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褥疮活动气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1766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防褥疮活动气垫,特征是它有三个气垫圈,分别放在相应的圆形支架上,内外气垫圈支架与底架(3)成一体,中间气垫圈支架(4)可以受螺杆(9)的推动上、下运动,螺杆(9)与螺母套(13)梯形螺纹连接,螺母套(13)与蜗轮(11)固定在一起,蜗轮(11)与蜗杆(2)啮合或螺旋齿轮啮合,蜗杆(2)的一端装有摇杆(8)。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不同的气垫圈交替地支撑患者的受压部位;受压时间短,改善了血液循环,可避免褥疮的发生。(*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截瘫、偏瘫、昏迷、打石膏、上牵引、植皮或其它术后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不能翻动体位,身体局部受压,血液循环不良,容易发生褥疮,特别是在患者的尾骶部、大粗隆、髂骨突出等部位。对这类患者,目前使用汽圈、海绵垫和棉花圈虽然有一定效果,但常因其位置固定,患者的受压部位仍有发生褥疮的可能。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褥疮活动气垫,它能弥补现有汽圈、海绵垫等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有三个汽垫圈,它们分别放在相应的圆形支架上,内外气垫圈的支架与圆形底架成一体,而中间气垫圈下面的活动支架,其两侧下方各有一弧形腿,此二腿可以插入底架的弧形槽内,此二个弧形腿的下方各装一螺杆,螺杆与螺母套梯形螺纹连接,螺母套与蜗轮固定在一起,蜗轮与蜗杆啮合或螺旋齿轮啮合,蜗杆的一端装有摇杆。本技术的优点是由不同的气垫圈交替地支撑患者的受压部位,受压时间短,改善了血液循环,可避免褥疮的发生。下面通过实施例及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活动支架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有三个气垫圈,其中内气垫圈(7)和外气垫圈(5)分别放在内外圆形支架上,此二支架与底架(3)成一体,而中间的气垫圈(6)放在活动支架(4)上,后者的上部为圆形,两侧下方各有一弧形腿,它可以插入底架(3)上的弧形槽内,弧形腿与弧形槽之间动配合,此二个弧形腿(4)可分别由螺杆(9)推动并带动中间的气垫圈(6)作上下运动,各支架的顶圈部份略向下凹,使得各气垫圈能够放牢,并且支架与气垫圈之间要用粘合剂粘结。在活动支架(4)的两只弧形腿下方各装一螺杆(9),后者与螺母套(13)梯形螺纹连接,螺母套(13)与蜗轮(11)固定在一起,蜗轮(11)与蜗杆(2)啮合,蜗杆(2)的一端装有摇杆(8)。螺杆(9)推动活动支架(4)带着其上的气垫圈(6)向上移动时,使其高出内、外两气垫圈20毫米,活动支架(4)向下运动时,其上的气垫圈可以低于内外两气垫圈,这样患者的受压部位可以交替变化,在中间位置三垫圈高度一致。摇杆(8)与蜗杆(2)之间可活动连接,即通过一摇杆套与蜗杆(2)连接,摇杆套可从轴中抽出,这样,摇杆手把可随时使其处于最低位置。推动轴承(12)安装在螺母套(13)外部,并座在支套(10)上,支承活动支架(14)的压力并减少传动摩擦力。底架(3)和支套(10)都固定在底板(1)上。摇动摇杆(8)带动蜗杆(2)旋转,通过蜗杆(2)蜗轮(11)的传动,使与蜗轮(11)固定在一起的螺母套(3)转动,通过螺母套(13)与螺杆(9)的传动使螺杆(9)实现上下移动,使活动支架(4)达到上、中、下三个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褥疮活动气垫,其特征在于有三个气垫圈,它们分别放在相应的圆形支架上,内外气垫圈下面的支架与底架[3]成一体,而中间的气垫圈[6]下面的活动支架[4],其两侧下方各有一弧形腿,此二腿可以插入底架[3]上的弧形槽内,二腿下方各装一螺杆[9],后者与螺母套[13]梯形螺纹连接,螺母套[13]与蜗轮[11]固定在一起,蜗轮[11]与蜗杆[2]啮合或螺旋齿轮啮合,蜗杆[2]的一端装有摇杆[8]。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防褥疮活动气垫,其特征在于有三个气垫圈,它们分别放在相应的圆形支架上,内外气垫圈下面的支架与底架[3]成一体,而中间的气垫圈[6]下面的活动支架[4],其两侧下方各有一弧形腿,此二腿可以插入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宏国李天锡陆青山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市骨伤科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