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伺服驱动器的端子布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89507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伺服驱动器端子接线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伺服驱动器的端子布线结构,包括端子座,所述端子座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螺丝式接线端子;接线端,所述接线端设置于伺服驱动器内部的需要接线的电子元器件上,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螺丝式接线端子;所述端子座与所述接线端之间通过硬质导电体连接,所述硬质导体包括导电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导电本体两端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螺丝式接线端子匹配,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螺丝式接线端子匹配。本机构可实现在有限的空间内对多条硬质导电体进行有序布置。有限的空间内对多条硬质导电体进行有序布置。有限的空间内对多条硬质导电体进行有序布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伺服驱动器的端子布线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伺服驱动器端子接线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伺服驱动器的端子布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伺服驱动器(servodrives)又称为“伺服控制器”、“伺服放大器”,是用来控制伺服电机的一种控制器,其作用类似于变频器作用于普通交流马达,属于伺服系统的一部分,主要应用于高精度的定位系统,适用于适用于码垛、线切割、冲床、激光、3C等工控领域。一般是通过位置、速度和力矩三种方式对伺服电机进行控制,实现高精度的传动系统定位,是传动技术的高端产品。
[0003]传统的伺服驱动器中,用于连接内外部接线的端子座与内部电子元器件间的接线一般采用柔性电线,柔性电线的一端与端子座上的端子通过缠绕并螺丝旋紧的方式连接,柔性电线的另一端通过点焊的方式与接线端进行焊接。由于伺服驱动器内部需要接线的地方很多,仅端子座就包括输入端子座和输出端子座,每个端子座上都有不少于3个端子需要接线;采用传统的接线方式不仅会使内部布线混乱,而且会存在错接的风险。
[0004]因此,急需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伺服驱动器的端子布线结构,可有效解决传统伺服驱动器中采用柔性电线布线混乱、易错接和工作过程中各电线相互贴近产生干扰的问题。
[0006]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基于伺服驱动器的端子布线结构,包括:
[0008]端子座,所述端子座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螺丝式接线端子;
[0009]接线端,所述接线端设置于伺服驱动器内部的需要接线的电子元器件上,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螺丝式接线端子;
[0010]所述端子座与所述接线端之间通过硬质导电体连接,所述硬质导体包括导电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导电本体两端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螺丝式接线端子匹配,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螺丝式接线端子匹配。
[0011]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本体包括若干折弯部,所述折弯部包括横向折弯部或纵向折弯部。
[0012]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本体包括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所述第一导体的第一端连接有所述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导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导体的第二端通过连接件铰接构成所述横向折弯部;所述第二导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铰接螺丝和铰接螺母;对应的,所述第一导体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一铰接孔,所述第二导体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二铰接孔,所述第一铰接孔与所述第
二铰接孔相互叠加后通过所述铰接螺丝自上而下贯穿,并通过下方的所述铰接螺母相互旋接。
[0014]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导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设置有第三导体,所述第三导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和所述第二导体的第一端垂直连接构成2个所述纵向折弯部,所述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三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之间一体冲压成型。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三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均为钣金铜条。
[0016]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导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之间设置有第四导体、第五导体和第六导体,所述第四导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体的第一端连接构成所述横向折弯部,所述第四导体的另一端与所述五导体纵向连接构成所述纵向折弯部,所述第五导体还与所述第六导体连接构成所述横向折弯部,所述第六导体与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构成所述纵向折弯部,所述第一连接端、所述第六导体、所述第五导体、所述第四导体和所述第一导体之间一体冲压成型。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端、所述第六导体、所述第五导体、所述第四导体和所述第一导体均为钣金铜条。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丝式接线端子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匹配的带有螺纹槽的金属端子,和与所述螺纹槽匹配的金属端子压紧螺丝;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端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通过所述金属端子压紧螺丝实现与所述金属端子的压紧连接。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螺丝式接线端子包括开设于所述接线端的接线螺纹槽,和与所述接线螺纹槽匹配的锁紧螺丝;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端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通过所述锁紧螺丝实现与所述接线螺纹槽的压紧连接。
[0020]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基于伺服驱动器的端子布线结构,采用硬质导电体对伺服驱动器中端子座和作为电子元器件的接线端进行连接,由于硬质导电体的形状可塑性,且不易变形,进而可实现在有限的空间内对多条硬质导电体进行有序布置,采用螺丝旋接取代焊接,不仅不会由于失误造成电子元器件的损伤,而且便于流水线机械臂智能化操作。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基于伺服驱动器的端子布线结构的第一视角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基于伺服驱动器的端子布线结构的第二视角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基于伺服驱动器的端子布线结构的爆炸图;
[0025]图4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基于伺服驱动器的端子布线结构的应用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基于伺服驱动器的端子布线结构的应用局部放大图。
[0027]图示标记:
[0028]1‑
端子座、2

第一螺丝式接线端子、3

接线端、4

第二螺丝式接线端子、5

硬质导电体、6

导电本体、7

第一连接端、8

第二连接端、9

第一导体、10

第二导体、11

连接件、12

铰接螺丝、13

铰接螺母、14

第一铰接孔、15

第二铰接孔、16

第三导体、17

第四导体、18

第五导体、19

第六导体、20

第一通孔、21

锁紧螺丝、22

第二通孔、23

金属端子、24

金属端子压紧螺丝、25

折弯部、26

横向折弯部、27

纵向折弯部、28

电子元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如图1,4和5所示,一种基于伺服驱动器的端子布线结构,包括:
[0031]端子座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伺服驱动器的端子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端子座,所述端子座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螺丝式接线端子;接线端,所述接线端设置于伺服驱动器内部的需要接线的电子元器件上,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螺丝式接线端子;所述端子座与所述接线端之间通过硬质导电体连接,所述硬质导电体包括导电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导电本体两端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螺丝式接线端子匹配,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螺丝式接线端子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伺服驱动器的端子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本体包括若干折弯部,所述折弯部包括横向折弯部或纵向折弯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伺服驱动器的端子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本体包括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所述第一导体的第一端连接有所述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导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导体的第二端通过连接件铰接构成所述横向折弯部;所述第二导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伺服驱动器的端子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铰接螺丝和铰接螺母;对应的,所述第一导体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一铰接孔,所述第二导体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二铰接孔,所述第一铰接孔与所述第二铰接孔相互叠加后通过所述铰接螺丝自上而下贯穿,并通过下方的所述铰接螺母相互旋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伺服驱动器的端子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导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设置有第三导体,所述第三导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和所述第二导体的第一端垂直连接构成2个所述纵向折弯部,所述第二连接端、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伟伟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信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