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机动运载平台仿生自适应减振系统及调节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在高机动运载平台悬架系统上的仿生减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极端天气趋强趋重趋频,公共安全与灾害事件频发。高机动运载平台行驶中产生的振动严重影响其在高速度、重载荷、强冲击等多因变力学环境下的越野性、乘坐舒适性以及整机使用寿命,减振系统是衰减振动的关键组成部分,它弹性地连接车架和车轮,缓冲和传递路面激励产生的振动与冲击,确保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
[0003]自然界的生物通过近40亿年进化和自然选择的博弈,总能找到适应、克服危机并解决众多问题的办法,进化出许多精巧灵敏的生物结构及优异抗冲击特性、能量吸收能力以及可再次使用特征,来维持其在严厉生存环境下的高效稳定运动,比如奔跑、跳跃和飞行等。这些为设计和制造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先进结构提供了丰富的仿生灵感。
[0004]犀牛是重达3吨、仅次于大象的第二重陆栖动物群,其在骨骼系统的支撑下,依靠肌腱单元驱动沉重的身体前进。犀牛的运动速度可达45km/h,这么庞大的体重在快速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机动运载平台仿生自适应减振系统,包括车架(1),其特征在于:仿股骨内收肌油气缸(4)上端、仿胫骨连杆(5)下端和仿跖骨连杆(14)上端铰装在车架(1)上,仿股骨内收肌油气缸(4)下端、仿胫骨连杆(5)上端和仿跟腱油气缸(8)上端三者铰接于第一活动铰点(6),仿跟腱油气缸(8)下端铰装在仿胫骨连杆(5)上的第二活动铰点(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机动运载平台仿生自适应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仿股骨内收肌油气缸(4)上端在车架(1)上的铰点是第一固定铰点(2),第一固定铰点(2)高于第一活动铰点(6),第一活动铰点(6)高于仿胫骨连杆(5)下端铰点,仿胫骨连杆(5)下端铰点与仿跖骨连杆(14)上端铰点重合或高于仿跖骨连杆(14)上端铰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高机动运载平台仿生自适应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仿胫骨连杆(5)上端有第一环式限位槽(7),第一环式限位槽(7)与车架(1)上固定的销钉配合,限制仿胫骨连杆(5)摆动的幅度;仿跖骨连杆(14)上端有第二环式限位槽(11),第二环式限位槽(11)与车架(1)上固定的销钉配合,限制仿跖骨连杆(14)摆动的幅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高机动运载平台仿生自适应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仿跖骨连杆(14)是弯折结构,第二活动铰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占龙,万世永,莫香亮,郝鹏祥,张正,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詹阳动力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