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便携式移动输液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8498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0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便携式移动输液架,包括支撑单元、吊挂单元、回收单元和存放单元。其中,支撑单元竖直设置于地面,且其主体为可伸缩结构;吊挂单元与支撑单元的顶部滑动连接;回收单元设置于支撑单元的底部;存放单元设置于支撑单元的中上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支撑单元与吊挂单元之间的滑动连接,实现输液装置的灵活移动;通过支撑单元与回收单元实现医疗废品和其他垃圾的回收;通过存放单元实现在输液架移动过程中水杯平稳放置,且其充电功能有效避免行动不便的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寻找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子设备的充电接口。子设备的充电接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便携式移动输液架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便携式移动输液架。

技术介绍

[0002]输液是指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一次给药在100ml以上。它是注射剂的一个分支,通常包装在玻璃或塑料的输液瓶或袋中,不含抑菌剂;使用时通过输液器调整滴速,持续而稳定地将药物输入体内,输液可使病人的病情迅速好转,应用十分广泛。
[0003]现有的输液架在使用过程中,输液装置仅通过移动输液架从而改变其位置,且输液架的移动受环境因素影响;输液架无法回收医疗废品及其他垃圾;在移动输液架的过程中,放置于输液架托盘上的水杯以发生侧翻,进而使水杯内的液体洒出;行动不便的患者在输液过程手机等电子设备电量耗尽时,需自行移动输液架,寻找充电接口。
[0004]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输液装置无法灵活移动、无法回收医疗废品及其他垃圾、不易于放置水杯以及无充电装置等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便携式移动输液架,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输液装置无法灵活移动、无法回收医疗废品及其他垃圾、不易于放置水杯以及无充电装置等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多功能便携式移动输液架,包括支撑单元、吊挂单元、回收单元和存放单元,其中:
[0008]所述支撑单元竖直设置于地面,且其主体为可伸缩结构;
[0009]所述吊挂单元与所述支撑单元的顶部滑动连接,用于吊挂输液装置;
[0010]所述回收单元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的底部,用于回收医疗废品及其他垃圾;
[0011]所述存放单元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的中部,用于放置患者私人物品,并对患者的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0012]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单元包括第一支撑元件、调节元件、若干第二支撑元件、若干第三支撑元件和若干第一槽元件,其中:
[0013]所述第一支撑元件为伸缩结构,且竖直设置;
[0014]所述调节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元件的中部,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支撑元件的高度,并锁紧所述第一支撑元件;
[0015]若干所述第二支撑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元件的底部,并以所述第一支撑元件为中心呈水平放射分布,所述第二支撑元件的顶部设置有所述回收单元;
[0016]若干所述第三支撑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元件的顶部,并以所述第一支撑元件为中心呈水平放射分布;
[0017]若干所述第一槽元件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三支撑元件,且与所述吊挂单元滑动连接;
[0018]其中,所述存放单元与所述第一支撑元件相连接,且设置于所述调节元件的下方。
[0019]优选地,若干所述第二支撑元件以所述第一支撑元件为圆心等角度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元件的底部。
[0020]优选地,若干所述第三支撑元件以所述第一支撑元件为圆心等角度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元件的顶部。
[0021]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单元还包括第一固定元件,其中:
[0022]所述第一固定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元件的顶部和/或底部,用于稳固所述第二支撑元件。
[0023]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单元还包括若干移动元件,其中:
[0024]若干所述移动元件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二支撑元件的底部。
[0025]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单元还包括握持元件,其中:
[0026]所述握持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元件的外壁,且设置于所述调节元件与所述存放单元之间。
[0027]进一步地,所述吊挂单元包括若干滑动元件和若干吊挂元件,其中:
[0028]若干所述滑动元件可拆卸地与所述支撑单元的顶部滑动连接;
[0029]所述吊挂元件设置于对应的所述滑动元件的底部,用于吊挂输液装置。
[0030]进一步地,所述吊挂单元还包括若干连接元件,其中:
[0031]所述连接元件对称设置于对应的所述滑动元件的两侧,且与所述支撑单元进行可拆卸连接,用于固定所述滑动元件。
[0032]进一步地,所述回收单元包括回收元件和密封元件,其中:
[0033]所述回收元件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的底部;
[0034]所述密封元件设置于所述回收元件的顶部,用于封闭或露出所述回收元件,在所述密封元件露出所述回收元件的情况下,向所述回收元件的内部放置医疗废品及其他垃圾。
[0035]进一步地,所述回收单元还包括若干第二槽元件、若干挡板元件和若干收纳元件,其中:
[0036]若干所述第二槽元件竖直间隔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回收元件内部的两侧侧壁;
[0037]若干所述挡板元件竖直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回收元件的内部,且其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第二槽元件滑动连接;
[0038]若干所述挡板元件将所述回收元件的内部空间分隔为若干所述收纳元件,用于将医疗废品和其他垃圾分类放置。
[0039]进一步地,所述回收单元还包括第二固定元件,其中:
[0040]所述第二固定元件设置于所述回收元件的一侧外壁,且与所述支撑单元的中下部连接。
[0041]进一步地,所述存放单元包括存放元件、第三槽元件、充电元件和若干导电元件,其中:
[0042]所述存放元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的中上部;
[0043]所述第三槽元件设置于所述存放元件的顶部前侧,用于放置水杯;
[0044]所述充电元件设置于所述存放元件的内部;
[0045]若干所述导电元件的一端与所述充电元件相连接,其另一端与患者的用电设备相连接。
[0046]进一步地,所述存放单元还包括第三固定元件,其中:
[0047]所述第三固定元件设置于所述存放元件的一侧外壁,且与所述支撑单元的中上部连接。
[0048]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49](1)本技术通过支撑单元与吊挂单元之间的滑动连接,实现输液装置的灵活移动;
[0050](2)本技术通过支撑单元与回收单元实现医疗废品和其他垃圾的回收;
[0051](3)本技术通过存放单元实现在输液架移动过程中水杯平稳放置,且其充电功能有效避免行动不便的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寻找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
[0052](4)本技术通过回收单元内部的灵活调整,实现医疗废品和其他垃圾的分类回收,便于后期处理。
附图说明
[0053]图1是本技术一种多功能便携式移动输液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54]图2是本技术一种多功能便携式移动输液架中支撑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55]图3是图2中A部的结构示意图;
[0056]图4是本技术一种多功能便携式移动输液架中吊挂单元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57]图5是本技术一种多功能便携式移动输液架中第三支撑元件与吊挂单元的局部断面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便携式移动输液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单元(10)、吊挂单元(20)、回收单元(30)和存放单元(40),其中:所述支撑单元(10)竖直设置于地面,且其主体为可伸缩结构;所述吊挂单元(20)与所述支撑单元(10)的顶部滑动连接,用于吊挂输液装置;所述回收单元(30)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10)的底部,用于回收医疗废品及垃圾;所述存放单元(40)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10)的中部,用于放置患者私人物品,并对患者的电子设备进行充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便携式移动输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10)包括第一支撑元件(11)、调节元件(12)、若干第二支撑元件(13)、若干第三支撑元件(14)和若干第一槽元件(15),其中:所述第一支撑元件(11)为伸缩结构,且竖直设置;所述调节元件(12)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元件(11)的中部,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支撑元件(11)的高度,并锁紧所述第一支撑元件(11);若干所述第二支撑元件(13)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元件(11)的底部,并以所述第一支撑元件(11)为中心呈水平放射分布,所述第二支撑元件(13)的顶部设置有所述回收单元(30);若干所述第三支撑元件(14)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元件(11)的顶部,并以所述第一支撑元件(11)为中心呈水平放射分布;若干所述第一槽元件(15)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三支撑元件(14),且与所述吊挂单元(20)滑动连接;其中,所述存放单元(40)与所述第一支撑元件(11)相连接,且设置于所述调节元件(12)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便携式移动输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10)还包括第一固定元件(16)和/或若干移动元件(17)和/或握持元件(18),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元件(16)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元件(13)的顶部和/或底部,用于稳固所述第二支撑元件(13);若干所述移动元件(17)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二支撑元件(13)的底部;所述握持元件(18)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元件(11)的外壁,且设置于所述调节元件(12)与所述存放单元(40)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便携式移动输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挂单元(20)包括若干滑动元件(21)和若干吊挂元件(22),其中:若干所述滑动元件(21)可拆卸地与所述支撑单元(10)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吊挂元件(22)设置于对应的所述滑动元件(21)的底部,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晓萍姜金霞王玲敏韩鹏赵思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