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前路接骨板及颈椎前路接骨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294737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0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颈椎前路接骨板及颈椎前路接骨板系统,颈椎前路接骨板包括接骨板本体和限位件,限位件包括连接部,及与连接部连接的至少一个限位部,连接部与接骨板本体活动连接,使限位部在抵接位时用于与穿过接骨板本体上的固定孔的骨螺钉抵接,以将骨螺钉限位于固定孔内;限位部在避让位时用于解除对骨螺钉的限位;接骨板本体上设有第一对位部,限位件上设有第二对位部,限位部处于抵接位时,第二对位部与第一对位部相互对位。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使限位部处于抵接位时,限位件上的第二对位部与接骨板本体上的第一对位部相互对位,从而方便医生快速准确的判断出限位件是否调整至用于将骨螺钉限位于固定孔内的抵接位。用于将骨螺钉限位于固定孔内的抵接位。用于将骨螺钉限位于固定孔内的抵接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颈椎前路接骨板及颈椎前路接骨板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颈椎前路接骨板及颈椎前路接骨板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颈椎前路接骨板系统是用于对颈椎前路进行固定的医疗器械,其通过将多个骨螺钉穿过颈椎前路接骨板后与不同的颈椎前路固定连接,以实现对颈椎前路的固定。
[0003]其中,为了防止骨螺钉松动后从颈椎前路接骨板上退出,在颈椎前路接骨板上一般还连接有限位件,当将骨螺钉穿过颈椎前路接骨板与患者的骨骼连接后,可以调整限位件至抵接位,使限位件覆盖部分骨螺钉的螺钉头,以防止骨螺钉从颈椎前路接骨板上脱落。
[0004]但是,医生在使用现有的颈椎前路接骨板进行手术时,只能大致判断限位件是否调整到抵接位,若想准确的判断限位件是否已经调整至抵接位,则需要对限位件相对骨螺钉的位置进行仔细观察,从而导致手术时间延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颈椎前路接骨板及颈椎前路接骨板系统,旨在解决现有颈椎前路接骨板无法实现快速准确的判断其限位件是否调整至抵接位的问题。
[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颈椎前路接骨板,包括:
[0007]接骨板本体,所述接骨板本体上开设有贯穿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用于供骨螺钉穿过后与骨骼连接;
[0008]限位件,包括连接部,及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至少一个限位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接骨板本体活动连接,以使所述限位部可在抵接位和避让位之间运动,所述限位部在所述抵接位时用于与穿过所述固定孔的骨螺钉抵接,以将所述骨螺钉限位于所述固定孔内;所述限位部在所述避让位时用于解除对所述骨螺钉的限位;
[0009]其中,所述接骨板本体上设有第一对位部,所述限位件上设有第二对位部,所述限位部处于所述抵接位时,所述第二对位部与所述第一对位部相互对位。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位部包括第一标识部,所述第二对位部包括第二标识部,所述限位部处于所述抵接位时,所述第一标识部和所述第二标识部组合形成预设标识图形,以使所述第二对位部与所述第一对位部相互对位。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位部包括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对位部包括第一插入部,所述限位部处于所述抵接位时,所述第一插入部至少部分插入所述第一定位槽,以使所述第二对位部与所述第一对位部相互对位;和/或,
[0012]所述第一对位部包括第二插入部,所述第二对位部包括第二定位槽,所述限位部处于所述抵接位时,所述第二插入部至少部分插入所述第二定位槽内,以使所述第二对位部与所述第一对位部相互对位。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位部包括第一线性结构,所述第二对位部包括第二
线性结构,所述限位部处于所述抵接位时,所述第一线性结构和所述第二线性结构的延伸方向平行或垂直,以使所述第二对位部与所述第一对位部对位。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接骨板本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线性结构沿所述接骨板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线性结构沿所述连接部的径向延伸。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位部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子对位部和第二子对位部,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一子对位部和所述第二子对位部之间;所述限位部处于所述抵接位时,所述第一子对位部和所述第二子对位部分别与所述第二对位部对位。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接骨板本体转动连接;所述接骨板本体背离所述骨骼一侧的第一外表面开设有凹槽,至少部分所述限位部容纳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二对位部设于所述限位件背离所述骨骼一侧的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一对位部设于所述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一对位部延伸至所述凹槽的边缘;或者,所述第一对位部的至少一部分延位于所述凹槽的底面。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位部包括与所述接骨板本体的表面颜色相异的第一图形;所述第二对位部包括与所述限位件表面颜色相异的第二图形;或者,
[0018]所述第一对位部包括设于所述接骨板本体表面的第一凹槽结构;所述第二对位部包括设于所述限位件表面的第二凹槽结构;或者,
[0019]所述第一对位部包括设于所述接骨板本体表面的第一凸起结构;所述第二对位部包括设于所述限位件表面的第二凸起结构。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接骨板本体转动连接;所述接骨板本体包括沿所述连接部的周向依次分布的至少两个所述固定孔;所述限位件包括多个所述限位部,多个所述限位部沿所述连接部的周向依次分布,至少两个所述限位部在所述抵接位时分别用于与不同固定孔内的骨螺钉抵接,以将至少两个所述骨螺钉限位于对应的所述固定孔内。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包括2个所述限位部,2个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连接部的相对两侧;或者,
[0022]所述限位件包括3个所述限位部,3个所述限位部沿所述连接部的周向依次分布,其中2个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连接部的相对两侧;或者,
[0023]所述限位件包括4个所述限位部,4个所述限位部沿所述连接部的周向依次均匀分布。
[0024]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颈椎前路接骨板系统,包括:
[0025]颈椎前路接骨板,所述颈椎前路接骨板为如上所述的颈椎前路接骨板,所述颈椎前路接骨板包括:
[0026]接骨板本体,所述接骨板本体上开设有贯穿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用于供骨螺钉穿过后与骨骼连接;
[0027]限位件,包括连接部,及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至少一个限位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接骨板本体活动连接,以使所述限位部可在抵接位和避让位之间运动,所述限位部在所述抵接位时用于与穿过所述固定孔的骨螺钉抵接,以将所述骨螺钉限位于所述固定孔内;所述限位部在所述避让位时用于解除对所述骨螺钉的限位;
[0028]其中,所述接骨板本体上设有第一对位部,所述限位件上设有第二对位部,所述限
位部处于所述抵接位时,所述第二对位部与所述第一对位部相互对位;
[0029]骨螺钉,所述骨螺钉用于穿过所述颈椎前路接骨板的接骨板本体上的固定孔并与骨骼连接。
[003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颈椎前路接骨板通过在接骨板本体上设置第一对位部,在接骨板本体安装的限位件上设置第二对位部,使限位件处于用于与穿过固定孔的骨螺钉抵接,以将骨螺钉限位于固定孔内的抵接位时,第二对位部与第一对位部相互对位。由此,医生在手术过程中,通过判断接骨板本体上的第一对位部与限位件上的第二对位部是否对位,从而快速准确的判断出限位件是否调整至用于将骨螺钉限位于固定孔内的抵接位,而无需对限位件相对骨螺钉的位置进行仔细观察。
附图说明
[0031]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003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颈椎前路接骨板系统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限位件的限位部处于避让位;
[0033]图2为图1中颈椎前路接骨板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限位件的限位部处于抵接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椎前路接骨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接骨板本体,所述接骨板本体上开设有贯穿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用于供骨螺钉穿过后与骨骼连接;限位件,包括连接部,及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至少一个限位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接骨板本体活动连接,以使所述限位部可在抵接位和避让位之间运动,所述限位部在所述抵接位时用于与穿过所述固定孔的骨螺钉抵接,以将所述骨螺钉限位于所述固定孔内;所述限位部在所述避让位时用于解除对所述骨螺钉的限位;其中,所述接骨板本体上设有第一对位部,所述限位件上设有第二对位部,所述限位部处于所述抵接位时,所述第二对位部与所述第一对位部相互对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前路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位部包括第一标识部,所述第二对位部包括第二标识部,所述限位部处于所述抵接位时,所述第一标识部和所述第二标识部组合形成预设标识图形,以使所述第二对位部与所述第一对位部相互对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前路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位部包括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对位部包括第一插入部,所述限位部处于所述抵接位时,所述第一插入部至少部分插入所述第一定位槽,以使所述第二对位部与所述第一对位部相互对位;和/或,所述第一对位部包括第二插入部,所述第二对位部包括第二定位槽,所述限位部处于所述抵接位时,所述第二插入部至少部分插入所述第二定位槽内,以使所述第二对位部与所述第一对位部相互对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前路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位部包括第一线性结构,所述第二对位部包括第二线性结构,所述限位部处于所述抵接位时,所述第一线性结构和所述第二线性结构的延伸方向平行或垂直,以使所述第二对位部与所述第一对位部对位。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颈椎前路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接骨板本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线性结构沿所述接骨板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线性结构沿所述连接部的径向延伸。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前路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位部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子对位部和第二子对位部,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一子对位部和所述第二子对位部之间;所述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正焦伟俊余传海石杜芳刘梦星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迈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