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源电驱锁紧释放的驱动支柱及驱动行走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90462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源电驱锁紧释放的驱动支柱及驱动行走机构,该驱动支柱,包括:电机、丝母、丝杠、驱动外筒、驱动内筒、外筒端盖及锁紧单元;驱动外筒的端部安装有外筒端盖;驱动内筒同轴套装在驱动外筒内,并伸出于外筒端盖,且驱动内筒与外筒端盖的中心安装孔滑动配合;丝杠同轴安装在驱动外筒内;电机的输出轴与丝杠同轴连接;丝母与丝杠螺纹连接,且丝母被周向限位;所述丝母与驱动内筒固连;在电机正转时,驱动支柱伸长,电机反转时,驱动支柱收缩;所述锁紧单元用于对驱动支柱的收拢进行锁紧。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电机实现自身的收拢锁紧、解锁释放以及支柱的驱动伸缩功能,既可满足小包络发射空间及抗力学环境需求,又无需火工压紧措施。施。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源电驱锁紧释放的驱动支柱及驱动行走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航天器驱动机构
,具体涉及一种单源电驱锁紧释放的驱动支柱及驱动行走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并联行走机器人因其运动的灵活性、承载能力强和对环境的较强适应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航天探测领域,机器人可以辅助宇航员完成任务,甚至替代宇航员完成相应的任务,能够显著降低航天系统的复杂程度,大幅降低航天探测风险,是航天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0003]航天器发射过程中,需要机器人具有较小的收拢包络以及较强的主动段抗力学环境能力,一般需要采取额外的火工压紧措施,一是用于减小发射状态的机器人包络,二是减小振动响应,保护容易受损的电机驱动部件。所需的火工压紧措施既需考虑航天器上布局的安装可行性,又需整器提供控制通道,然而航天器系统的各种资源往往受限,不利于充分发挥航天器的有效载荷效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单源电驱锁紧释放的驱动支柱及驱动行走机构,利用驱动支柱中的电机实现自身的收拢锁紧、解锁释放以及支柱的驱动伸缩功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源电驱锁紧释放的驱动支柱,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连接外壳、轴承座、丝母、丝杠、驱动外筒、驱动内筒、外筒端盖及锁紧单元;所述连接外壳与所述驱动外筒的一端同轴对接,驱动外筒的另一端安装有外筒端盖,所述外筒端盖加工有中心安装孔;驱动内筒同轴套装在驱动外筒内,并伸出于外筒端盖,且驱动内筒与外筒端盖的中心安装孔滑动配合;所述电机安装在连接外壳内;丝杠通过轴承座同轴安装在驱动外筒内;电机的输出轴与丝杠同轴连接;丝母与丝杠螺纹连接,且丝母被限位部件A周向限位;所述丝母与位于驱动外筒内的驱动内筒端部固连;在电机正转时,驱动支柱伸长,电机反转时,驱动支柱收缩;所述锁紧单元用于对驱动支柱的收拢进行锁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源电驱锁紧释放的驱动支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单元包括:扭簧、转筒、若干碟簧、旋转卡环及锁紧环;所述轴承座的外圆周面与驱动外筒的内壁面之间留有环形空间;所述转筒位于驱动外筒内,其一端同轴套装在轴承座端部的外圆周面上,转筒可绕轴承座的轴线进行周向转动;所述扭簧位于轴承座的外圆周面与驱动外筒的内壁面之间的环形空间内,扭簧一端固定在轴承座上,另一端固定在转筒上,为转筒的周向转动提供动力;且转筒被限位部件B轴向限位;所述锁紧环位于丝母和轴承座之间,并套装于丝杠外部,且与丝杠不接触,锁紧环与丝母同轴固连;所述锁紧环的外圆周面加工有外花键;所述转筒的另一端的内圆周面固连有同轴的旋转卡环;旋转卡环的内圆周面加工有内花键,当所述内花键与锁紧环的外花键配合时,能够限制转筒的周向转动,但不限制转筒的轴向运动;若干个碟簧并列位于转筒内部,并套装于丝杠外部,且与丝杠不接触,碟簧用于提供驱动支柱处于收拢状态时的预紧力,其一端挤压在限位部件B的端面,另一端挤压在锁紧环的端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源电驱锁紧释放的驱动支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件B包括:限位环及轴承座的台阶面;所述限位环位于转筒内部,并同轴固定在轴承座端面;所述转筒内圆周面设有沿其周向的环形凸台,所述转筒内圆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朴真刘卫刘学周浩张鹏吴琼孙国鹏韩润奇罗敏杨建中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