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气转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8476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0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包括能够防止止回功能下降的止回结构且与排气管为同等粗度的排气转接器。排气转接器包括:圆筒部,将燃烧装置的排气管连接于集合排气管道;以及止回结构,用于防止废气从集合排气管道侧向排气管侧逆流,其中,止回结构具有:挡闸支承部,包括供来自排气管的废气通过的开口部;废气挡闸板,通过来自排气管的废气的压力来打开开口部且在无来自排气管的废气时,利用自重来关闭开口部;支撑轴,可转动地支撑废气挡闸板;以及轴承部,对支撑轴进行支撑,使供支撑轴插通的废气挡闸板的一对轴孔部形成为在废气挡闸板关闭了开口部的姿势时相对于支撑轴而沿上下方向为长长的长孔形状。长孔形状。长孔形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气转接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多个燃烧装置的排气管与集合排气管道予以连接的排气转接器(adapter),尤其涉及一种包括防止废气向燃烧装置逆流的止回结构的排气转接器。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在存在多个热水供应龙头的例如沐浴设施等中,利用包含多台热水供应装置的热水供应系统。所述热水供应系统以与热水供应量相应的运转台数来进行热水供应。各热水供应装置具有配设有输送燃烧用空气的送风风扇的燃烧装置,利用燃烧装置的燃烧热来对热水进行加热。从燃烧装置的排气管排出的废气由集合排气管道汇集而统一排出至外部。
[0003]对于各燃烧装置的排气管与集合排气管道的连接,利用排气转接器,所述排气转接器包括防止废气从集合排气管道向燃烧装置逆流的止回结构。止回结构构成为,在从燃烧装置无废气时利用自重而关闭,并通过燃烧装置的废气的压力而打开。例如,如专利文献1那样,已知有一种排气转接器,其在比排气管形成得粗(剖面积大)的部分,包括含有盖状构件及其支撑机构的相当于止回结构的逆流抑制部。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76708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8]专利文献1中,排气转接器的中段的逆流抑制部形成得比对排气管及集合排气管道的连接部粗,在此经扩展的空间内,配设有对来自排气管的废气的出口进行覆盖的盖状构件与可转动地支撑所述盖状构件的支撑机构。然而,由于逆流抑制部粗,因此例如在为了确保安全而利用隔热构件来覆盖排气转接器的情况下,隔热构件的安装不容易。
[0009]而且,止回结构有时会因构件的加工误差以及装配误差,而导致即便在从燃烧装置无废气的情况下,盖状构件仍无法关闭来自排气管的废气的出口而产生间隙,由于废气通过所述间隙,因此止回功能下降。因此,例如在如图12那样,相当于盖状构件的废气挡闸板31对形成于挡闸支承部32的废气出口33进行开闭的止回结构中,通过使支撑轴34插通一对轴插通部31a的圆孔,并在轴承部35形成使支撑轴34插通的一对长孔36,从而在长孔36的范围内容许废气挡闸板31的上下方向的移动,以使得废气挡闸板31利用自重来切实地抵接于废气出口33。
[0010]但是,由于支撑轴34可与废气挡闸板31一同在长孔36的范围内上下移动,因此例如支撑轴34以倾斜的姿势而嵌入,废气挡闸板31的顺畅的转动受到阻碍,止回结构的功能有可能下降或发挥不了功能。
[001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能够防止止回功能下降的止回结构且与排气管
为同等粗度的排气转接器。
[0012]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3]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的排气转接器包括:圆筒部,用于将燃烧装置的排气管连接于集合排气管道,所述集合排气管道用于将多个所述燃烧装置的废气予以汇集而排出;以及止回结构,用于防止废气从所述集合排气管道侧向所述排气管侧逆流,所述排气转接器,其中,所述止回结构具有:挡闸支承部,形成有供来自所述排气管的废气通过的开口部;废气挡闸板,通过来自所述排气管的废气的压力来打开所述开口部,且在无来自所述排气管的废气时,利用自重来关闭所述开口部;支撑轴,能够转动地支撑所述废气挡闸板;以及轴承部,支撑所述支撑轴,所述废气挡闸板具有用于使所述支撑轴插通的一对轴孔部,所述一对轴孔部形成为在所述废气挡闸板关闭了所述开口部的姿势时相对于所述支撑轴而沿上下方向为长长的长孔形状。
[0014]根据所述结构,排气转接器通过圆筒部来连接排气管与集合排气管道。所述排气转接器的止回结构中,废气挡闸板通过来自排气管的废气的压力而转动以打开挡闸支承部的开口部,在无来自排气管的废气时,废气挡闸板通过自重来关闭开口部,从而防止废气从集合排气管道逆流。为了可转动地支撑废气挡闸板而由轴承部予以支撑的支撑轴插通至被设于废气挡闸板的一对轴孔部。所述支撑轴由轴承部予以支撑而不会倾斜,因此不会因支撑轴的倾斜导致废气挡闸板的转动受到阻碍。一对轴孔部形成为在废气挡闸板关闭了开口部的姿势时相对于支撑轴而沿上下方向为长长的长孔形状。通过所述一对轴孔部,相对于支撑轴而容许关闭了开口部的姿势的废气挡闸板的上下方向的移动,因此能够通过自重来使废气挡闸板抵接于挡闸支承部,以关闭挡闸支承部的开口部。因此,能够防止挡闸支承部与废气挡闸板之间的间隙的产生而防止废气的逆流,并且废气挡闸板的转动不会受到阻碍,因此能够防止止回功能的下降。
[0015]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的排气转接器根据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所述圆筒部形成为与所述排气管同等的粗度,所述挡闸支承部的外形形成为沿着所述圆筒部的内周的圆形,所述开口部形成为将从圆形的所述挡闸支承部的中心偏心的位置作为中心的圆形、或者具有所述圆的一部分的局部圆形。
[0016]根据所述结构,挡闸支承部的外形形成为沿着排气转接器的圆筒部的内周的圆形,因此能够形成在与排气管为同等粗度的圆筒部包括止回结构的排气转接器。供废气通过的开口部形成为以从圆形的挡闸支承部的中心偏心的位置作为中心的圆形、或者具有所述圆的一部分的局部圆形。通过所述偏心的圆形或局部圆形的开口部,既能加大开口面积,又能将开闭所述开口部的废气挡闸板的支撑轴与所述轴承部收容至圆筒部内。
[0017]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的排气转接器根据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所述轴承部被设在通过使所述开口部偏心而形成的所述挡闸支承部的宽幅部分。
[0018]根据所述结构,通过使开口部相对于挡闸支承部而偏心,从而在挡闸支承部形成宽幅部分,在所述宽幅部分设有轴承部。因而,在开口部外侧的宽幅部分配设有可转动地支撑废气挡闸板的支撑轴的轴承部,因此无须使圆筒部扩径而能够形成固定粗度的排气转接器。因此,在利用隔热材来覆盖所述排气转接器的情况下,由于无粗度不同的部分,因此能够容易地覆盖。
[0019]专利技术的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能够防止止回功能下降的止回结构且与排气管为同等粗度的排气转接器。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具有多个热水供应装置的热水供应系统的说明图。
[0022]图2是从集合排气管道侧观察将燃烧装置的排气管与集合排气管道予以连接的排气转接器的俯视图。
[0023]图3是图2的III

III线剖面图。
[0024]图4是被配设于排气转接器的止回结构的立体图。
[0025]图5是止回结构的装配说明图。
[0026]图6是从集合排气管道侧观察止回结构的俯视图。
[0027]图7是图6的VII

VII线剖面图。
[0028]图8是从集合排气管道侧观察止回结构的另一例的俯视图。
[0029]图9是表示图6的止回结构开始打开的状态的剖面图。
[0030]图10是用于说明图9的止回结构的开始打开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
[0031]图11是表示图6的止回结构的全开状态的剖面图。
[0032]图12是以往的止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气转接器,包括:圆筒部,用于将燃烧装置的排气管连接于集合排气管道,所述集合排气管道用于将多个所述燃烧装置的废气予以汇集而排出;以及止回结构,用于防止废气从所述集合排气管道侧向所述排气管侧逆流,所述排气转接器的特征在于,所述止回结构具有:挡闸支承部,形成有供来自所述排气管的废气通过的开口部;废气挡闸板,通过来自所述排气管的废气的压力来打开所述开口部,且在无来自所述排气管的废气时,利用自重来关闭所述开口部;支撑轴,能够转动地支撑所述废气挡闸板;以及轴承部,支撑所述支撑轴,所述废气挡闸板具有用于使所述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谷川刚英西田和马奥村和晃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能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