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部骨折自动复位环形外固定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950 阅读:2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踝部骨折自动复位环形外固定支架,其特征是有一支承圆环[1],它由双层金属片构成,其前面可以打开的部分用螺钉[3]固定,在其后部分内侧两头用螺钉[10]各装一螺栓[5],一根克氏针[6]穿过此二螺栓[5]的上部,在其前部分内侧两头各通过螺钉[12]装一骨钉轴座[2],两个骨钉[13]分别通过可调螺母[4]装在骨钉轴座[2]之下部。(*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踝部骨折脱位是骨科常见的也是较难处理的一种骨折,以往一般采用手法复位,但有很大一部分患者由于难以采用有效的外固定而影响其治疗效果。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人用外固定支架治疗长管状骨骨折,也有治疗骨干骨折、骨盆骨折和挠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但因踝关节的解剖及生物力学有其特殊性,所以上述外固定支架均不能用于踝部骨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踝部骨折自动复位环形外固定支架,它能专门治疗踝部骨折,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有一支承圆环,它由双层金属片构成,其前面可以打开的部分用螺钉固定,在其后部内侧两头通过螺钉各装一螺栓,一根克氏针穿过此二螺栓的上部;在其前部份的内侧两头通过螺钉各装一骨钉轴座,两根骨钉分别通过可调螺母装在骨钉轴座的下部。本技术以克氏针穿过胫骨,两根骨钉穿过踝骨构成三个加压固定点,形成一个稳定的固定体系,对踝部骨折自动复位收到了良好效果,并且操作方便,易于掌握。下面通过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附图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有一由双层金属片构成的支承圆环(1),其前面可以打开的部分用螺钉(3)固定形成一完整圆环。在后部份两头内侧通过螺钉(10)分别装一螺栓(5),此二螺栓(5)可以绕螺钉(10)转动。一根克氏针(6)穿过此二螺栓的上部。在支承圆环(1)前部分的两头内侧各通过螺钉(12)装一骨钉轴座(2),骨钉(13)通过可调螺母(4)装在骨钉轴座(2)的下部,两个骨钉(13)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螺钉(12)调节,并可通过骨针轴座(2)上的调节螺母(4)使骨钉(13)上、下移动。使用本技术时,先把支承圆环(1)的前部分打开,使克氏针(6)穿过胫骨(8)和腓骨(7)的中下部,将克氏针(6)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右两个螺栓(5)的上部,再将前后两部分合成整个圆环,将踝部套在其中,旋动两个螺钉(12)使骨钉(13)的尖端进入踝骨,最后旋紧紧缩螺钉(11),于是胫骨(8)、腓骨(7)和踝关节就被紧固成一个具有正常解剖与生物力学特征的整体。在螺栓(5)的下部装一万向节(9),可根据胫骨干的克氏针方向的不同进行调节,以保证骨钉(13)能够较好地穿入内、外踝的骨皮质中。权利要求1.一种踝部骨折自动复位环形外固定支架,其特征是有一支承圆环,它由双层金属片构成,其前面可以打开的部分用螺钉固定,在其后部分内侧两头用螺钉各装一螺栓,一根克氏针穿过此二螺栓的上部,在其前部分内侧两头各通过螺钉装一骨钉轴座,两个骨钉分别通过可调螺母装在骨钉轴座之下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栓[5]的下部有一万向节[9]。专利摘要一种踝部骨折自动复位环形外固定支架,其特征是有一支承圆环(1),在其后部内侧两头用螺钉(10)各装一螺栓(5),一根克氏针(6)穿过此二螺栓(5)的上部,在其前部分内侧两头各通过螺钉(12)装一骨钉轴座(2),两个骨钉(13)分别通过可调螺母(4)装在骨钉轴座(2)之下部。本技术以克氏针穿过胫骨两根骨钉穿过踝骨构成三个加压固定点,形成一个稳定的固定体系,对踝部骨折自动复位收到了良好效果,并且操作方便,易于掌握。文档编号A61B17/58GK2194702SQ9424066公开日1995年4月19日 申请日期1994年6月7日 优先权日1994年6月7日专利技术者蒋宏建, 吴思政 申请人:青岛市骨伤科医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宏建吴思政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市骨伤科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