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驱动液晶透镜和使用该电驱动液晶透镜的立体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9330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公开了一种电驱动液晶透镜,和使用该电驱动液晶透镜的立体显示设备。该液晶透镜包括彼此相对布置且每个都限定多个透镜区域的第一和第二基板,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多条金属线,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绝缘膜,在各个透镜区域中形成在所述第一绝缘膜上以与所述多条金属线交叉的多个第一电极,形成在所述第一电极上的第二绝缘膜,在与所述第一电极交替的位置处形成在所述第二绝缘膜上的多个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金属线之间、使用与所述第二电极同一层的透明电极图案的第一触点结构,在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多条金属线之间的第二触点结构,形成在第二基板整个表面之上的公共电极,和填充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体显示设备,且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驱动液晶透镜,和使用该电驱动液晶透镜的立体显示设备,其中可使用最小的掩模数实现细微地分开的电极与用于向分开的电极施加信号的信号线之间的电连接,且其中将信号可不受线电阻影响地施加到细微地分开的电极。
技术介绍
目前,基于高速信息通信网络构建的用于快速分发信息的服务已从简单的诸如当前的电话这样的"听说"服务发展为基于用于对字符、语音和图像进行高速处理的数字终端的"视听"多媒体型服务,并期望最终发展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实现虚拟现实和立体观看的信息空间3维立体信息通信服务。一般根据立体视觉的原理通过观看者的眼睛实现表现3维的立体图像。然而,因为观看者的眼睛彼此隔开大约65mm,即具有双眼体视视差,所以由于左右眼之间的位置差别,左眼和右眼感受到稍微不同的图像。由于眼睛的位置差别而导致的图像之间的这种差别称作双眼视差。根据双眼视差设计3维立体图像显示设备,使左眼仅看到用于左眼的图像,右眼仅看到用于右眼的图像。具体地说,左眼和右眼分别看到不同的2维图像。如果两个不同的图像通过视网膜传输到大脑,则大脑精确地融合所述图像,给出实际3维图像的印象。这种能力 一般被称作立体法。用于显示上述3维立体图像的技术可被分类为立体显示型、体积测量型和全息图型。在这些类型中,立体显示型被分类为两种类型,使用3D眼镜的一种类型和不使用眼镜的另一种类型。接着,根据用于实现3D的结构的形状,不使用眼镜的所述类型被分类为体视视差隔板型和透镜型。下面讨论透镜型立4体显示器。之后,将参照附图描述现有的透镜型立体液晶显示设备。图1是图解现有的透镜型立体液晶显示设备的透视图,且图2是图解图1 的立体液晶显示设备的截面图。如图1中所示,常规的透镜型立体液晶显示设备包括由之间填充有液晶10c的上下基板10a和10b组成的液晶面板10、位于液晶面板10后表面处并 用于将光导向液晶面板10的背光单元20、和位于液晶面板10前表面处并用 于实现立体图像的透镜板30。如图2中所示,上基板10a的上表面和下基板10b的下表面分别附有第一 和第二偏振器11和12。通过在平坦基板上形成具有凸透镜形状的上表面的材料层形成透镜板30。当穿过液晶面板10的图像离开透镜板30时,观看者的眼睛感觉到不同组 的图像,由此可实现3维立体图像。在上述现有的立体液晶显示设备中,通过结构(没有示出)支撑透镜板 30和液晶面板10,液晶面板10上的第一偏振器11与透镜板30隔开预定的距 离。然而对于该构造,液晶面板10或透镜板30会下垂或弯曲到液晶面板10 上的第一偏振器11与透镜板30之间的空间内。该弯曲现象导致穿过背光单元 20、液晶面板10和透镜板30的异常光路,由此恶化了图像质量。为了减小液晶面板10与透镜板30之间的空间,可考虑在液晶面板10与 透镜板30之间插入粘结剂,从而将液晶面板10和透镜板30彼此附着。然而, 液晶面板10的面积越大,所需的粘结剂的量越大。此外,粘结剂会有问题地 导致透射率降低。与上述透镜板的附着有关的其他问题包括使用粘结剂、由于弯曲现象导致 恶化的视觉灵敏度、或者在平滑透镜板的处理中具有困难。由于这些原因,代替将透镜平面变圆为凸起平面,引入了电驱动液晶透镜, 其中当向液晶施加电场时,填充在上下基板之间的液晶根据电位平面在其光路 中产生差别。然而,在上述电驱动液晶透镜中,由于由线形电极导致的线电阻,电驱动液晶透镜的尺寸越大,在施加给电驱动液晶透镜上下端的电压中产生差别的可 能性越大。此外,当以两层布置电极时,需要用于在各个层的电极和信号线之间形成 触点的工序。这增加了使用的掩模数,因而,增加了相应的曝光和显影工序的 数目,导致生产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驱动液晶透镜和使用该电驱动液晶透镜的立体显 示设备,其基本克服了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和缺点所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驱动液晶透镜和使用该电驱动液晶透镜的立 体显示设备,其中可使用最小的掩模数实现细微地分开的电极与用于给分开的 电极施加信号的信号线之间的电连接,且其中将信号不受线电阻影响地施加到 细微地分开的电极。在下面的描述中将部分列出本专利技术其它的优点,目的和特征,且根据下面 的解释,部分对于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 领会到。通过所写说明书及其权利要求以及附图中特别指出的结构可实现和获 得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它优点。为了获得这些和其它的优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如这里具体表示和广义 描述的,电驱动液晶透镜包括彼此相对布置的第一和第二基板,每个基板都 限定有与另一个基板的透镜区域对应的多个透镜区域;在第一基板的一侧处形 成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多条金属线;形成在包括所述金属线的第一基板上的第 一绝缘膜;在各个透镜区域中形成在所述第一绝缘膜上的与所述多条金属线交 叉的多个第一电极;形成在所述第一电极上的第二绝缘膜;对于各个透镜区域, 在与所述第一电极交替的位置处,形成在包括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绝缘膜上的 多个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多条金属线之间的第一触电结构,其使 用与所述第二电极相同层的透明电极图案;在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多条金属线 之间的第二触点结构;形成在第二基板整个表面上的公共电极;和填充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前面的一般性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都是典型性的和解释性的,意在提供如权利要求中所述的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解释。附图说明给本专利技术提供进一步理解并组成说明书一部分的附解了本专利技术的实 施方案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是图解现有的透镜型立体液晶显示设备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截面图3是图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包括电驱动液晶透镜的立体显示设备的截面图; 图4是图解取决于图3的电驱动液晶透镜的距离的电位分布和单元间隙的 模拟图5是将图4的电驱动液晶透镜与抛物线透镜进行比较的示图; 图6是图解图3的电驱动液晶透镜的可选构造的截面图; 图7是图解图6的电驱动液晶透镜的透视图8是图解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立体显示设备中包含的电驱动液晶透镜的电 压施加的平面图9是图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驱动液晶透镜的信号线与电极之间的连接关 系的平面图10是图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驱动液晶透镜的信号线与电极之间的连接关系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图11A到11E是图解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在电驱动液晶透镜中形成电极和金属线的方法的工序平面图12A到12D是沿图11A的线I-I'所取的顺序的工序截面图;图13A和13B是沿图llE的线II-n'所取的顺序的工序截面图14A到14D是图解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用于在电驱动液晶透镜中形成电极和金属线的方法的工序平面图15A到15D是沿图14C的线m-m'所取的顺序的工序截面图16A和16B是沿图14C的线IV-IV'所取的顺序的工序截面图17是图解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个实施例的电驱动液晶透镜的平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详细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驱动液晶透镜和使用该电驱动液晶透镜的立体显示设备,在附图中图解了其实施例。在任何时候,在整个附图 中使用形同的参考标记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图3是图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包括电驱动液晶透镜的立体显示设备的截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驱动液晶透镜,包括: 彼此相对布置的第一和第二基板,每个基板都限定有与另一个基板的透镜区域相对应的多个透镜区域; 在第一基板的一侧处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形成的多条金属线; 在包括所述金属线的第一基板上形成的第一绝缘膜;   在各个透镜区域中在所述第一绝缘膜上形成以与所述多条金属线交叉的多个第一电极; 在所述第一电极上形成的第二绝缘膜; 对于各个透镜区域在与所述第一电极交替的位置处,在包括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绝缘膜上形成的多个第二电极; 在 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多条金属线之间的第一触点结构,其使用与所述第二电极同一层的透明电极图案; 在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多条金属线之间的第二触点结构; 在第二基板的整个表面之上形成的公共电极;和 填充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 间的液晶层。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秉州林希珍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