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煤矿通风及监测的智能风机机器人
[0001]本技术属于风机通风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煤矿通风及监测的智能风机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煤矿通风是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目前,矿井及矿山巷道通风主要以不能移动的固定位置的通风设施,机械或自然通风方式进行通风。常见的通风设施有:风桥、风门、防火门、轴流式通风机、离心式通风机、对旋式通风机等。
[0003]矿井及矿山巷道的监测,是保障矿井、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目前,主要依靠人工测量监测方式,需要监测人员携带监测设备到巷道中的逐个地点监测,此种方式具有以下问题:(1)巷道中部分监测点会聚集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容易引发爆炸,从而增大了监测人员工作的安全隐患。(2)部分巷道条件比较有限,工作人员不便于行走的情况下,加大了监测的难度。
[0004]因此,如何对大型复杂的矿井矿山进行通风监测,解决以上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煤矿通风及监测的智能风机机器人,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煤矿通风及监测的智能风机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移动平台(100)和贯流式风机(200);所述智能移动平台(100)包括保护壳体(101)、移动履带(102)、处理器、驱动电机、防爆电池、报警装置和通信模块;所述保护壳体(101)的底部安装所述移动履带(102);所述保护壳体(101)的内部安装所述处理器、所述驱动电机、所述防爆电池、所述报警装置和所述通信模块;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驱动电机、所述防爆电池、所述报警装置和所述通信模块连接;所述贯流式风机(200)设置于所述智能移动平台(100)的上方;所述贯流式风机(200)包括:上顶盖(201)、下顶盖(202)、贯流式风机叶轮(203)、支撑壁杆(204)和传感器探头(205);所述下顶盖(202)设置于所述保护壳体(101)表面开设的安装孔中,所述下顶盖(202)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通过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下顶盖(202)旋转;所述下顶盖(202)的上方设置所述上顶盖(201);所述上顶盖(201)和所述下顶盖(202)之间,沿环向均匀固定安装多个所述贯流式风机叶轮(203);所述支撑壁杆(204)的底端与所述保护壳体(101)固定;所述支撑壁杆(204)的顶端与所述上顶盖(201)的中心位置轴连接,用于悬挂可转动设置所述上顶盖(201);所述支撑壁杆(204)的表面固定安装所述传感器探头(205);所述传感器探头(205)的输出端连接到所述处理器;其中,所述支撑壁杆(204)和所述贯流式风机叶轮(203)均采用可伸缩结构;其中,所述贯流式风机叶轮(203)包括上下嵌套的两个叶片;每个叶片的直径为1/6D,其中,D为贯流式风机(200)的直径,即为所述上顶盖(201)或所述下顶盖(202)的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煤矿通风及监测的智能风机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每个叶片的翼型剖面弦线与穿过叶片前缘的直径之间的夹角为3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煤矿通风及监测的智能风机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每个叶片的翼型表面坐标见表1,其中,X为横坐标;Y为纵坐标;翼型性能见表2:表1翼型表面坐标XYXY000.999999
‑
0.00060.0000570.0013070.94586
‑
0.0024850.0002280.0026050.89188
‑
0.0043420.0131730.0216370.838217
‑
0.006190.0233790.0304560.785028
‑
0.0080190.036450.0389090.732471
‑
0.0098230.0523470.04760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