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风装置及制冷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9421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08
本申请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出风装置及制冷设备。出风装置包括:内胆,围合出内部空间,内胆包括侧壁,侧壁包括侧壁本体和风道盖板,风道盖板位于侧壁本体朝向内部空间的一侧,风道盖板与侧壁本体共同围合出送风风道,风道盖板构造有多个送风口,多个送风口沿送风风道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风机,与送风风道相连通,用于驱动气流在送风风道内流动;挡风筋,位于送风风道内,设于至少一个送风口的一侧,且送风口和挡风筋沿气流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这样挡风筋能够阻挡部分气流,使得气流冲击挡风筋后反弹形成涡流,涡流内的气流再流入送风口处,这样送风口远离风机的一端的弱风区的风量也能够增加。弱风区的风量也能够增加。弱风区的风量也能够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出风装置及制冷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制冷设备
,例如涉及一种出风装置及制冷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的大型发泡门卧式冷柜一般采用直冷的制冷方式,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开关门次数增加,冷柜内胆上会结霜甚至结冰,给用户带来除霜问题,同时也会导致存储空间降低、能耗上升的问题。
[0003]相关技术中提供一种风冷冷柜,风冷冷柜设有风冷组件,风冷组件一般包括蒸发器腔、蒸发器、风机和风道等,蒸发器与气流换热形成制冷气流,风机用于驱动制冷气流流动。风道设有多个送风口,多个送风口与风机的距离不同,通过风冷的形式能够减少冷柜的结霜情况。
[0004]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0005]相关技术中的冷柜,多个送风口与风机的距离不同,因此会导致多个送风口的出风不均匀,使得冷柜的出风不均匀。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0007]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出风装置及制冷设备,以提高冷柜内部的出风均匀性。
[0008]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出风装置,所述出风装置包括:内胆,围合出内部空间,所述内胆包括侧壁,所述侧壁包括侧壁本体和风道盖板,所述风道盖板位于所述侧壁本体朝向所述内部空间的一侧,所述风道盖板与所述侧壁本体共同围合出送风风道,所述风道盖板构造有多个送风口,多个所述送风口沿所述送风风道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风机,与所述送风风道相连通,用于驱动气流在所述送风风道内流动;挡风筋,位于所述送风风道内,设于至少一个所述送风口的一侧,且所述送风口和所述挡风筋沿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
[0009]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制冷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出风装置。
[0010]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出风装置及制冷设备,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0011]送风口和挡风筋沿气流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可以理解为:挡风筋位于送风口背离风机的一侧,这样挡风筋能够阻挡部分气流,使得气流冲击挡风筋后反弹形成涡流,涡流内的气流再流入送风口处,这样送风口远离风机的一端的弱风区的风量也能够增加。通过挡风筋的设置,提高了送风口的出风均匀性,进而提高了制冷设备,比如冷柜的出风均匀性。
[0012]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0013]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0014]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冷柜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内胆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内胆与回风盖板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风道盖板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风道盖板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盖板本体和导风结构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0020]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内胆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1]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内胆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2]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回风盖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5]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回风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内胆与蒸发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1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蒸发器与泡沫板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
[0031]1、内胆;11、侧壁;111、第一侧壁;112、第二侧壁;113、第三侧壁;114、侧壁本体;115、台阶;116、送风风道;1161、第一送风风道;1162、第二送风风道;1163、第三送风风道;1164、第四送风风道;117、送风口;1171、第一送风口;1172、第二送风口;1173、第二缺口;1174、第一格栅;1175、第二格栅;12、底壁;13、内部空间;131、储物腔;132、蒸发器腔;2、回风盖板;21、第一回风口;211、第一盖板;212、顶支撑筋;213、第一支撑筋;214、第二支撑筋;22、第二回风口;221、第三格栅;222、第四格栅;223、第二盖板;224、侧支撑筋;225、第三支撑筋;226、第四支撑筋;23、第三回风口;24、第一子盖板;25、第二子盖板;26、第三子盖板;27、侧板;271、顶板;3、蒸发器;31、第一蒸发器;32、第二蒸发器;33、加热管;34、翅片;342、迎风面;37、排水口;5、风道盖板;51、盖板本体;52、导风结构;521、送风孔;523、框架;524、隔板;525、子送风口;53、第一子风道盖板;532、第二子风道盖板;533、插接板;534、插接槽;535、第五卡扣;55、送风槽;551、出风槽;552、风机槽;56、挡风筋;57、导风翅片;571、第一导风翅片;572、第二导风翅片;58、进风口;581、导流筋;6、泡沫板;61、凹槽风道;7、蜗壳;71、底板;72、蜗壳盖板;73、第一壳壁;731、第一壁段;732、第二壁段;733、第五壁段;734、第六壁段;74、第二壳壁;741、第三壁段;742、第四壁段;743、第七壁段;744、第八壁段;75、第一翅片;76、第二翅片;77、叶轮;78、第一出风口;79、第二出风口;8、风机;84、第一风机;85、第二风机;94、箱壳;95、门体;96、压缩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0033]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胆,围合出内部空间,所述内胆包括侧壁,所述侧壁包括侧壁本体和风道盖板,所述风道盖板位于所述侧壁本体朝向所述内部空间的一侧,所述风道盖板与所述侧壁本体共同围合出送风风道,所述风道盖板构造有多个送风口,多个所述送风口沿所述送风风道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风机,与所述送风风道相连通,用于驱动气流在所述送风风道内流动;挡风筋,位于所述送风风道内,设于至少一个所述送风口的一侧,且所述送风口和所述挡风筋沿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筋与所述送风口朝向所述挡风筋的外缘相匹配;和/或,所述挡风筋与所述送风口相贴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筋设于所述风道盖板朝向所述送风风道的一侧,且所述挡风筋凸出于所述风道盖板,所述挡风筋的数量为多个时,每一所述挡风筋与一所述送风口相对应,沿所述送风风道内气流的流动方向,多个所述挡风筋凸出所述风道盖板的高度逐渐增加。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风道还具有进风口,所述出风装置还包括:导风翅片,位于所述送风风道内,且所述导风翅片的一端位于所述进风口处,所述导风翅片用于调节流入多个所述送风口的气流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翅片呈弧形,所述弧形的开口朝向所述进风口。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瑞李大伟张强
申请(专利权)人: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