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月华专利>正文

一种徒手颅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8517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0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徒手颅锥,它包括锥头、锥杆、锥柄和定位套,其特征在于锥头由突破部、扩大部和成形部构成,锥头纵向右螺旋均匀分布三道刀刃和三道储屑槽,刀刃弧形内陷,储屑槽为口小内大的口袋形,锥柄为圆杆状与锥杆垂直连接,锥杆外套有定位套,锥杆上刻有定位刻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徒手颅锥可用于颅脑外科锥颅手术。科锥颅手术。科锥颅手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徒手颅锥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涉及神经外科锥颅手术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徒手颅锥。

技术介绍

[0002]锥颅置管引流手术是神经外常用的手术技术,尤其在急性脑积水锥颅脑室穿刺引流、颅内血肿锥颅穿刺引流、颅内脓肿锥颅穿刺引流等手术治疗中较为常用,在锥颅操作过程中常常会由于颅锥的原因造成一些问题:一、颅骨骨屑被带入颅内,造成骨屑移位至脑组织穿刺道中,进而引起颅内感染的潜在风险,二、锥颅点硬脑膜与颅骨分离形成硬膜外血肿,三、沿骨孔形成骨折,并向远隔部位延伸,四、造成硬脑膜和脑组织等软组织血管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锥颅操作过程中颅骨骨屑被带入颅内造成骨屑移位至脑组织穿刺道中、锥颅点硬脑膜与颅骨分离形成硬膜外血肿、沿骨孔形成骨折以及硬脑膜和脑组织血管损伤的技术问题,利用人体颅骨、硬脑膜和脑组织的组织结构特点,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徒手颅锥,本徒手颅锥包括锥头、锥杆、锥柄和定位套,能够减少骨屑移位至穿刺道脑组织中,能够很好的刺破硬脑膜避免锥颅点硬膜外血肿的发生,避免骨孔远隔部位骨折,减少血管被切割破裂出血。
[0004]所述的徒手颅锥,它包括锥柄、锥杆、锥头和定位套,锥杆和锥头一体成型,锥头由锥头成型部、锥头扩大部和锥头突破部构成,锥头成型部主体外形为圆柱形,锥头扩大部主体外形为圆台形,锥头突破部主体外形为三棱锥形,三棱锥的棱做钝化处理避免形成刀刃使其在使用时对硬脑膜和脑组织造成切割损伤,锥头成型部一端与锥杆相延续,锥头成型部另一端与锥头扩大部相延续,锥头扩大部的大底面端与锥头成型部相延续,锥头扩大部的小底面端与锥头突破部相延续,锥头成型部和锥头扩大部上均匀连续且螺旋分布有三道刀刃,在每一道刀刃的前方各有一道储屑槽与之伴行,在颅锥顺时针转动时储屑槽位于刀刃前方,刀刃和储屑槽为右螺旋,螺旋斜率相较于横截面呈30

45度,三道刀刃分别与锥头突破部三个三棱锥的棱相延续,储屑槽起自锥头扩大部的小底面端并与锥头突破部三棱锥的底部相延续,锥头成型部和锥头扩大部在横截面上刀刃呈弧形内陷,刀刃的尖相较于锥头主体横截面圆周边的刀刃内陷距离为0.1

1毫米,在锥头成型部和锥头扩大部的横截面上,储屑槽呈开口小内部大的口袋形,储屑槽开口在横截面上的宽度为1

3毫米,以使颅骨骨屑能够以一定的大小形成并储在储屑槽内不会脱出,锥柄为圆柱形与圆柱形的锥杆垂直相连,锥杆刻有两组定位刻度,锥杆与锥头相延续,定位套套于锥杆和锥头外,通过将锥头设成依次延续的锥头突破部、锥头扩大部和锥头成型部三个部分可使颅骨骨孔和硬脑膜孔逐渐扩大,三棱锥形的锥头突破部用于突破颅骨和硬脑膜,可将颅骨碎屑和硬脑膜向周围推挤,减少骨屑被带入颅内,同时减少硬脑膜与颅骨分离形成的硬膜外血肿,另外三棱锥的棱做钝化处理后可避免形成刀刃使其在使用时对硬脑膜和脑组织造成切割损伤,避免损伤
软组织血管出血后形成血肿,为后续的锥头扩大部进入颅骨和硬脑膜创造条件,圆台形的锥头扩大部小面端延续于锥头突破部之后,圆台形的锥头扩大部起到逐渐扩大颅骨骨孔和硬脑膜破孔的作用,圆柱形的锥头成型部使颅骨骨孔和硬脑膜孔达到手术需要的大小,锥头的三个部分依次为前提相辅相成,锥头突破部为锥头扩大部的前提,锥头扩大部为锥头成型部的前提,同时,锥头的三个部分需要与锥头成型部和锥头扩大部上的刀刃和储屑槽共同存在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均匀分布的三道刀刃和储屑槽的存在可以很好的将颅骨削切下来并储存在储屑槽内,降低骨屑移位的发生,同时刀刃和储屑槽以30

45度右螺旋使得锥颅后颅锥退出的过程中可很好的将骨屑储留在储屑槽内,在横截面上刀刃呈弧形内陷并且刀刃的尖相较于锥头主体横截面圆周边的刀刃内陷可以保持对颅骨的削切作用的同时减少对硬脑膜和脑组织的削切作用,进而使骨屑留存在储屑槽内并减少对软组织血管的损伤,储屑槽呈口小内大的口袋形可以进一步使骨屑储存在储屑槽中,并且小的槽开口可以进一步降低刀刃对软组织的削切降低对软组织血管的损伤。锥头整体上的锥头突破部、锥头扩大部和锥头成型部三个部分与右螺旋均匀分布的三道刀刃和储屑槽的共同存在使颅骨骨孔逐渐成型可以很好的减少对颅骨的侧方用力和正面压力从而能够降低颅骨骨折的风险。为了进一步的降低脑组织副损伤,本专利技术在锥杆上设有刻度,结合定位套能够很好的控制颅锥锥入的深度,可进一步减少脑组织血管损伤。
[0005]所述的徒手颅锥,定位套由定位螺钉来固定位置,定位套锥杆端所对应的两组定位刻度,其中一组定位刻度为定位套锥头端到锥头扩大部的距离代表的是锥头成型部显露长度,另外一组定位刻度为锥头全部显露长度包括锥头成型部、锥头扩大部和锥头突破部全部的显露部分,定位套结合定位刻度可以很好的控制颅锥锥入颅内的深度,可以减少对脑组织的损伤。
[0006]所述的徒手颅锥,锥头成型部的主体圆柱的直径为3

6毫米,锥头扩大部的主体圆台的高为1

2毫米,锥头的锥头突破部三棱锥的高为1

2毫米,根据手术骨孔大小的需要,锥头成型部的主体圆柱的直径可以制成3

6毫米,可以实现手术骨孔3

6毫米不同直径的需求,根据锥头成型部直径的大小将锥头扩大部圆台高制成1

2毫米和将锥头突破部三棱锥高制成1

2毫米以实现从锥头突破部向锥头扩大部向锥头成型部逐渐平滑过度的同时保证锥头突破部和锥头成型部的功能。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选择,锥杆和锥头一体成型部分由钛钨铁合金制成以保证颅锥的硬度和强度。
[0008]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一种徒手颅锥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方法:
[0009]S1 病人摆体位,标记头部手术部位,常规消毒铺单,注射麻醉药,手术刀切开1厘米长切口,调整颅锥定位套的位置,定位套设定定位刻度,颅锥锥头成型部显露长度在1.5

3.5厘米之间,定位螺钉固定定位套,术者手握锥柄,锥头顶住颅骨,轻度用力的同时,左右旋转摆动锥柄,使锥头突破部刺入颅骨,在锥头突破部突破颅骨内板进入颅内之前可调整颅锥锥头及锥杆所在纵轴的方向,也就是穿刺道的方向;
[0010]S2调整好锥头及锥杆方向后,一边用力一边缓慢持续顺时针方向旋转锥柄,在锥颅过程中要保持颅锥锥头及锥杆方向的稳定不可偏离穿刺方向,不可出现锥头及锥杆的摆动,防止锥头突破部的尖端划伤硬脑膜以及穿刺道周围脑组织,待颅锥定位套锥头端到达头皮时为锥颅成功;
[0011]S3继续一边持续顺时针方向旋转颅锥,一边缓慢拔出颅锥,锥颅完成。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侧面观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颅锥成型部和颅锥扩大部横截面示意图。
[0014]图中:1

锥柄,2

锥杆,3

锥头,4

锥头成型部,5

锥头扩大部,6...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徒手颅锥,它包括锥柄(1)、锥杆(2)、锥头(3)和定位套(11),其特征在于锥杆(2)和锥头(3)一体成型,锥头(3)由锥头成型部(4)、锥头扩大部(5)和锥头突破部(6)构成,锥头成型部(4)主体外形为圆柱形,锥头扩大部(5)主体外形为圆台形,锥头突破部(6)主体外形为三棱锥形,三棱锥的棱(9)做钝化处理避免形成刀刃使其在使用时对硬脑膜和脑组织造成切割损伤,锥头成型部(4)一端与锥杆(2)相延续,锥头成型部(4)另一端与锥头扩大部(5)相延续,锥头扩大部(5)的大底面端与锥头成型部(4)相延续,锥头扩大部(5)的小底面端与锥头突破部(6)相延续,锥头成型部(4)和锥头扩大部(5)上均匀连续且螺旋分布有三道刀刃(7),在每一道刀刃(7)的前方各有一道储屑槽(8)与之伴行,在颅锥顺时针转动时储屑槽(8)位于刀刃(7)前方,刀刃(7)和储屑槽(8)为右螺旋,螺旋斜率相较于横截面呈30

45度,三道刀刃(7)分别与锥头突破部(6)三个三棱锥的棱(9)相延续,储屑槽(8)起自锥头扩大部(5)的小底面端并与锥头突破部(6)三棱锥的底部相延续,锥头成型部(4)和锥头扩大部(5)在横截面上刀刃(7)呈弧形内陷(17),刀刃(7)的尖相较于锥头(3)主体横截面圆周边(18)的刀刃内陷距离(19)为0.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宁马明李莉马振军鹿伟马月华
申请(专利权)人:马月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