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保灭虫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9548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植保灭虫收集装置,包括底座、支撑管、引诱球、虫孔、倒刺、罩子、药球、底盖、顶盖和连接杆,底座顶部固定连接设有半球形的凹槽,底座顶部螺纹连接设有支撑管,支撑管顶部固定连接设有引诱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底座、支撑管、引诱球、虫孔、倒刺、罩子、药球、底盖、顶盖和连接杆,在进行引诱时,虫类在虫引诱药剂的诱惑下,靠近引诱球,虫类通过虫孔进入引诱球,在倒刺的作用下,使虫类无法出去,使虫类集中到引诱球和药球之间的间隙间,饿死后的虫类可以延支撑管内部跌入底座顶部的凹槽内部进行集中收集,便于清理,其中罩子可以避免雨水打湿引诱球和药球,可以避免虫引诱药剂不会被雨水冲淡。引诱药剂不会被雨水冲淡。引诱药剂不会被雨水冲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保灭虫收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植保灭虫
,尤其涉及一种植保灭虫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农作物病虫害是我国的主要农业灾害之一,它具有种类多、影响大、并时常暴发成灾的特点,其发生范围和严重程度对我国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常造成重大损失。我国农作物常见的有以下种类的病虫害:稻飞虱、白粉病、玉米螟、棉铃虫、小麦锈病、棉蚜、稻纹枯病、稻瘟病、麦蚜、麦红蜘蛛、蝗虫、麦类赤霉病等,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重大病虫害。
[0003]现有技术的植保灭虫收集装置在进行灭虫收集时,在雨天装置内部的虫引诱药剂容易被雨水打湿,导致虫引诱药剂失效,且虫引诱药剂随雨水进入土壤,容易污染土壤,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植保灭虫收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学习者在家进行使用时,没有老师的解答,学习者很难独自通过教辅板进行学习,且学习者长时间使用教辅板容易对眼睛照常损伤的问题,从而提出一种植保灭虫收集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植保灭虫收集装置,包括底座、支撑管、引诱球、虫孔、倒刺、罩子、药球、底盖、顶盖和连接杆,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连接设有半球形的凹槽,所述底座顶部螺纹连接设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顶部固定连接设有引诱球,所述引诱球由上下两个半球形的球壳构成,且两个球壳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引诱球顶部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设有罩子,所述引诱球内部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设有药球,所述药球由半球形的底盖和半球形的顶盖构成,所述底盖和顶盖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顶盖外壁呈网状设置,所述引诱球外壁固定连接设有若干虫孔,所述虫孔内侧边缘均设有若干环形分布的倒刺,所述药球与引诱球之间存在间隙,且间隙通过支撑管内部空腔与凹槽连接。
[000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底座、支撑管和均呈锥形设置。
[000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罩子为半球形结构,且罩子直径大于引诱球直径。
[000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倒刺材料为弹性铁片。
[000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凹槽内设有胶水。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底座、支撑管、引诱球、虫孔、倒刺、罩子、药球、底盖、顶盖和连接杆,在进行引诱时,虫类在虫引诱药剂的诱惑下,靠近引诱球,虫类通过虫孔进入引诱球,在倒刺的作用下,使虫类无法出去,使虫类集中到引诱球和药球之间的间隙间,饿死后的虫类可以延支撑管内部跌入底座顶部的凹槽内部进行集中收集,便于清理,其中罩子可以避免雨水打湿引诱球和药球,可以避免虫引诱药剂不会被雨水冲淡;
[0011]通过设置倒刺材料为弹性铁片,当虫类从虫孔钻入时,使虫类可以推开倒刺进入,
当虫类进入后,在倒刺自身弹力作用下,使若干倒刺顶端紧缩,避免虫类爬出;
[0012]通过凹槽内设有胶水,通过胶水可以快速将虫类粘黏死,避免在清理凹槽时虫类还活着。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整体剖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虫孔示意图。
[0016]图中:底座

1、支撑管

2、引诱球

3、虫孔

301、倒刺

302、罩子

4、药球

5、底盖

501、顶盖

502、连接杆

6。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8]参照图1

3,一种植保灭虫收集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管2、引诱球3、虫孔301、倒刺302、罩子4、药球5、底盖501、顶盖502和连接杆6,底座1顶部固定连接设有半球形的凹槽,底座1顶部螺纹连接设有支撑管2,支撑管2顶部固定连接设有引诱球3,引诱球3由上下两个半球形的球壳构成,且两个球壳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引诱球3顶部通过连接杆6固定连接设有罩子4,引诱球3内部通过连接杆6固定连接设有药球5,药球5由半球形的底盖501和半球形的顶盖502构成,底盖501和顶盖50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顶盖502外壁呈网状设置,引诱球3外壁固定连接设有若干虫孔301,虫孔301内侧边缘均设有若干环形分布的倒刺302,药球5与引诱球3之间存在间隙,且间隙通过支撑管2内部空腔与凹槽连接,在进行使用时,通过转动罩子4,使引诱球3上下球壳转动,使引诱球3上下分离,使药球5露出,通过转动药球5一手握住罩子,另一手握住底盖501,使底盖501和顶盖502分离,将虫引诱药剂加入底盖501内部,再将顶盖502拧好,使底盖501和顶盖502固定在一起,在将引诱球的上下球壳拧在一起,在进行引诱时,虫类在虫引诱药剂的诱惑下,靠近引诱球3,虫类通过虫孔301进入引诱球3,在倒刺302的作用下,使虫类无法出去,使虫类集中到引诱球3和药球5之间的间隙间,饿死后的虫类可以延支撑管2内部跌入底座1顶部的凹槽内部进行集中收集,便于清理,其中罩子4可以避免雨水打湿引诱球3和药球5,可以避免虫引诱药剂不会被雨水冲淡。
[0019]本实施例中,底座1、支撑管2和均呈锥形设置,使底座1更好从支撑管2底部旋转取出。
[0020]本实施例中,罩子4为半球形结构,且罩子4直径大于引诱球3直径,使罩子4更好对引诱球3和药球5进行保护。
[0021]本实施例中,倒刺302材料为弹性铁片,当虫类从虫孔301钻入时,使虫类可以推开倒刺302进入,当虫类进入后,在倒刺302自身弹力作用下,使若干倒刺302顶端紧缩,避免虫类爬出。
[0022]本实施例中,凹槽内设有胶水,通过胶水可以快速将虫类粘黏死,避免在清理凹槽时虫类还活着。
[0023]本技术中,在进行使用时,通过转动罩子4,使引诱球3上下球壳转动,使引诱球3上下分离,使药球5露出,通过转动药球5一手握住罩子,另一手握住底盖501,使底盖501和顶盖502分离,将虫引诱药剂加入底盖501内部,再将顶盖502拧好,使底盖501和顶盖502固定在一起,在将引诱球的上下球壳拧在一起,在进行引诱时,虫类在虫引诱药剂的诱惑下,靠近引诱球3,虫类通过虫孔301进入引诱球3,在倒刺302的作用下,使虫类无法出去,使虫类集中到引诱球3和药球5之间的间隙间,饿死后的虫类可以延支撑管2内部跌入底座1顶部的凹槽内部进行集中收集,便于清理,其中罩子4可以避免雨水打湿引诱球3和药球5,可以避免虫引诱药剂不会被雨水冲淡;
[0024]通过底座1、支撑管2和均呈锥形设置,使底座1更好从支撑管2底部旋转取出;
[0025]通过设置罩子4为半球形结构,且罩子4直径大于引诱球3直径,使罩子4更好对引诱球3和药球5进行保护;
[0026]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保灭虫收集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管(2)、引诱球(3)、虫孔(301)、倒刺(302)、罩子(4)、药球(5)、底盖(501)、顶盖(502)和连接杆(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固定连接设有半球形的凹槽,所述底座(1)顶部螺纹连接设有支撑管(2),所述支撑管(2)顶部固定连接设有引诱球(3),所述引诱球(3)由上下两个半球形的球壳构成,且两个球壳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引诱球(3)顶部通过连接杆(6)固定连接设有罩子(4),所述引诱球(3)内部通过连接杆(6)固定连接设有药球(5),所述药球(5)由半球形的底盖(501)和半球形的顶盖(502)构成,所述底盖(501)和顶盖(50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棣辉吾买尔江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