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岩棉板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28822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岩棉板加工方法,涉及岩棉板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原料熔融、原料吹制、岩棉纤维压实、岩棉纤维固化、岩棉板处理以及热压外侧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机架上设置开槽压装机构,由气缸的输出端推动导向件往复滑动,减少聚氨酯胶层的双面纤丝内渗透量,轻质较薄状态即可达到外墙保温的预期效果;通过保温纤维片与岩棉基板的燕尾槽装配式的渗透抱合,且彩钢板上涂覆的聚氨酯胶层会完全渗透被柔韧拉薄并附着于非燕尾槽表面的保温纤维片,形成聚氨酯粘结剂层并与内部的岩棉基板非燕尾槽表面直接粘连,保温纤维片亦不会出现错位的情况,避免出现层间空隙影响建筑外墙的保温效果。墙的保温效果。墙的保温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岩棉板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岩棉板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岩棉板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岩棉板是以玄武岩为主要原材料,经高温熔融加工而成的无机纤维板,具有导热系数小、吸热、不燃的特点,现有的复合外墙保温岩棉板在加工过程中,通常在岩棉基板的表面附着聚氨酯胶层,胶层粘连两侧保温纤维片的纤丝,最终再通过聚氨酯胶层粘接并压实外层防护板完成复合岩棉板的制备加工。
[0003]但现有技术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发现仍存在一定的弊端如:一、现有的复合外墙保温岩棉板在加工过程中,聚氨酯胶层在保温纤维片层的双面纤丝内渗透较深,为达到外墙保温的预期效果,会通过增加产品厚度的方式来实现,但自身重量相应的也会随之增加,仅适用于低矮建筑外墙,导致在建筑外墙上的应用场景具有局限性;二、复合外墙保温岩棉板层间连接仅通过聚氨酯胶层粘接,使得复合外墙保温岩棉板在使用较久后,平行于建筑外墙面的方向上,保温纤维片存在轻微错位的情况,出现的层间空隙难以保证建筑外墙的保温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岩棉板加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缺陷。
[0005]一种复合岩棉板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S1:原料熔融:选用玄武岩、铁矿石以及其他种类的天然矿石进行高温融化成液体;
[0007]S2:原料吹制:将S1步骤中的矿石原料溶液传送到离心机内,通过离心机的作用下能够将岩石混合溶液吹制成岩棉纤维;
[0008]S3:岩棉纤维压实:将堆叠到一定厚度的岩棉纤维移动到加压辊处,通过挤压辊能够将岩棉纤维进行压实;
[0009]S4:岩棉纤维固化:将压实后的岩棉纤维放入到固化炉内并加入适量的粘结剂、防尘剂、憎水剂组成的外加剂混合生成岩棉板,岩棉板固化后将其切割成合适尺寸的岩棉基板;
[0010]S5:通过一种复合外墙保温岩棉板用加工设备对岩棉基板开设均布对称的燕尾槽,以及完成保温纤维片在岩棉基板表面的附着;
[0011]S6:热压外侧板:通过压力设备将附着有聚氨酯粘结剂的外侧彩钢板透过压薄的保温纤维片与岩棉基板贴合,同时对彩钢板进行热压使其快速成型。
[0012]优选的,所述复合外墙保温岩棉板用加工设备包括机架、输送带、上料架以及开槽压装机构,所述机架的一侧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导向辊,所述输送带安装于机架上,以用于输送岩棉基板,所述上料架安装于机架的另一侧,以用于输送保温纤维片,所述开槽压装
机构安装于机架上。
[0013]优选的,所述开槽压装机构包括气缸、开槽刀以及压实板,所述气缸通过安装板安装于安装架上,所述安装架固定安装于机架上,气缸的输出端安装有导向件,所述导向件还滑动设置于安装架上,导向件的下部滑动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的侧端固定连接有拨动杆,所述拨动杆的另一端转动设置于安装架上,所述开槽刀有若干个且均设置有振动电机,若干个所述开槽刀分别通过刀架均布于导向件的一侧,导向件的侧端铰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有下压部,所述压实板通过两根对称设置的导向杆滑动设置于安装架上,所述下压部的下端固定连接于压实板上。
[0014]优选的,所述开槽刀呈燕尾形,且其下表面磨砂处理。
[0015]优选的,所述开槽刀的开槽方向上与刀架的连接处固定设置有弧形的导料板。
[0016]优选的,所述开槽刀的上端边线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与压实板的上端边线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保持共线。
[0017]优选的,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在行程的中间位置时,所述拨动杆处于竖直状态。
[0018]优选的,所述拨动杆在转动的过程中不会与气缸发生刚性接触。
[0019]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通过在机架上设置开槽压装机构,由气缸的输出端推动导向件往复滑动,先经滑轮在导向件内的滑动导向带动拨动杆在安装架上进行逆时针方向转动,继而经若干个刀架带动开槽刀对岩棉基板进行切制燕尾槽,气缸的输出端复位回拉过程启动振动电机,开槽刀磨砂处理部分的表面对切开的燕尾槽底部进行振动拉毛,配合下一往复的导向件的前进,会经连杆带动下压部下行,在导向杆的导向下若干个压实板能够将保温纤维片压入岩棉基板的燕尾槽内,且压装过程燕尾槽底部的拉毛与保温纤维片进行渗透抱合,减少聚氨酯胶层的双面纤丝内渗透量,轻质较薄状态即可达到外墙保温的预期效果;
[0020](2)通过保温纤维片与岩棉基板的燕尾槽装配式的渗透抱合,且彩钢板上涂覆的聚氨酯胶层会完全渗透被柔韧拉薄并附着于非燕尾槽表面的保温纤维片,形成聚氨酯粘结剂层并与内部的岩棉基板非燕尾槽表面直接粘连,建筑外墙应用时复合外墙保温岩棉板横向贴装,使得使用较长时间后,保温纤维片亦不会出现错位的情况,避免出现层间空隙影响建筑外墙的保温效果。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在岩棉板处理步骤中所用的一种复合外墙保温岩棉板用加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开槽压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安装架与压实板的装配示意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部分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岩棉板的产品结构图。
[0028]其中,1

机架;2

输送带,3

开槽压装机构,4

上料架,5

导向辊,6

岩棉基板,7

保温纤维片,8

聚氨酯粘结剂,9

彩钢板,61

燕尾槽,301

气缸,302

开槽刀,303

压实板,
304

安装板,305

安装架,306

导向件,307

滑轮,308

拨动杆,309

振动电机,310

刀架,311

连杆,312

下压部,313

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30]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复合岩棉板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1]S1:原料熔融:选用玄武岩、铁矿石以及其他种类的天然矿石进行高温融化成液体;
[0032]S2:原料吹制:将S1步骤中的矿石原料溶液传送到离心机内,通过离心机的作用下能够将岩石混合溶液吹制成岩棉纤维;
[0033]S3:岩棉纤维压实:将堆叠到一定厚度的岩棉纤维移动到加压辊处,通过挤压辊能够将岩棉纤维进行压实;
[0034]S4:岩棉纤维固化: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岩棉板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原料熔融:选用玄武岩、铁矿石以及其他种类的天然矿石进行高温融化成液体;S2:原料吹制:将S1步骤中的矿石原料溶液传送到离心机内,通过离心机的作用下能够将岩石混合溶液吹制成岩棉纤维;S3:岩棉纤维压实:将堆叠到一定厚度的岩棉纤维移动到加压辊处,通过挤压辊能够将岩棉纤维进行压实;S4:岩棉纤维固化:将压实后的岩棉纤维放入到固化炉内并加入适量的粘结剂、防尘剂、憎水剂组成的外加剂混合生成岩棉板,岩棉板固化后将其切割成合适尺寸的岩棉基板(6);S5:岩棉板处理:通过一种复合外墙保温岩棉板用加工设备对岩棉基板(6)开设均布对称的燕尾槽(61),以及完成保温纤维片(7)在岩棉基板(6)表面的附着;S6:热压外侧板:通过压力设备将附着有聚氨酯粘结剂(8)的外侧彩钢板(9)透过压薄的保温纤维片(7)与岩棉基板(6)贴合,同时对彩钢板(9)进行热压使其快速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岩棉板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外墙保温岩棉板用加工设备包括机架(1)、输送带(2)、上料架(4)以及开槽压装机构(3),所述机架(1)的一侧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导向辊(5),所述输送带(2)安装于机架(1)上,以用于输送岩棉基板(6),所述上料架(4)安装于机架(1)的另一侧,以用于输送保温纤维片(7),所述开槽压装机构(3)安装于机架(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岩棉板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压装机构包括气缸(301)、开槽刀(302)以及压实板(303),所述气缸(301)通过安装板(304)安装于安装架(305)上,所述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燕陶知猛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市苏林保温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