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形管束弯管段的防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8394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0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U形管束弯管段的防振结构,包括管束尾部支撑板(1),所述管束尾部支撑板(1)的外侧设置有防振板(2)和限位板(3);所述防振板(2)上开设有若干管孔(4),所述U形管束通过管孔(4)进行限位固定,所述限位板(3)的两端固定于管束尾部支撑板(1)的外侧面上,所述U形管束位于限位板(3)、防振板(2)与管束尾部支撑板(1)形成的防振结构之间,所述限位板(3)用于对防振板(2)进行限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减少U形管束弯管段的振动,防止因振动对管束造成的破坏。束造成的破坏。束造成的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U形管束弯管段的防振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管壳式热交换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U形管束弯管段的防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管壳式热交换器被广泛的运用于化工、石油、制药等领域, U形管式热交换器因为换热管两端分别固定在同一管板上,组成管束,通过管箱内的隔板分成两程或多程。因为管束的U形端不加固定,可自由伸缩,故U形管热交换器适用于两侧流体温差较大的场合。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对热交换器装置的处理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热交换器设备也不断向大型化发展。由于热交换器尺寸和管束支撑间距的增大,为提高传热系数使流体流速提高,以及运行工况的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引起热交换器管束发生流体诱导振动,造成热交换器的局部破坏,而此种破坏极易发生在U形管弯管段。因此在U形管式热交换器的设计过程中, U形管束弯管段的振动问题必须得到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U形管束弯管段的防振结构,该结构能减少U形管束弯管段的振动,防止因振动对管束造成的破坏。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一种U形管束弯管段的防振结构,包括:
[0006]管束尾部支撑板,所述管束尾部支撑板的外侧设置有防振板和限位板;所述防振板上开设有若干管孔,所述U形管束通过管孔进行限位固定,所述限位板的两端固定于管束尾部支撑板的外侧面上,所述U形管束位于限位板、防振板与管束尾部支撑板形成的防振结构之间,所述限位板用于对防振板进行限位。
[0007]进一步的,所述防振板由第一条形卡板、若干第二条形卡板和第三条形卡板拼接而成;所述第一条形卡板的右侧、第三条形卡板的左侧以及第二条形卡板的两侧开设有半圆孔,所述管孔是由相对应的半圆孔卡合形成的。
[0008]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板的侧面呈半圆形,所述U形管束的弯管段贯穿于防振结构内部。
[0009]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板上开设有条形槽,所述防振板的外侧弧形边缘端延伸至条形槽内。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管孔边缘处开设有倒角。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防振板的厚度与管束尾部支撑板的厚度一致,所述限位板的厚度为4~6mm。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中防振板的管孔与管束尾部支撑板套钻而成,与热交换器的布管方式完全一致,能够适用于不同布管形式的热交换器,能够更好的填充换热管之间的间隙,减少U形弯管段的振动;
[0014]2.第一条形卡板、第二条形卡板和第三条形卡板是由防振板按要求切割而成,因此易加工、安装误差小、安装过程中不易变形;
[0015]3.防振板厚度与管壳式热交换器中的折流板厚度相同,使得在U形管束弯管段发生振动时,能起到很好的防振作用;
[0016]4.限位板上开条形槽,对防振板起到限位作用,能更好的保证防振板的平整度,防止其变形,同时使管束受力更均匀;
[0017]5.通过管束尾部支撑板、防振板、限位板之间相互焊接固定,对管束的振动起到更好的制约作用。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该结构的俯视图;
[0020]图3是管孔呈正方形排布的防振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管孔呈三角形排布的防振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图3中的A处放大图;
[0023]图6是图3中的B处放大图;
[0024]图7是防振板与限位板的连接示意图;
[0025]图8是防振板的切割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9是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管束尾部支撑板1、防振板2、第一条形卡板21、第二条形卡板22、第三条形卡板23、半圆孔24、限位板3、条形槽31、管孔4、拉杆5。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10所示,一种U形管束弯管段的防振结构,包括管束尾部支撑板1,所述管束尾部支撑板1的外侧设置有防振板2和限位板3;所述防振板2上开设有若干管孔4,所述U形管束通过管孔4进行限位固定,所述限位板3的两端固定于管束尾部支撑板1的外侧面上,所述U形管束位于限位板3、防振板2与管束尾部支撑板1形成的防振结构之间,所述限位板3用于对防振板2进行限位。
[0031]所述尾部支撑板1上也开设有若干管孔,所述防振板2的管孔4与尾部支撑板1上的管孔进行套钻,U形管在弯管时会产生变形,为便于穿管,防振板2上的管孔4略大于尾部支
撑板1上的管孔。
[0032]当不需要设置管束尾部支撑板1时,通过管壳式换热器内的最后一块折流板进行代替,所述折流板厚度与管束尾部支撑板1的厚度一致,其厚度不宜太薄,主要考虑如果防振板2太薄,在U形管束弯管段发生振动时,起不到很好的防振作用,反而容易将管束切断,若采用套管形式,加工和焊接方面都会很困难,所以应严格保证防振板的厚度。
[0033]本实施例中,所述管束尾部支撑板1是通过拉杆5和螺栓进行固定的,管束尾部支撑板1与防振板2上的管孔对U形管束进行限位,然后通过限位板3对防振板2进行限位固定;所述管孔4为φdo+1mm;所述管束尾部支撑板1位于U形管束的直线段上,所述防振板2位于U形管束的弯管段的中部,所述防振板2与管束尾部支撑板1相垂直。
[0034]本实施例中,所述管孔4呈正方形排布或呈三角形排布。
[0035]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振板2由第一条形卡板21、若干第二条形卡板22和第三条形卡板23拼接而成;所述第一条形卡板21的右侧、第三条形卡板23的左侧以及第二条形卡板22的两侧开设有半圆孔24,所述管孔4是由相对应的半圆孔24卡合形成的。
[0036]本实施例中,通过从每纵排的管孔4中心线处对防振板2进行切割,分成一个第一条形卡板21、若干第二条形卡板22和一个第三条形卡板23,切割后,其管孔被分成半圆孔24,然后清理半圆孔24的周边毛刺,由于防振板2的整体也为半圆形结构,所以被分割成的每个条形卡板的长度存在差异,在拼合安装时可以通过长度为识别依据来依次拼合,拼合后通过点焊固定。
[0037]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板3的侧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形管束弯管段的防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束尾部支撑板(1),所述管束尾部支撑板(1)的外侧设置有防振板(2)和限位板(3);所述防振板(2)上开设有若干管孔(4),所述U形管束通过管孔(4)进行限位固定,所述限位板(3)的两端固定于管束尾部支撑板(1)的外侧面上,所述U形管束位于限位板(3)、防振板(2)与管束尾部支撑板(1)形成的防振结构之间,所述限位板(3)用于对防振板(2)进行限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形管束弯管段的防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振板(2)由第一条形卡板(21)、若干第二条形卡板(22)和第三条形卡板(23)拼接而成;所述第一条形卡板(21)的右侧、第三条形卡板(23)的左侧以及第二条形卡板(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玉芬张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蜀道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