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629318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硅氧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硅氧烷

聚碳酸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聚碳酸酯塑料
,具体涉及一种聚硅氧烷

聚碳酸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聚碳酸酯(PC)是一种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根据酯基的结构可分为脂肪族、芳香族等多种类型。聚碳酸酯具有透明性好(分子结构高度有序)、抗冲击强度大、尺寸稳定性好(分子中化学键的强度大)、使用温度范围广、电绝缘性优良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电器、交通运输、建筑等领域。然而,尽管聚碳酸酯在室温下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但其抗冲击性能在低温下会迅速下降,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0003]因此,开发一种低温下抗冲击性能优异、制备过程简单、生产成本低的聚碳酸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0004]以上陈述仅仅是提供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背景信息,而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硅氧烷

聚碳酸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6]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聚硅氧烷

聚碳酸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1)将双酚A、聚硅氧烷、相转移催化剂、有机溶剂和水混匀,再在搅拌状态下滴加预先用有机溶剂分散好的双光气或/和三光气,并保持反应体系的温度为10℃~15℃、pH值为4~8,加完后将反应体系的pH值调节至10~12,进行反应;
[0009]2)将封端剂和催化剂加入反应体系中,保持反应体系的pH值为10~12,并将反应体系的温度调节至25℃~30℃,进行反应,再静置分层,取下层有机相进行酸洗和水洗,
[0010]再用甲醇将产物沉淀出来,即得聚硅氧烷

聚碳酸酯共聚物。
[0011]优选的,步骤1)所述双酚A、聚硅氧烷的质量比为1:0.25~8。
[0012]优选的,步骤1)所述双酚A、双光气或/和三光气的摩尔比为1:0.4~2.8。
[0013]优选的,步骤1)所述双酚A、相转移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01~0.05。
[0014]优选的,步骤1)所述聚硅氧烷为式(I)、式(II)所示的聚硅氧烷中的至少一种:
[0015]式中,R为C1~
13
的烷基、卤素取代的C1~
13
的烷基、C1~
13
的烷氧基、卤素取代的C1~
13
的烷氧基、C2~
13
的烯基、卤素取代的C2~
13
的烯基、C2~
13
的烯氧基、卤素取代的C2~
13
的烯氧基、C6~
14
的芳基、卤素取代的C6~
14
的芳基、C6~
10
的芳氧基、卤素取代的C6~
10
的芳氧基中的一种,Ar为C6~
30
的亚芳基、卤素取代的C6~
30
的亚芳基的中的一种,n取10~100的整数。
[0016]进一步优选的,步骤1)所述聚硅氧烷为
[0017]中的至少一种,n取10~100的整数。
[0018]优选的,步骤1)所述相转移催化剂的结构式为:式中,M为氮、砷、磷、锑或铋,X

为硝酸根、苯甲酸根、苯基乙酸根、羟基苯甲酸根、氢氧根、氰基、亚硝酸根、氯离子、溴离子、乙酸根、甲酸根、丙酸根、硫酸氢根、甲基硫酸根、乙基硫酸根中的一种,R1、R2、R3和R4均独立地为烃基或卤素取代的烃基中的一种,且R1、R2、R3和R4中的碳原子总数为8~100。
[0019]进一步优选的,步骤1)所述相转移催化剂为甲基三丁基氯化铵、氯化二辛基甲铵、氯化四己铵、氯化四丁铵、氯化四丁鏻、氯化二辛基二甲铵、氯化二椰子基二甲铵、氯化二(十二烷基)二甲铵、氯化二(十四烷基)二甲铵、氯化二(十八烷基)二甲铵、氯化二氢化脂油二甲铵、氯二硬脂酰二甲铵、二氢化脂油二甲铵甲基硫酸酯、氯二癸基二甲铵、氯化二庚基二甲铵、氯化十二烷基二甲基苄铵、氯化十四烷基二甲基苄铵、氯化十六烷基二甲基苄铵、氯化二甲基乙基十六铵、氯化十六烷基三甲铵、椰子基咪唑啉

苄基氯、N,N

十六烷基乙基吗啉乙氧基硫酸酯、二氯化N

脂油

五甲基

丙烷二铵、溴化三苯基丙基鏻、氯化四乙铵、N,N

豆油乙基吗啉乙氧基硫酸酯、氯化十六烷基吡啶、氯化三乙基苄铵、氯化十二烷基二乙基(乙基苄基)铵、氯化十四烷基二甲基(乙基苄基)铵、氯化十六烷基二甲基(乙基苄基)铵、氯化十八烷基二甲基(乙基苄基)铵、氯化十八烷基二甲基苄铵、氯化十二烷基二乙基二氯苄铵、氯化十四烷基二甲基二氯苄铵、氯化十六烷基二甲基二氯苄铵、氯化十八烷基二甲基二氯苄铵、氯化十四烷基三甲铵、氯化豆油三甲铵、氯化氢化脂油三甲铵、氯化椰子基三甲铵、氯化脂油三甲铵中的至少一种。
[0020]更进一步优选的,步骤1)所述相转移催化剂为甲基三丁基氯化铵。
[0021]优选的,步骤1)所述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
[0022]优选的,步骤2)所述封端剂为一元酚。
[0023]进一步优选的,步骤2)所述封端剂为苯酚、对甲酚、对叔丁基苯酚、对叔辛基苯酚、对枯基苯酚、对壬基苯酚、间十五烷基苯酚、4

氰基苯酚、丁香酚、对叔戊基苯酚中的至少一
种。
[0024]更进一步优选的,步骤2)所述封端剂为对枯基苯酚。
[0025]优选的,步骤1)所述双酚A、步骤2)所述封端剂的摩尔比为1:0.001~0.08。
[0026]优选的,步骤2)所述催化剂为叔胺。
[0027]进一步优选的,步骤2)所述催化剂为三乙胺、乙基吗啉中的至少一种。
[0028]更进一步优选的,步骤2)所述催化剂为三乙胺。
[0029]优选的,步骤1)所述双酚A、步骤2)所述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01~0.09。
[0030]优选的,步骤2)所述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
[0031]一种聚硅氧烷

聚碳酸酯共聚物,其由上述方法制成。
[0032]优选的,所述聚硅氧烷

聚碳酸酯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5000Da~155000Da。
[0033]一种聚硅氧烷

聚碳酸酯共聚物复合材料,其组成包括上述聚硅氧烷

聚碳酸酯共聚物。
[0034]优选的,所述聚硅氧烷

聚碳酸酯共聚物复合材料的组成还包括颜料、填料、增强剂、抗冲改性剂、抗氧化剂、热稳定剂、光稳定剂、紫外吸收剂、增塑剂、润滑剂、脱模剂、抗静电剂、着色剂、表面效应添加剂、辐射稳定剂、阻燃剂、抗滴落剂中的至少一种。
[0035]优选的,所述聚硅氧烷...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硅氧烷

聚碳酸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双酚A、聚硅氧烷、相转移催化剂、有机溶剂和水混匀,再在搅拌状态下滴加预先用有机溶剂分散好的双光气或/和三光气,并保持反应体系的温度为10℃~15℃、pH值为4~8,加完后将反应体系的pH值调节至10~12,进行反应;2)将封端剂和催化剂加入反应体系中,保持反应体系的pH值为10~12,并将反应体系的温度调节至25℃~30℃,进行反应,再静置分层,取下层有机相进行酸洗和水洗,再用甲醇将产物沉淀出来,即得聚硅氧烷

聚碳酸酯共聚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硅氧烷

聚碳酸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双酚A、聚硅氧烷的质量比为1:0.25~8。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硅氧烷

聚碳酸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双酚A、双光气或/和三光气的摩尔比为1:0.4~2.8。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硅氧烷

聚碳酸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聚硅氧烷为式(I)、式(II)所示的聚硅氧烷中的至少一种:式中,R为C
1~13
的烷基、卤素取代的C
1~13
的烷基、C
1~13
的烷氧基、卤素取代的C
1~13
的烷氧基、C
2~13
的烯基、卤素取代的C
2~13
的烯基、C
2~13
的烯氧基、卤素取代的C
2~13
的烯氧基、C
6~14
的芳基、卤素取代的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志刚王伟林卢锦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德力塑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