理的棉型纤维和清棉处理的环保再生有色纤维进行梳棉处理后,分别得到半制品生条;然后在S3并条工序中,进行三道混并加工后,得到熟条;最后再进行S4转杯纺纱工序,得到环保再生有色纤维混纺纱。本申请由于采用棉型纤维和环保再生有色纤维混纺,提高了环保再生有色纤维的可纺性。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保再生有色纤维混纺纱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纺织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环保再生有色纤维混纺纱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可再生混纺纱是利用回收的废旧纺织品为原材料,并添加其他辅助剂制成的纺纱。因为可再生混纺纱不仅可以缓解纺织行业资源短缺的现状,还可以减少废旧纺织品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所以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0003]在对废旧纺织品进行回收再利用时,通常先将废旧纺织品进行分类、分色、清洗、烘干和消毒处理,然后再进行机械拆解、切断、预松开和精细松开,得到具有一定可纺性能的再生有色纤维,最后再将再生有色纤维进行纺纱生产,从而达到对废弃纺织品进行循环回收再利用的效果。
[0004]然而,在对废旧纺织品进行回收再利用的过程中,进行的机械拆解、切断、预松开等机械强力处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所得再生有色纤维的单纤维断裂强力。所以再生有色纤维在混纺时,存在成纱断裂、强度降低等问题,限制了再生有色纤维的在纺纱生产中的使用范围和经济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再生有色纤维的可纺性,本申请提供一种环保再生有色纤维混纺纱及其制备方法。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环保再生有色纤维混纺纱,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环保再生有色纤维混纺纱,由棉型纤维和环保再生有色纤维混纺得到;所述棉型纤维的细度为1.11

1.6dtex,长度为38mm,单纤维断裂强力2.7

3.2CN。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棉型纤维具有长度长、纤维整齐度好、无短线、单纤维断裂强度高和表面油剂适纺性能好等特点。因此,采用细度为1.11

1.6dtex,长度为38mm,单纤维断裂强力2.7

3.2CN的棉型纤维与环保再生有色纤维进行混纺;同时,采用三道合并工艺,较好的减少了成纱长片短和短片断色差波动大的问题,有利于提高环保再生有色纤维的可纺性。
[0008]优选的,所述棉型纤维和环保再生有色纤维的用量,按照如下重量百分比计算:棉型纤维10

30%;环保再生有色纤维70

90%。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棉型纤维和环保再生有色纤维按照上述重量百分比进行混纺,所得环保再生有色纤维混纺纱的细度高达48.37

48.61Tex,极大的提高环保再生有色纤维混纺纱的适用性。
[0010]优选的,所述棉型纤维优选为粘胶纤维和涤纶纤维。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粘胶纤维和涤纶纤维具有良好的单纤维断裂强力,与环
保再生有色纤维混纺后,有利于提高所得环保再生有色纤维混纺纱的细度和单纤维断裂强力。
[0012]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环保再生有色纤维混纺纱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环保再生有色纤维混纺纱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制备步骤:S1清棉工序S11棉型纤维的清棉工序:将棉型纤维进行抓棉、开棉、混棉和精开棉处理后,得到清棉处理的棉型纤维;S12环保再生有色纤维的清棉工序:将环保再生有色纤维进行抓棉和混棉处理后,得到清棉处理的环保再生有色纤维;所述环保再生有色纤维在抓棉时,还喷雾加入乳化油剂;S2梳棉工序将S11清棉处理的棉型纤维和S12清棉处理的环保再生有色纤维分别进行梳棉处理后,得到梳棉处理的棉型纤维生条和梳棉处理的环保再生有色纤维生条;S3并条工序采用三道并条,将梳棉处理的棉型纤维生条和梳棉处理的环保再生有色纤维生条按混纺的比例依次进行第一道并条、第二道并条和第三道并条后,得到充分混合的熟条;S4转杯纺纱工序将S3的熟条进行转杯纺纱后,得到环保再生有色纤维混纺纱。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S12环保再生有色纤维的清棉工序中,对环保再生有色纤维原料喷洒雾状生态乳化油,使得环保再生有色纤维表面形成具有润滑效果的保护层。因此,在对环保再生有色纤维进行抓棉、混棉、梳棉、并条和转杯纺纱处理时,保护层可减少相应处理设备对环保再生有色纤维表面的损害,降低环保再生有色纤维表面的粗糙度,提高环保再生有色纤维在混纺时的单纱断裂强力。同时,采用三道并合工艺,较好的缩小了长片短、短片断和色差波动范围,提高了环保再生有色纤维的可纺性。
[0014]同时,相关技术中,原棉纤维的清棉工序包括:抓棉、分离、开棉、混棉、精开棉和异纤清除处理步骤。因此,相对于相关技术中原棉纤维的清棉工序,本申请减少了棉型纤维和环保再生有色纤维的清棉工序处理步骤,缩短了清棉工序流程,有效降低了环保再生有色纤维混纺纱的生产成本,减少了对再生有色纤维的机械损伤,提高了环保再生有色纤维混纺纱的经济性。
[0015]优选的,所述乳化油剂为生态乳化油剂,所述生态乳化油剂,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植物油 3

5%;蓖麻油聚氧乙烯醚 2

3%;果胶酶 2

5%;醚化淀粉 1

2%;水为余量。
[0016]所述植物油选自棉籽油、菜籽油、花生油、大豆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对植物油、果胶酶和醚化淀粉进
行乳化,所得生态乳化油剂的粘度稳定,并且还具有良好的亲水性能,有利于提高对环保再生有色纤维的吸附性,从而提高环保再生有色纤维表面的润滑性。
[0018]优选的,所述生态乳化油剂的制备步骤为:将植物油、果胶酶、醚化淀粉和水混合后,在60

80℃搅拌混合后,加入蓖麻油聚氧乙烯醚,搅拌混合25

45min,得到生态乳化油剂。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60

80℃加入蓖麻油聚氧乙烯醚搅拌混合25

45min,此时,蓖麻油聚氧乙烯醚、植物油、果胶酶、醚化淀粉在水中的分散性较高,且植物油与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的相容性较好,有利于提高所得生态乳化油剂的稳定性。因此,生态乳化油剂可稳定的吸附在环保再生有色纤维表面,进一步提高环保再生有色纤维表面的润滑性。
[0020]优选的,按照环保再生有色纤维的重量百分比计算,所述生态乳化油剂的加入量为3

7%。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本申请的生态乳化油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亲水性和吸附性。因此,仅需加入少量的生态乳化油剂就可提高再生有色纤维表面的润滑性,从而提高环保再生有色纤维的可纺性。
[0022]优选的,所述S4转杯纺纱工序中,拈系数的范围是350

580,拈度的范围是500

828T/m。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拈系数和拈度在上述范围内时,对熟条进行转杯纺纱,有利于提高所得环保再生有色纤维混纺纱的单纱断裂强力。
[0024]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由于本申请采用细度为1.1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保再生有色纤维混纺纱,其特征在于,由棉型纤维和环保再生有色纤维混纺得到;所述棉型纤维的细度为1.11

1.6dtex,长度为38mm, 单纤维断裂强力 2.7

3.2 CN。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再生有色纤维混纺纱,其特征在于,所述棉型纤维和环保再生有色纤维的用量,按照如下重量百分比计算:棉型纤维 10

30%;环保再生有色纤维 70

9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再生有色纤维混纺纱,其特征在于,所述棉型纤维优选为粘胶纤维和涤纶纤维。4.权利要求1

3任一所述环保再生有色纤维混纺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制备步骤:S1清棉工序S11棉型纤维的清棉工序:将棉型纤维进行抓棉、开棉、混棉和精开棉处理后,得到清棉处理的棉型纤维;S12环保再生有色纤维的清棉工序:将环保再生有色纤维进行抓棉和混棉处理后,得到清棉处理的环保再生有色纤维;所述环保再生有色纤维在抓棉时,还喷雾加入乳化油剂;S2梳棉工序将S11清棉处理的棉型纤维和S12清棉处理的环保再生有色纤维分别进行梳棉处理后,得到梳棉处理的棉型纤维生条和梳棉处理的环保再生有色纤维生条;S3并条工序采用三道并条,将S2梳棉处理的棉型纤维生条和梳棉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学寿杨欣欣胡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立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