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桑黄类粗毛纤孔菌人工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20533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桑黄类真菌粗毛纤孔菌的栽培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栽培基质包含以下组分:杂木屑39%、棉籽壳39%、麸皮15%、玉米粉5%、石灰1%和石膏1%。所述人工栽培方法关键要点包括:后熟管理将菌丝培养至生理成熟,控制温度为2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桑黄类粗毛纤孔菌人工栽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珍稀药用菌栽培领域,具体涉及桑黄类真菌粗毛纤孔菌人工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pidus,俗名粗毛黄孔菌或粗毛黄褐孔菌,按照现代分类系统该菌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eota)、伞菌纲(Agaricomycetes)、锈革孔菌目(Hymenoehaetales)、锈革孔菌科(Hymenoehaetaceae)、纤孔菌属(Ionnouts),是一种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桑黄类真菌。目前研究表明桑黄类真菌在预防或治疗肿瘤、免疫调节、抗炎、抗感染、抗氧化等方面有良好的疗效,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桑黄类真菌的生物活性与其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密切相关,发挥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主要是黄酮、多酚、多糖及三萜类物质。目前以野生为主,因其生长周期长,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质量不稳定,人工栽培投入少而制约着粗毛纤孔菌产业的发展。
[0003]申请号为202010249784.7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粗毛纤孔菌的人工栽培方法,其主要以桑叶桑枝浸出液制作液体培养基,栽培料以桑枝桑叶为主料、杂木屑为辅料进行袋料栽培,便于粗毛纤孔菌菌丝快速定植萌发、有效缩短了粗毛纤孔菌的生产周期、提高其产量。但由于该方法必须使用较多比例的桑枝桑叶进行栽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0004]申请号为202110311530.8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粗毛纤孔菌的人工栽培方法,栽培料以桑枝木屑和莲子壳为主料,中药材汁和发酵床垫料为辅料,其生物学效率为35%,活性物质中粗多糖最高达17.85%,总黄酮达6.81%,总三萜达0.86%,具有良好的药用菌活性。但由于该方法必须使用桑枝桑叶进行栽培,还需要中药材进行煮制以及发酵床垫料的制备,操作较为复杂,成本较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子实体形态不好。
[0005]目前国内的栽培技术还不成熟。本专利技术使用较宜获得的棉籽壳和杂木屑材料为主料,麸皮和玉米粉为辅料,代料栽培粗毛纤孔菌,生长周期短,人工管理方便,生物转化率高,子实体多糖、黄酮类、多酚成分含量高,适合规模化人工栽培粗毛纤孔菌。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粗毛纤孔菌栽培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粗毛纤孔菌人工栽培技术不成熟,出菇期子实体形成慢,生长不整齐、商品性不佳的问题。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粗毛纤孔菌培养基,所述培养基为栽培培养基,所述栽培培养基按质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组分:杂木屑(椴木、杨木)39%、棉籽壳39%、麸皮15%、玉米粉5%、石灰1 %和石膏1%,拌料后的含水量为60

62%。装袋,灭菌,冷却备用。
[0009]一种粗毛纤孔菌的人工栽培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S21,接菌:在无菌条件下将粗毛纤孔菌液体菌种接种至菌袋中;
[0011]S22,发菌:将接种后的料袋转移至黑暗培养室中发菌培养35

40d,控制培养室中
温度为24

26℃,保持适当通风;
[0012]S23,后熟管理:待栽培袋内菌丝满袋或9/10袋时将菌袋转移至后熟培养室进行培养5
‑ꢀ
40d,直至菌袋生理成熟,控制后熟培养室内温度为21

25℃,相对湿度80

90%,CO2浓度400

600ppm,光照强度400

600lx;
[0013]S24,原基管理:待栽培袋出现黄白色或淡黄色明显原基,说明该菌袋可转入出菇室进行出菇管理;
[0014]S25,出菇管理:对已产生原基的菌袋进行割口,将其转入出菇室进行培养7

14d,控制出菇室内温度为23

26℃,相对湿度85

95%,CO2浓度350

500ppm,光照强度400

600 lx,培养子实体至成熟;
[0015]S26,采收:待菌盖边缘从黄白色变为黄色、菌盖向上卷曲时或者边缘有多孔状产生即可进行采收。
[0016]具体的,步骤S21按常规方法制作液体培养基,配方如下:200g土豆浸出液,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3g,硫酸镁1.5g,加水定容至1000ml。然后将PDA固体培养基菌种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然后,将其放入温度为24

26℃,转速为150~160r/min的恒温震荡培养箱上培养8~12d,得到液体菌种。
[0017]具体的,步骤S23中菌袋经后熟培养后,菌袋大体由白色菌丝变为黄色,说明已经生理成熟。
[0018]具体的,步骤S24中菌袋经后熟培养后,菌袋出现黄白色或淡黄色原基,且原基面积大于9cm2,长3

7cm,宽3

7cm,表示该菌袋可以进行出菇且活性较强,方可转入出菇室进行出菇管理。
[0019]具体的,步骤S25中菌袋经后熟培养、原基管理,出现能够实现出菇的原基后,在原基处进行割口,长4

8cm、高3

6cm,只需去除菌袋表面塑料,无需对菌袋栽培料进行破坏。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和CO2浓度,此时为子实体分化的关键时期,控制不当将导致子实体畸形。
[0020]本专利技术优点:
[0021](1)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后熟管理、原基管理和出菇管理条件下生产的粗毛纤孔菌原基全部分化,长势快、产量高、子实体的菌盖具有粗毛,与野生粗毛纤孔菌子实体形态几乎完全相同。
[0022](2)本专利技术以杂木屑、棉籽壳为培养基主要原料,辅料组成也非常简单,原料容易获得。通过调整配方成分的配比、环境条件控制和原基出菇控制,有效缩短了粗毛纤孔菌的生产周期、提高了产量,为粗毛纤孔菌的规模化栽培奠定了基础。
[0023](3)本专利技术以培养菌菇常用的材料杂木屑、棉籽壳栽培粗毛纤孔菌,省去了某些发酵处理原料的过程,且拌料方法操作简单,与椴木栽培模式相比,省时省力,工艺流程简单;与桑枝桑叶代料栽培相比成本低。
[0024]总之使用该方法易于规模化栽培生产。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各时期菌袋图:发菌期菌袋(左)、生理成熟菌袋(中)、待开袋原基期菌袋(右)
[0026]图2为正常子实体成长各时期图:绒毛期(左1)、菇蕾期(左2、右2)、成熟期(右1)
[0027]图3为野外子实体图:
[0028]图4为畸形子实体成长各时期图:绒毛期(左)、幼年期(中)、成熟期(右)。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是用于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熟练人员根据上述
技术实现思路
所做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粗毛纤孔菌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为栽培培养基,所述栽培培养基按质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组分:杂木屑39%、棉籽壳39%、麸皮15%、玉米粉5%、石灰1%和石膏1%,拌料后的含水量为60

62%,装袋,灭菌,冷却备用。2.一种粗毛纤孔菌的人工栽培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21,接菌:在无菌条件下将粗毛纤孔菌液体菌种接种至菌袋中;S22,发菌:将接种后的料袋转移至黑暗培养室中发菌培养35

40d,控制培养室中温度为24

26℃,保持适当通风;S23,后熟管理:待栽培袋内菌丝满袋或9/10袋时将菌袋转移至后熟培养室进行培养5

40d,直至菌袋生理成熟,控制后熟培养室内温度为21

25℃,相对湿度80

90%,CO2浓度400

600ppm,光照强度400

600lx;S24,原基管理:待栽培袋出现黄白色或淡黄色明显原基,说明该菌袋可转入出菇室进行出菇管理;S25,出菇管理:对已产生原基的菌袋进行割口,将其转入出菇室进行培养7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龙天一张国财潘绍玉娄虎张娣赵博王宏伟赵涵翟韶龙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