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效延长使用周期的红火蚁诱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6666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效延长使用周期的红火蚁诱杀装置,包括底座、卡接在底座上的壳体一以及用于容装壳体一并与底座套接的壳体二,所述壳体二的侧部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壳体一为筒状结构,且在壳体一的侧壁上设有多个交错间隔设置的凸壁一以及凸壁二,其中,所述凸壁一与凸壁二之间设有间隙a所述凸壁一的长度大于凸壁二的长度,而所述底座上则设有用于配合凸壁二连接的连接槽以及用于容装生物制剂的容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多重壳体结构设计,有效防止处于容腔内的生物制剂受到周边环境及天气环境影响,且通孔与开口、间隙a之间的重合程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有效延长了诱杀生物制剂的存放时间从而使得诱杀装置的使用周期更持久。周期更持久。周期更持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效延长使用周期的红火蚁诱杀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红火蚁防治
,具体涉及一种有效延长使用周期的红火蚁诱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入侵生物红火蚁是一种世界公认的,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存在重大危害的危险性害虫。它除取食农作物的种子、幼芽、嫩茎、果实和根系,危害农业生产外,也破坏供电、电信、农田、堤坝等设施,还伤害生态环境中的其他生物,破坏生物多样性;更有甚者,当它受到干扰时,还会群体攻击叮螫人、畜,威胁人们的健康和安全。红火蚁原分布于南美洲的一些国家,后经不断传播扩散,现已在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发生并造成了严重危害。我国自2004年台湾最先遭受入侵后,现已扩散至香港、澳门、广东、福建、广西等地。该害虫入侵我国后,由于缺乏自然天敌等制约因子,加上它具有惊人的繁殖速率和较强的种群竞争优势,现已成爆发之势,并普遍深受其害,对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旅游业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除治该入侵生物并防止其进一步扩散,是目前相关主管部门的主要任务。
[0003]对入侵红火蚁的防治,我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开展了不少研究,形成了一些化学药剂防治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毒饵诱杀、浇灌毒杀、挖巢扑杀等防治方法,但这些方法最致命的缺点都是在开放的环境下进行,要多次进行防治,且药效周期短,易受天气等因素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多重壳体防护且易于安装,密封效果好且能够有效保证药物使用周期的红火蚁诱杀装置。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的一种有效延长使用周期的红火蚁诱杀装置,包括底座、卡接在底座上的壳体一以及用于容装壳体一并与底座套接的壳体二,所述壳体二的侧部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壳体一为筒状结构,且在壳体一的侧壁上设有多个交错间隔设置的凸壁一以及凸壁二,其中,所述凸壁一与凸壁二之间设有间隙a所述凸壁一的长度大于凸壁二的长度,而所述底座上则设有用于配合凸壁二连接的连接槽以及用于容装生物制剂的容腔,所述容腔的侧部设有若干个U形或矩形的开口。
[0008]在本技术中,所述通孔与另一侧的通孔相互对立重合设置且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上。
[0009]在本技术中,所述凸壁一与凸壁二为弧形结构或矩形结构,且所述凸壁一与凸壁二之间设的间隙a与开口均相互对齐设置。
[0010]在本技术中,所述底座包括圆形的底盘、竖直向上设置的容腔以及延底盘外
侧部竖直向下设置的延伸部,所述容腔的直径小于底盘的直径,且所述底盘在容腔外侧壁与底盘边缘之间设有若干个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形状与凸壁一相同,且所述连接槽整体呈环形结构设置。
[0011]在本技术中,所述延伸部为中空的薄壁结构,在所述延伸部的内侧壁上设有至少三个等间距设置的连接筒,所述底座通过连接筒设置有工作锤。
[0012]在本技术中,所述工作锤的底部为锥形结构。
[0013]在本技术中,所述壳体二的顶部还设有凹槽,而所述凹槽内卡接有太阳能模组,所述太阳能模组包括太阳能板以及工作线路板,所述工作线路板上设有能够辅助引诱红火蚁的发光二极管。
[0014]在本技术中,所述壳体二的上部还设有水平向外延伸设置的遮蔽部。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1)本技术中的多重壳体结构设计,有效防止处于容腔内的生物制剂受到周边环境及天气环境影响,且通孔与开口、间隙a之间的重合程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有效延长了诱杀生物制剂的存放时间从而使得诱杀装置的使用周期更持久。
[0018](2)本技术中的壳体二顶部设有太阳能模组,可通过发光二极管发出特定光线对红火蚁进行引诱,进一步增加了灭杀红火蚁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实施例1中诱杀装置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实施例1中诱杀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实施例1中壳体一与底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实施例1中诱杀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省略壳体二);
[0024]图5为实施例1中壳体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实施例1中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10、壳体二,101、凹槽,102、遮蔽部,103、通孔,20、壳体一,201、凸壁一,202、凸壁二,203、间隙a,30、底座,301、底盘,302、容腔,302.1、开口,303、延伸部,304、连接筒,305、连接壁,306、连接槽,40、太阳能模组,401、太阳能板,50、工作锤。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实施例1
[0029]如图1

2所述的一种有效延长使用周期的红火蚁诱杀装置,其主要由壳体一20、壳体二10以及底座30拼接组装而成。所述壳体二10为中空的筒状结构,其中,在壳体二10的顶部设有太阳能模组40以及用于卡接太阳能模组40的凹槽101,所述太阳能模组40与凹槽101的形状相同,均为矩形结构。且所述太阳能模组40包括覆盖在凹槽101表面的太阳能板401以及设置在凹槽101与太阳能板401之间的工作线路板,所述太阳能板401与工作线路板通过导线连接,且在工作线路板上设有用于发出特定光线辅助引诱红火蚁的发光二极管。
[0030]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二10的上部设有水平向外延伸且整体为圆形的遮蔽部102,其中,所述遮蔽部102与壳体二10为一体式结构,用于对雨水的引流,以防止雨水对药物的挥发及使用周期造成影响。所述壳体二10的中部还设有四个通孔103,所述通孔103与相邻通孔103之间的间距相等且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上,且通孔103与另一侧的通孔103相互对立重合设置,即将四个通孔103分为两两一组,两通孔103之间均处于相互对立的位置上。
[0031]进一步地,如图3

5所示,所述壳体一20整体呈圆柱形的筒状结构,且在壳体一20的侧部分别设有三个凸壁一201与三个凸壁二202,所述凸壁一201与凸壁二202相互间隔交错设置,即凸壁一201设置在两凸壁二202之间或凸壁二202设置在两凸壁一201之间,其中,所述凸壁一20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效延长使用周期的红火蚁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30)、卡接在底座(30)上的壳体一(20)以及用于容装壳体一(20)并与底座(30)套接的壳体二(10),所述壳体二(10)的侧部设有若干个通孔(103),所述壳体一(20)为筒状结构,且在壳体一(20)的侧壁上设有多个交错间隔设置的凸壁一(201)以及凸壁二(202),其中,所述凸壁一(201)与凸壁二(202)之间设有间隙a(203)所述凸壁一(201)的长度大于凸壁二(202)的长度,而所述底座(30)上则设有用于配合凸壁二(202)连接的连接槽以及用于容装生物制剂的容腔(302),所述容腔(302)的侧部设有若干个U形或矩形的开口(30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延长使用周期的红火蚁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03)与另一侧的通孔(103)相互对立重合设置且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延长使用周期的红火蚁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壁一(201)与凸壁二(202)为弧形结构或矩形结构,且所述凸壁一(201)与凸壁二(202)之间设的间隙a(203)与开口(302.1)均相互对齐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延长使用周期的红火蚁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0)包括圆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兆江阳洁梅李超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迈泽环境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