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静脉药物调配用混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9600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静脉药物调配用混药器,属于混药器设备技术领域,本方案可以实现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在将所需要混合的药液瓶设至进液孔内的同时通过夹持组件对不同型号的西林瓶进行固定,保证药液瓶混合时的稳定性,使药液瓶不易发生晃动,避免有毒气体向外界泄漏被医护人员吸入,而当两者药物流入至混药箱体内部后,医护人员可通过转动转盘,使得转杆带动多个搅动棒对药液进行混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力摇晃混药器导致液体间的混合不均匀的现象发生,同时在混合药物中,药物中的有害气体通过净化组件的作用下将有毒气体进行净化,避免了在排出混合液体时,有毒气体被医护人员吸入造成安全隐患。气体被医护人员吸入造成安全隐患。气体被医护人员吸入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静脉药物调配用混药器


[0001]本技术涉及混药器设备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静脉药物调配用混药器。

技术介绍

[0002]静脉药物调配是在符合GMP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由受过培训的药学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包括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性药物和抗菌药物等静脉用药物的配置,为患者提供符合静脉输注质量要求的治疗型输液,为临床药物治疗与合理用药服务。
[0003]而细胞毒性药物配置过程中,因细胞毒性药物有多种危害途径,在配制过程中,可出现肉眼看不见的逸出,如药物溶解前未减压排气、拔针时药液的喷出,都可形成含有药物微粒的气雾直接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眼睛进入护士体内危害人体,污染环境;不慎被已使用的针头扎上或药瓶碎片割破也会导致皮肤吸收;部.分护士操作不规范,配制药物时嫌麻烦,不做任何专业防护直接操作,增加了药物与皮肤接触,被药物污染过的物品包括病人排泄物的处理不当,对人体、环境造成污染。
[0004]现有技术中,在实施静脉输液之前,因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是混药,通常的做法是先利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输液瓶中的液体,再将注射器的针头扎入封装药粉的西林瓶中,将液体推入西林瓶中,然后通过摇晃的方式使西林瓶中的药粉溶于液体,之后再将溶有药的液体抽回至注射器,最后利用注射器将溶有药的液体推送回输液瓶。
[0005]但由于细胞毒性药物在混合时的危害性,可能会出现医护人员在抽取、混合时,细胞毒性药物中含有有毒药物微粒的气雾被医护人员经呼吸道吸收造成人体危害的现象,并且由于现有技术中混药过程一般采用人力摇晃混药器,这种方法会导致液体间的混合不均匀,以及现有技术中存在在进行调配药物前,不能对不同型号的西林瓶进行固定,现根据这些问题,设计出一种一种新型静脉药物调配用混药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静脉药物调配用混药器,本方案可以实现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在将所需要混合的药液瓶设至进液孔内的同时通过夹持组件对不同型号的西林瓶进行固定,保证药液瓶混合时的稳定性,使药液瓶不易发生晃动,避免有毒气体向外界泄漏被医护人员吸入,而当两者药物流入至混药箱体内部后,医护人员可通过转动转盘,使得转杆带动多个搅动棒对药液进行混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力摇晃混药器导致液体间的混合不均匀的现象发生,同时在混合药物中,药物中的有害气体通过净化组件的作用下将有毒气体进行净化,避免了在排出混合液体时,有毒气体被医护人员吸入造成安全隐患。
[0008]2.技术方案
[0009]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10]一种新型静脉药物调配用混药器,包括混药箱体,所述混药箱体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相互对称分布的支撑底座,所述混药箱体上端设有密封盖板,所述密封盖板上端中心部位开凿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通孔和转杆内壁之间套设有密封圈,所述转杆上端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杆外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搅动棒,所述转杆外端转动连接有两个相互对称分布的联动杆,所述联动杆位于搅动棒的上侧,所述搅动棒和联动杆均位于混药箱体内壁之间,所述联动杆外端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净化组件,所述混药箱体下端嵌设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内壁之间安装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位于混药箱体下侧且调节端口贯穿排液管外侧,所述密封盖板上端嵌设有两个关于通孔左右对称分布的进液孔,所述进液孔左右两侧设有夹持组件,所述混药箱体左右两端均设有用来对密封盖板表面进行固定的限位组件。
[0011]进一步的,所述净化组件包括联动杆上下两端开凿的多个螺纹槽,所述螺纹槽内壁之间螺纹连接有半球壳体,所述半球壳体外端开凿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进气孔,所述半球壳体内壁之间填充有多个活性炭颗粒,所述半球壳体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位于活性炭颗粒上侧,所述密封板内部开凿有滑槽,所述滑槽上下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外端固定连接有半圆形挡板,所述半圆形挡板上端固定连接有立柱。
[0012]进一步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密封盖板上端开凿的四个矩形槽,四个所述矩形槽关于进液孔两两对称分布,所述矩形槽内壁之间滑动连接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靠近进液孔的一端粘结有缓冲垫,所述夹持板与矩形槽靠近进液孔一侧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拉伸弹簧。
[0013]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板外侧设有堵盖,所述堵盖的内径尺寸与两个夹持板贴合后的外径尺寸相匹配。
[0014]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混药箱体左右两端转动连接的两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内部设有扭力弹簧,所述第二转轴外端固定连接有弧形连杆,所述弧形连杆远离第二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轴。
[0015]进一步的,所述混药箱体外端刻设有刻度标号,且混药箱体采用透明塑料材质制成。
[0016]3.有益效果
[001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8](1)本方案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先通过将所需要混合的药液瓶分别放置于夹持组件中且插设至进液孔内,以致药液瓶口与进液孔持水平面,使得进液孔插设至药液瓶内又便于药液快速的流入混药箱体内部,而在夹持组件的固定下保证了药液瓶混合时的稳定性,使药液瓶不易发生晃动,保证在混合药液时的密封性,使得药液中的气体不易向外界泄漏,避免有毒气体被医护人员吸入,同时也可对不同型号的西林瓶进行固定,增强适用性。
[0019](2)本方案在混合药物中,当药物中的有害气体在气压作用下向上方漂浮时,由于联动杆同步跟随着转杆发生转动,以此搅动上方的空气流速,使得联动杆表面的多个净化组件对有毒气体能够更加高效的实现净化效果,从而将药液混合时的有害气体净化,避免在排出混合液体时,有毒气体被医护人员吸入造成安全隐患。
[0020](3)本方案药液混合结束后,医护人员可通过打开限位组件,将混药箱体与密封盖板整体进行分离,从而对混药箱体内部进行杀菌和清理,以及对净化组件内部的净化物质进行更换便于后期继续进行使用。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夹持组件初始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整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5

6为本技术净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标号说明:
[0027]1混药箱体、2支撑底座、3密封盖板、4通孔、5转杆、6转盘、7搅动棒、8联动杆、9净化组件、91螺纹槽、92半球壳体、93进气孔、94活性炭颗粒、95密封板、96滑槽、97第一转轴、98半圆形挡板、99立柱、10排液管、11单向阀、13进液孔、141矩形槽、142夹持板、143缓冲垫、144拉伸弹簧、145堵盖、151第二转轴、152弧形连杆、153限位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静脉药物调配用混药器,包括混药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药箱体(1)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相互对称分布的支撑底座(2),所述混药箱体(1)上端设有密封盖板(3),所述密封盖板(3)上端中心部位开凿有通孔(4),所述通孔(4)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转杆(5),所述通孔(4)和转杆(5)内壁之间套设有密封圈,所述转杆(5)上端固定连接有转盘(6),所述转杆(5)外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搅动棒(7),所述转杆(5)外端转动连接有两个相互对称分布的联动杆(8),所述联动杆(8)位于搅动棒(7)的上侧,所述搅动棒(7)和联动杆(8)均位于混药箱体(1)内壁之间,所述联动杆(8)外端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净化组件(9),所述混药箱体(1)下端嵌设有排液管(10),所述排液管(10)内壁之间安装有单向阀(11),所述单向阀(11)位于混药箱体(1)下侧且调节端口贯穿排液管(10)外侧,所述密封盖板(3)上端嵌设有两个关于通孔(4)左右对称分布的进液孔(13),所述进液孔(13)左右两侧设有夹持组件,所述混药箱体(1)左右两端均设有用来对密封盖板(3)表面进行固定的限位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静脉药物调配用混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组件(9)包括联动杆(8)上下两端开凿的多个螺纹槽(91),所述螺纹槽(91)内壁之间螺纹连接有半球壳体(92),所述半球壳体(92)外端开凿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进气孔(93),所述半球壳体(92)内壁之间填充有多个活性炭颗粒(94),所述半球壳体(92)内壁之间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啸洋刘红王明辉李雪梅张艳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肿瘤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