颏舌肌运动皮层兴奋性测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8588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0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颏舌肌运动皮层兴奋性测定装置,包括:用于可拆卸地套设于下牙的热塑性塑料牙套;用于承托舌体的托板,连接于所述热塑性塑料牙套的内侧,所述托板具有相对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端贴合于颏舌肌;以及导电组件,所述导电组件的中部埋设于所述托板中,所述导电组件的一端伸至所述第二端的外部并贴合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所述导电组件的另一端伸至所述热塑性塑料牙套的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用于测定颏舌肌运动皮层兴奋性的口内表面电极存在创伤大且测定不准确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颏舌肌运动皮层兴奋性测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颏舌肌运动皮层兴奋性测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是一种常见的公共卫生疾病,表现为夜内反复上气道塌陷,血氧下降,睡眠片段化等,其可引起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0003]OSA患者的气道狭窄和塌陷与其神经肌肉调节障碍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舌后坠导致的咽喉气道狭窄是OSA的常见原因之一。舌后坠,已被认为是颏舌肌紧张性减弱所致,从神经肌肉角度认识OSA具有很大的研究潜力。经颅磁刺激被证实可以用来评估颏舌肌皮质运动区反应。经颅磁刺激需要配合电极使用,对经颅磁刺激的研究方法很多,包括针状电极、线状电极和钩状电极等,但是其操作创伤大,患者不易接受。此外,市面上的口内表面电极创伤虽然较小,但容易受到患者唾液及口腔温度的影响,而无法准确的测定颏舌肌的生物电信号变化。
[0004]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颏舌肌运动皮层兴奋性测定装置,以解决现有用于测定颏舌肌运动皮层兴奋性的口内表面电极存在创伤大且测定不准确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颏舌肌运动皮层兴奋性测定装置,包括:
[0007]用于可拆卸地套设于下牙的热塑性塑料牙套;
[0008]用于承托舌体的托板,连接于所述热塑性塑料牙套的内侧,所述托板具有相对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端贴合于颏舌肌;以及
[0009]导电组件,所述导电组件的中部埋设于所述托板中,所述导电组件的一端伸至所述第二端的外部并贴合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所述导电组件的另一端伸至所述热塑性塑料牙套的外部。
[0010]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根导电线,所述导电线的一端伸至所述第二端的外部并贴合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所述导电线的另一端伸至所述热塑性塑料牙套的外部。
[0011]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线的中部及所述导电线的另一端包覆有绝缘层。
[0012]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线的中部及所述导电线的另一端为漆包线。
[0013]进一步的,所述托板呈弧形,所述托板的外弧面朝向所述舌体设置,两所述导电线
分别设置于所述托板的弧顶的相对两侧。
[0014]进一步的,两所述导电线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为6mm~10mm。
[0015]进一步的,两所述导电线的一端的长度为5mm~8mm。
[0016]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组件的另一端连接有经颅磁刺激仪。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颏舌肌运动皮层兴奋性测定装置,通过热塑性塑料牙套将整个装置固定于口腔内,进而通过导电组件的另一端准确贴合于颏舌肌以作为测量颏舌肌运动皮层兴奋性的口内表面电极,进而实时记录颏舌肌运动皮层兴奋性,并将颏舌肌运动皮层信号通过到点组件传至磁刺激设备(磁刺激仪器),最终获取得到使用者的运动皮层磁刺激信号。本技术的颏舌肌运动皮层兴奋性测定装置使用方便,无创伤风险,且能够精准获取使用者的运动皮层磁刺激信号。
附图说明
[0018]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颏舌肌运动皮层兴奋性测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技术,而非对该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技术相关的部分。
[002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22]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颏舌肌运动皮层兴奋性测定装置,包括:热塑性塑料牙套1、托板2和导电组件3。
[0023]具体的,热塑性塑料牙套1采用生物相容性热熔性塑料(Thermofix)制成。
[0024]热塑性塑料牙套1用于可拆卸地套设于下牙,进而避免整个装置的移动。
[0025]托板2连接于热塑性塑料牙套1的内侧。托板2具有相对第一端和第二端。托板2的第二端的端面贴合或抵靠于颏舌肌。托板2用于承托舌体的底部。
[0026]导电组件3的中部埋设于托板2中。导电组件3的一端311伸至第二端的外部并贴合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导电组件3的另一端伸至所述热塑性塑料牙套1的外部并连接于磁刺激设备。
[0027]本技术的颏舌肌运动皮层兴奋性测定装置,通过热塑性塑料牙套将整个装置固定于口腔内,进而通过导电组件的另一端准确贴合于颏舌肌以作为测量颏舌肌运动皮层兴奋性的口内表面电极,进而实时记录颏舌肌运动皮层兴奋性,并将颏舌肌运动皮层信号通过到点组件传至磁刺激设备(磁刺激仪器),最终获取得到使用者的运动皮层磁刺激信号。本技术的颏舌肌运动皮层兴奋性测定装置使用方便,无创伤风险,且能够精准获取使用者的运动皮层磁刺激信号。
[0028]在本实施例中,热塑性塑料牙套贴合受试者口内下牙和口内软组织,优选地,在受试者口腔内下牙取模,使热塑性塑料牙套与受试者下牙紧密贴合,同时热塑性塑料在热水
浸泡后紧靠软组织塑性,使其与口内软组织更好的贴合。
[0029]单独设置下牙的热塑性塑料牙套是为了方便受试者咬合,提高舒适度,同时也能更好地与颏舌肌紧贴,捕捉颏舌肌放松状态下的皮层兴奋性。
[0030]在本实施例中,托板与热塑性塑料牙套一体成型。托板2呈弧形。托板2的外弧面朝向舌体设置,即托板的外弧面向上设置。两导电线31分别设置于托板2的弧顶的相对两侧。
[0031]具体的,导电组件3包括间隔设置的两根导电线31。两根导电线分别对应正负极。其中,导电线31的一端伸至第二端的外部并贴合于第二端的端面,导电线31的另一端伸至热塑性塑料牙套1的外部。
[0032]在本实施例中,导电线31的中部及导电线31的另一端包覆有绝缘层。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线31的中部及导电线31的另一端为漆包线。导电线的一端为漆包线去掉绝缘层后露出的导体。
[0033]两导电线31的一端之间的距离S为6mm~10mm。两导电线31的一端的长度L为5mm~8mm。导电组件3的两根导电线的另一端连接有经颅磁刺激仪4。
[0034]本技术中,在两条导电线的一端之间间隔设置且留有一距离S是为了使记录结果更加精确,减少电极信号叠加带来的影响,同时,考虑到颏舌肌的口腔结构,保有一定距离能够是受试者更加舒适。具体来说,两条导电线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为可以设置为6mm,也可以设置为7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颏舌肌运动皮层兴奋性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可拆卸地套设于下牙的热塑性塑料牙套;用于承托舌体的托板,连接于所述热塑性塑料牙套的内侧,所述托板具有相对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端贴合于颏舌肌;以及导电组件,所述导电组件的中部埋设于所述托板中,所述导电组件的一端伸至所述第二端的外部并贴合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所述导电组件的另一端伸至所述热塑性塑料牙套的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颏舌肌运动皮层兴奋性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根导电线,所述导电线的一端伸至所述第二端的外部并贴合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所述导电线的另一端伸至所述热塑性塑料牙套的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颏舌肌运动皮层兴奋性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芷静鲍芃辰王玮李文扬邓程月黄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