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月华专利>正文

一种小鼠皮下电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31475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鼠皮下电场系统,它包括电极、导线芯、导线、保护套和导电滑环,其特征在于电极是位于小鼠皮下的长环形结构,电极环形结构所在曲面与小鼠皮下间隙曲面重叠,电极末端为圆弧状,电极几何中轴与导线皮下段相互垂直,电极为直径0.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鼠皮下电场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动物实验
,尤其涉及在体电场实验领域,涉及一种小鼠皮下电场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临床医疗中电场电刺激可以用于不同的疾病治疗,但是,关于电刺激电场的部分基础原理及机制尚不是很清楚,因此,需要通过基础实验进行研究,小鼠是基础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动物,比如,转基因动物、干细胞移植、肿瘤模型等,常常首选的实验动物是小鼠,但是,由于小鼠的体重比较小,而且皮肤相对较薄,使得小鼠的持续电场刺激实验受到限制。当前一些小鼠在体电刺激实验,多数是通过将小鼠麻醉后短时间给予相应组织器官电场电刺激来实现相应的实验,这样不能很好的模拟持续电场电刺激实验,或者由于小鼠的皮肤较薄,当给予植入电极后常常会造成小鼠皮肤破溃感染等问题,或者由于电刺激装置较大而影像小鼠的正常活动而进一步会干扰实验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小鼠持续电场电刺激并且不会造成小鼠皮肤破溃感染及影响小鼠正常觅食饮水攀爬等活动的小鼠皮下电场系统。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小鼠皮下电场系统,本小鼠皮下电场系统,包括电极、导线芯、导线和保护套,能够实现小鼠在体持续电场电刺激实验。
[0005]所述的小鼠皮下电场系统,电极位于小鼠侧腹部皮下间隙内,电极为单根细金属丝构成的扁长环形结构,电极分为电极两边和电极末端部分,电极两边相互平行,电极末端为半圆弧形,电极末端为半圆弧形的目的是减少电极末端对小鼠皮肤的刺激和摩擦,电极两边和电极末端所在曲面与小鼠侧腹部皮下间隙所在曲面平行重叠,电极两条边均与导线芯末端连接,使电极形成一个闭环结构,使得电极两边都能向电极供电并降低电阻,闭环结构避免电极形成缺口对小鼠皮肤造成嵌顿,避免单根电极丝直接刺穿小鼠皮肤。
[0006]所述的小鼠皮下电场系统,导线皮下段和导线芯电极端位于小鼠脊背部皮下间隙内,导线皮下段和导线芯电极端长轴与小鼠身体头尾方向长轴相互平行,电极几何中轴与导线皮下段及导线芯电极端长轴相垂直;电极的数目为正负极两个,正负两个电极的电极几何中轴相互平行,并且保持两个电极几何中轴平行距离为2

4厘米,两个电极之间区域内的小鼠皮肤及皮下结构为实验区域,两个电极几何中轴相互平行使得实验区域的电场相对均匀分布,可以在实验区域内进行实验,以探索肿瘤、干细胞、血管、肌肉、神经等相关组织结构对电场电刺激的反应及其分子机制。
[0007]所述的小鼠皮下电场系统,导线芯为金、铜或银其中低电阻率且延展性较好的金属材料构成并涂有绝缘涂层,导线芯数目为两根,每根导线芯外均涂有绝缘涂层,两根导线芯之间相互绝缘,两根导线芯共同包裹在绝缘橡胶内构成导线,导线芯外的绝缘橡胶为薄层软橡胶构成,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导线对小鼠皮肤牵拉摩擦;电极为直径0.1

0.3毫米的金
属丝构成,并且所用的金属材料为金、铂或钛其中一种惰性低电阻率且延展性较好的材料,惰性金属材料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在电极通电时阳离子释放影响实验结果,低电阻的要求是为了保证电极间电场均匀稳定,通过实验验证发现,延展性良好直径0.1

0.3毫米的细金属丝能够保持坚韧度的同时并保持良好的柔软性,使电极能够很好的贴服在小鼠皮下,保持稳定形态并减少对小鼠皮肤的摩擦刺激。
[0008]所述的小鼠皮下电场系统,单个电极的电极两边距离为1

3毫米,以及两个电极的电极几何中轴平行距离为2

4厘米,无论是单个电极的电极两边之间区域,还是两个电极之间区域,这些电极金属丝之间的区域均允许小鼠皮肤与皮下组织相互接触愈合生长,当皮肤与皮下组织接触生长后使得电极金属丝稳定于皮下组织内,在小鼠活动时电极金属丝不会发生移位。
[0009]所述的小鼠皮下电场系统,导线内的导线芯为两根,导线芯电源端分别连接电源的正负极,导线芯电极端分别连接正负电极,导线芯外有绝缘涂层,两根导线芯被包裹在绝缘橡胶内构成导线,导线皮下段位于小鼠脊背部皮下间隙,导线体外段通过小鼠颈背部两耳之间的位置离开小鼠皮下间隙及小鼠身体,为防止导线被小鼠咬断,在靠近小鼠皮肤的导线体外段外设有金属保护套,保护套长约5

6厘米。
[0010]所述的小鼠皮下电场系统,导线的导线芯电源端通过导电滑环与电源相连,防止小鼠在饮食饮水攀爬等活动中导线形成缠绕。
[0011]本技术提供了上述小鼠皮下电极系统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方法:
[0012]S1 小鼠麻醉后保护固定,分别于颈背部两耳间、背部前肢后和背部后肢前的位置剪开长约2

3毫米的皮肤切口,皮下隧道导管(为金属细管构成),自背部后肢前切口传入,穿过背部前肢后切口,自颈背部两耳间切口穿出,调整电极几何中轴方向,使电极几何中轴与导线长轴一致,将电极和导线自颈背部端穿入皮下隧道导管,直至电极末端自皮下隧道导管露出,撤出皮下隧道导管;
[0013]S2使用显微手术镊,分别自背部前肢后和背部后肢前切口提出电极,调整电极,使电极几何中轴与导线皮下段长轴方向相互垂直,手术镊夹住电极末端,自手术切口将电极放入小鼠皮下间隙,调整电极,使电极几何中轴与导线长轴相垂直,电极两边距离为1

3毫米,电极末端为圆弧形,手术缝线固定导线并缝合伤口;
[0014]S3将导线通过导电滑环连接至电源上,调整导线外的金属保护套,使保护套末端接近导线离开小鼠皮下处,观察24

48小时,待小鼠皮下电极在位良好后,可接通电源进行实验;
[0015]S4 小鼠模型造模相应的实验区域选择在小鼠侧腹部实验区域,造模时间根据实验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时间,肿瘤模型可在电极植入前1

2周,干细胞移植模型可选择电极植入前1

2天或者电极植入后1

2天,神经、血管、肌肉和皮肤损伤模型可选择电极植入后1

2天;
[0016]S5 电场电刺激的电源电压设置应小于6伏,以免造成小鼠不适甚至诱发电刺激抽搐,而电刺激频率和正负极方向不受限制。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电极的示意图。
[0019]图中:1

电极,2

导线芯,3

导线,4

保护套,5

电极末端,6

实验区域,11

电极两边,12

电极两边距离,13

电极几何中轴,21

导线芯电极端,22

导线芯电源端,23

导线芯末端,31

导线皮下段,32

导线体外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鼠皮下电场系统,包括电极(1)、导线芯(2)、导线(3)和保护套(4),其特征是:电极(1)位于小鼠侧腹部皮下间隙内,电极(1)为单根细金属丝构成的扁长环形结构,电极(1)分为电极两边(11)和电极末端(5)部分,电极两边(11)相互平行,电极末端(5)为半圆弧形,电极两边(11)和电极末端(5)所在曲面与小鼠侧腹部皮下间隙所在曲面平行重叠,电极两边(11)各长为1

3厘米,电极两边距离(12)为1

3毫米,电极两边(11)均与导线芯末端(23)连接,使电极(1)形成一个闭环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鼠皮下电场系统,其特征在于,电极(1)的数目为正负极两个,正负两个电极(1)的电极几何中轴(13)相互平行,并且保持两个电极几何中轴(13)平行距离为2

4厘米,两个电极(1)之间区域内的小鼠皮肤及皮下结构为实验区域(6),两个电极几何中轴(13)相互平行使得实验区域(6)的电场相对均匀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小鼠皮下电场系统,其特征在于,导线皮下段(31)和导线芯电极端(21)位于小鼠脊背部皮下间隙内,导线皮下段(31)和导线芯电极端(21)长轴与小鼠身体头尾方向长轴相互平行,电极几何中轴(13)与导线皮下段(31)及导线芯电极端(21)长轴相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鼠皮下电场系统,其特征在于,电极(1)为直径0.1

0.3毫米的金属丝构成,并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宁黄惠勇张维立胡文李海元王春杰朱彦平李莉鹿伟边涛韩安国马月华
申请(专利权)人:马月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