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澳洲坚果壳为基质的海鲜菇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288456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澳洲坚果壳为基质的海鲜菇栽培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配料、拌料、装袋、接种、发菌、菌丝后熟、搔菌和出菇管理等步骤,是一种高产、低成本、对环境友好的海鲜菇栽培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澳洲坚果壳、桑枝屑、棉籽壳、木屑、麦麸、甘蔗渣、棕榈粕等原料进行科学搭配,通过合理控制各个栽培时期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及光照条件等因素,以提高海鲜菇的生物转化率,提高海鲜菇的产量和品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解决了澳洲坚果壳资源浪费、污染环境的问题,为海鲜菇的栽培提供了新的优质栽培料配方,为澳洲坚果壳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方向。供新的方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以澳洲坚果壳为基质的海鲜菇栽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食用菌栽培
,尤其是一种以澳洲坚果壳为基质的海鲜菇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海鲜菇,学名:Hypsizygus marmoreus(Peck)H.E.Bigelow,又名玉蕈、斑玉蕈,真姬菇,质地脆嫩,味道鲜美,具有海蟹味。海鲜菇隶属于白蘑科、玉蕈属,子实体中等至较大。如今栽培的有浅灰色和纯白色两个品系,白色品系又称“白玉菇”、“玉龙菇”,多为工厂化栽培,菌盖直径3

15cm。海鲜菇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菌肉肥厚,口感细腻,气味芬芳,味道鲜美。海鲜菇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包括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还含有数种多糖体,其子实体提取物有清除人体自由基的作用,所以常食海鲜菇有抗癌、防癌、提高免疫力、预防衰老、延长寿命的功效,具有广阔的栽培前景和市场潜力。
[0003]目前,由于食用菌栽培原料受到产地、运输等条件的影响而价格上涨,致使栽培成本升高,成为了制约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开发更多成本较低的食用菌栽培原料成为产业发展的必要。
[0004]澳洲坚果(拉丁学名:Macadamia integrifolia Maiden&Betche),别名:昆士兰栗、澳洲胡桃、夏威夷果、昆士兰果,是一种原产于澳洲的树生坚果。澳洲坚果的经济价值很高,其果仁香酥滑嫩可口,有独特的奶油香味,是世界上品质较佳的食用坚果,素来享有“干果之王”的誉称。澳洲坚果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具佳,且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市场需求量高,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我国坚果种植面积超过300万亩,位居世界第一,主要栽培在云南、广东、广西等地。
[0005]澳洲坚果果实可分为青皮、果壳和果仁3个部分,澳洲坚果壳是指包裹澳洲坚果果仁的外部硬壳。澳洲坚果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果壳、果皮等副产物。目前,澳洲坚果壳常用于制备生物炭、活性炭、吸附剂、摩擦剂等,还未见有利用澳洲坚果壳栽培食用菌的相关研究报道。中国专利CN201410319061.4公开了一种氨基改性澳洲坚果壳吸附剂的制备方法,以澳洲坚果壳为原料,经过洗净、粉碎和过筛后,再加入二乙烯三胺,保持50℃

70℃下恒温搅拌1

5小时,得到氨基改性澳洲坚果壳吸附剂,可应用于印染废水处理。中国专利 CN202111185874.5公开了一种澳洲坚果壳生物炭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对澳洲坚果壳生物炭进行纳米氧化镁改性处理,制得纳米氧化镁负载生物炭,该生物炭对水溶液中Pb
2+
以及Cd
2+
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
[0006]上述现有技术均对澳洲坚果壳进行了再利用,但是利用的方向比较单一,在澳洲坚果副产物处理中应用较少,或者是直接将澳洲坚果壳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加以利用。然而再回收的制备工艺较复杂,需要专业的加工厂进行生产,提取有效成分并加以应用所需的成本也较大,所以还未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链。目前大部分的澳洲坚果壳未能得到充分的再利用,有些用于直接堆肥,利用效率低,或者直接被废弃,不仅浪费资源,还污染周边环境,因此需要对澳洲坚果壳进行更多渠道的开发利用。
[0007]本专利技术针对以上行业现状,为了提高澳洲坚果壳和桑枝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效率,同时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本专利技术将澳洲坚果壳和桑枝等废弃物应用到海鲜菇的栽培中,提供一种海鲜菇的高产、低成本、对环境友好的栽培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以澳洲坚果壳为基质的海鲜菇栽培方法,通过合理控制各个栽培时期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及光照条件等因素,以提高海鲜菇的生物转化率,提高海鲜菇的产量和营养价值,并解决澳洲坚果壳资源浪费、污染环境的问题,提高澳洲坚果壳的综合利用效率。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案如下:
[0010]一种以澳洲坚果壳为基质的海鲜菇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1)配料:称取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进行配料:棉籽壳600

800份,澳洲坚果壳200

600 份,桑枝屑200

400份,甘蔗渣100

300份,棕榈粕60

100份,麦麸80

120份,木屑80

100 份,再称取石灰20

25份,备用;
[0012](2)拌料:将棉籽壳、澳洲坚果壳、桑枝屑、木屑、麦麸、甘蔗渣、棕榈粕按比例添加到拌料机中,加入水,调节水分含量为60

70%,然后添加石灰粉拌匀,调节pH至10

12,得到栽培料;
[0013](3)装袋、接种:将栽培料装到菌棒袋中,然后进行高温灭菌,冷却后在无菌条件下接种海鲜菇菌种,即为培养袋;其中,灭菌后的栽培料pH为7.0

8.5;
[0014](4)发菌:将培养袋移至培养室进行发菌培养,控制培养室温度20~22℃,空气湿度 60~65%,每天通风3

4次,每次30

40min,遮光培养45

50d,菌丝即可满袋;
[0015](5)菌丝后熟:菌丝满袋后进入后熟期,控制培养室温度为23~25℃,空气湿度70~ 75%,每天给予散射光,每1

2h对室内通风换气一次,每次通风时间为10

15min,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3%以下,培养30

40天,至菌丝转为灰色或土黄色,后熟期结束;
[0016](6)搔菌:用搔菌机将菌包开袋搔菌,去除老菌种块和菌皮,并在菌包料面喷洒营养液,放置1

2h后将菌袋移至出菇室;
[0017](7)出菇管理:出菇管理分为催蕾和出菇采收两个阶段;
[0018]催蕾:出菇室温度控制在12

16℃,空气湿度90

95%,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2%以下,催蕾时间10

15天;每天在菌丝上方2

5cm处喷洒营养液1

2次,以菌丝表面湿润为宜,每天还采用白光、红光、黄光和蓝光组成的组合光进行照射5

6h;
[0019]出菇采收:催蕾后,控制出菇室温度在14

16℃,空气湿度85

90%,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1%以下,每天散射光照射10

12小时,当菌柄长度至5cm、菌盖直径达2cm,即可开始采收,每年采收2

3潮菇。
[0020]优选地,所述的澳洲坚果壳和桑枝屑还经过以下预处理:将澳洲坚果壳粉碎至粒径1

3mm 后,加水浸泡2

3天,然后加入桑枝屑一起堆沤发酵3

5天,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以澳洲坚果壳为基质的海鲜菇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配料:称取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进行配料:棉籽壳500

800份,澳洲坚果壳200

600份,桑枝屑200

400份,甘蔗渣100

300份,棕榈粕60

100份,麦麸80

120份,木屑80

100份,再称取石灰20

25份,备用;(2)拌料:将棉籽壳、澳洲坚果壳、桑枝屑、木屑、麦麸、甘蔗渣、棕榈粕按比例添加到拌料机中,加入水,调节水分含量为60

70%,然后添加石灰粉拌匀,调节pH至10

12,得到栽培料;(3)装袋、接种:将栽培料装到菌棒袋中,然后进行高温灭菌,冷却后在无菌条件下接种海鲜菇菌种,即为培养袋;(4)发菌:将培养袋移至培养室进行发菌培养,控制培养室温度20~22℃,空气湿度60~65%,每天通风3

4次,每次30

40min,遮光培养45

50d,菌丝即可满袋;(5)菌丝后熟:菌丝满袋后进入后熟期,控制培养室温度为23~25℃,空气湿度70~75%,每天给予散射光,每1

2h对室内通风换气一次,每次通风时间为10

15min,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3%以下,培养30

40天,至菌丝转为灰色或土黄色,后熟期结束;(6)搔菌:用搔菌机将菌包开袋搔菌,去除老菌种块和菌皮,并在菌包料面喷洒营养液,放置1

2h后将菌袋移至出菇室;(7)出菇管理:出菇管理分为催蕾和出菇采收两个阶段;催蕾:出菇室温度控制在12

16℃,空气湿度90

95%,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2%以下,催蕾时间10

15天;每天在菌丝上方2

5cm处喷洒营养液1

2次,以菌丝表面湿润为宜,每天还采用白光、红光、黄光和蓝光组成的组合光进行照射5

6h;出菇采收:催蕾后,控制出菇室温度在14

16℃,空气湿度85

90%,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1%以下,每天散射光照射10

12小时,当菌柄长度至5cm、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林韦媛荣郑树芳汤秀华宋海云谭秋锦韦哲君覃振师覃潇敏潘浩男潘贞珍环秀菊黄锡云许鹏张涛贺鹏何铣扬周春衡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