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条式门窗上框用铝型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81880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插条式门窗上框用铝型材结构,包括第一型材以及设置在第一型材侧壁上的第二型材,所述第一型材的底面与第二型材的底面平齐,所述第一型材靠近第二型材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型材靠近第一型材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底面远离第一型材的一侧开设有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竖直部的内顶壁以及第二安装槽底面靠近第一型材的一侧均开设有T形槽,两个所述T形槽内均设置有密封杆,所述密封杆包括设置在T形槽内的T形块以及固定在T形块远离T形槽侧壁上的封闭板,所述封闭板远离封闭槽的侧壁上固定有倾斜设置的封闭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降低密封板受热膨胀时与型材之间易产生缝隙概率的效果。缝隙概率的效果。缝隙概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条式门窗上框用铝型材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型材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插条式门窗上框用铝型材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型材是铁或钢以及具有一定强度和韧性的材料通过轧制、挤出、铸造等工艺制成的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物体。
[0003]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8089135U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增强密封性胶条和弧形密封结构的型材,包括窗框、扇和玻璃压条,所述窗框上设置有表面为弧形的等压胶条,等压胶条的弧形面与扇上的弧形面接触形成密封面,玻璃压条与玻璃之间安装有玻璃胶条,玻璃胶条的下方设置有托体。上述装置中采用在其中一个型材内壁上开设T形槽,并通过设置在T形槽内的T形块,以及使T形块相互固定的密封板与另一个型材侧壁抵接的方式对型材之间的空隙进行密封。
[0004]但专利技术人认为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密封板由于温度变化而膨胀时,密封板受力而发生形变,此时密封板的一侧向上翘起,从而使密封板与型材之间易产生缝隙,进而导致雨水渗漏至型材内。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降低密封板受热膨胀时与型材之间易产生缝隙的概率,本技术提供一种插条式门窗上框用铝型材结构。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插条式门窗上框用铝型材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插条式门窗上框用铝型材结构,包括第一型材以及设置在第一型材侧壁上的第二型材,所述第一型材的底面与第二型材的底面平齐,所述第一型材靠近第二型材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型材靠近第一型材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底面远离第一型材的一侧开设有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竖直部的内顶壁以及第二安装槽底面靠近第一型材的一侧均开设有T形槽,两个所述T形槽内均设置有密封杆,所述密封杆包括设置在T形槽内的T形块以及固定在T形块远离T形槽侧壁上的封闭板,所述封闭板远离封闭槽的侧壁上固定有倾斜设置的封闭片,位于上方的所述封闭片底面与第二型材的上表面紧贴,位于下方的所述封闭片上表面与第一安装槽水平部的内顶壁紧贴。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封闭片由于温度变化而向外膨胀时,位于上方的封闭片向靠近第二型材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封闭片与第二型材之间的压力逐渐增大,进而使封闭片不断受到挤压而发生形变,在此过程中,封闭片与第二型材上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逐渐增大。此外,由于封闭片位于封闭板正下方,从而使封闭片始终抵紧第二型材的上表面,从而降低了封闭片与第二型材之间产生缝隙的概率,进而提高了封闭片的密封效果。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封闭片朝向相互靠近的一侧倾斜,所述封闭
片与封闭板之间的夹角为0到45度。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了封闭片受热膨胀时向远离第二安装槽的方向运动的概率,从而降低了封闭片向上翘起的概率。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安装槽远离第一型材的侧壁与第二型材上表面相交的棱边上开设有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安装槽水平部上表面与其竖直部远离第二型材的侧壁相交的棱边上开设有第二倾斜面,位于上方的所述封闭片底面与第一倾斜面紧贴,位于下方的封闭片上表面与第二倾斜面紧贴。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了封闭片抵紧第二型材的一侧受热膨胀时向朝向倾斜面一侧滑动的概率,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封闭片与第二型材之间产生缝隙的概率,进而提高了封闭片的密封效果。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封闭板相互靠近的侧壁上均固定有支撑板,位于上方的所述支撑板远离第一型材的侧壁与第二安装槽远离第一型材的侧壁紧贴,位于下方的所述支撑板远离第二型材的侧壁与第一安装槽竖直部远离第二型材的侧壁紧贴。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与封闭片共同配合使第一型材与第二型材保持密闭状态,当封闭片受热膨胀而与第二型材之间产生缝隙时,位于上方的支撑板始终抵紧第二安装槽远离第一型材的侧壁,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内壁与封闭板内壁相交的棱边上均设置有圆角。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了支撑板形变的范围,降低了支撑板受热膨胀时发生不可逆形变的概率,从而延长了支撑板的使用寿命。
[00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T形块远离封闭板的侧壁与其相对的两个侧壁相交的棱边上均开设有第三倾斜面。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倾斜面增大了T形块的可形变程度,从而降低了封闭片受热膨胀时向上翘起的概率,进而提高了封闭片的稳定性。
[001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安装槽远离第一型材的侧壁上开设有五金槽口,所述五金槽口上设置有装饰扣盖。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装饰扣盖对五金槽口进行遮盖,从而降低了五金槽口表面不平的概率,进而降低了工作人员清理五金槽口的难度。
[002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装饰扣盖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设置有卡块。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装饰扣盖的稳定性,降低了装饰扣盖与五金槽口相互分离的概率。
[00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本技术中,当封闭片由于温度变化而向外膨胀时,位于上方的封闭片向靠近第二型材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封闭片与第二型材之间的压力逐渐增大,进而使封闭片不断受到挤压而发生形变,在此过程中,封闭片与第二型材上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逐渐增大。此外,由于封闭片位于封闭板正下方,从而使封闭片始终抵紧第二型材的上表面,从而降低了封闭片与第二型材之间产生缝隙的概率,进而提高了封闭片的密封效果;
[0025]2、本技术中,增大了封闭片抵紧第二型材的一侧受热膨胀时向朝向倾斜面一侧滑动的概率,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封闭片与第二型材之间产生缝隙的概率,进而提高了封
闭片的密封效果;
[0026]3、本技术中,支撑板与封闭片共同配合使第一型材与第二型材保持密闭状态,当封闭片受热膨胀而与第二型材之间产生缝隙时,位于上方的支撑板始终抵紧第二安装槽远离第一型材的侧壁,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凸显密封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凸显卡块与装饰扣盖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凸显第二倾斜面的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型材;2、第二型材;21、第一安装槽;22、第二安装槽;3、第三安装槽;31、T形槽;4、密封杆;41、T形块;42、封闭板;5、封闭片;51、第一倾斜面;52、第二倾斜面;6、支撑板;61、第三倾斜面;7、五金槽口;8、装饰扣盖;9、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条式门窗上框用铝型材结构,其特征是:包括第一型材(1)以及设置在第一型材(1)侧壁上的第二型材(2),所述第一型材(1)的底面与第二型材(2)的底面平齐,所述第一型材(1)靠近第二型材(2)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21),所述第二型材(2)靠近第一型材(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安装槽(22),所述第二安装槽(22)底面远离第一型材(1)的一侧开设有第三安装槽(3),所述第一安装槽(21)竖直部的内顶壁以及第二安装槽(22)底面靠近第一型材(1)的一侧均开设有T形槽(31),两个所述T形槽(31)内均设置有密封杆(4),所述密封杆(4)包括设置在T形槽(31)内的T形块(41)以及固定在T形块(41)远离T形槽(31)侧壁上的封闭板(42),所述封闭板(42)远离封闭槽的侧壁上固定有倾斜设置的封闭片(5),位于上方的所述封闭片(5)底面与第二型材(2)的上表面紧贴,位于下方的所述封闭片(5)上表面与第一安装槽(21)水平部的内顶壁紧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条式门窗上框用铝型材结构,其特征是:两个所述封闭片(5)朝向相互靠近的一侧倾斜,所述封闭片(5)与封闭板(42)之间的夹角为0到45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插条式门窗上框用铝型材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安装槽(22)远离第一型材(1)的侧壁与第二型材(2)上表面相交的棱边上开设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二江方刚杨青松赵开芝高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国业幕墙门窗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