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的激光除雾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8114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激光除雾结构,包括左侧A柱、右侧A柱、前挡风玻璃、左侧门玻璃和右侧门玻璃,左侧A柱上设置有左侧激光除雾探头准直器,左侧激光除雾探头准直器设置成能够发射对准前挡风玻璃的第一激光除雾光束和/或对准右侧门玻璃的第二激光除雾光束;右侧A柱上设置有右侧激光除雾探头准直器,右侧激光除雾探头准直器设置成能够发射对准前挡风玻璃的第三激光除雾光束和/或对准左侧门玻璃的第四激光除雾光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激光除雾光束进行除雾,能够提升除雾效率,激光除雾不会产生声音,有利于提升车内静音效果,合理设置激光除雾探头准直器,能够对前挡风玻璃、左侧门玻璃和右侧门玻璃进行除雾。门玻璃和右侧门玻璃进行除雾。门玻璃和右侧门玻璃进行除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的激光除雾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具体涉及一种车辆的激光除雾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车辆玻璃除雾一般有如下处理方式:第一种方式是通过暖通空调产生冷热空气,风扇带动冷热空气,通过布置在仪表板系统的风管传导到出风口处,出风口处叶片使冷热空气按照一定方向吹到玻璃上,达到加热或降低玻璃上温度,从而达到去除玻璃上水雾的目的。第二种方式是通过在玻璃内部布置电阻丝,通过加热片的热量传递到电阻丝上,热量使玻璃上水雾蒸发。
[0003]上述的两种车辆玻璃除雾方式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对第一种方式来说,空气传导到玻璃上除雾,会存在一定的反映时间,需要手动调节吹风速度;另外,空气流动会产生声音,影响舒适性。对于第二种方式来说,采用电阻丝在视觉上会看到丝状物附着在玻璃内部,影响驾驶员的驾驶感受。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车辆的激光除雾结构,以减轻或消除至少一个上述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车辆的激光除雾结构,包括左侧A柱、右侧A柱、前挡风玻璃、左侧门玻璃和右侧门玻璃,所述左侧A柱上设置有左侧激光除雾探头准直器,所述左侧激光除雾探头准直器设置成能够发射对准前挡风玻璃的第一激光除雾光束和/或对准右侧门玻璃的第二激光除雾光束;所述右侧A柱上设置有右侧激光除雾探头准直器,所述右侧激光除雾探头准直器设置成能够发射对准前挡风玻璃的第三激光除雾光束和/或对准左侧门玻璃的第四激光除雾光束。
[0006]可选的,所述左侧激光除雾探头准直器固定连接在所述左侧A柱的内饰板上,所述右侧激光除雾探头准直器固定连接在所述右侧A柱的内饰板上。
[0007]可选的,还包括激光光源、左侧光纤和右侧光纤,所述左侧光纤连接在所述左侧激光除雾探头准直器和所述激光光源之间,所述右侧光纤连接在所述右侧激光除雾探头准直器和所述激光光源之间。
[0008]可选的,所述第一激光除雾光束、所述第二激光除雾光束、所述第三激光除雾光束以及所述第四激光除雾光束的波长均为700nm

1100nm。
[0009]本技术通过激光除雾光束进行除雾,能够提升除雾效率,激光除雾不会产生声音,有利于提升车内静音效果,合理设置激光除雾探头准直器,能够对前挡风玻璃、左侧门玻璃和右侧门玻璃进行除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车辆的激光除雾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1—左侧A柱;2—右侧A柱;3—前挡风玻璃;4—左侧门玻璃;5—右侧门玻璃;6—左侧激光除雾探头准直器;7—右侧激光除雾探头准直器;8—左侧光纤;9—右侧光纤;10—第一激光除雾光束;11—第二激光除雾光束;12—第三激光除雾光束;13—第四激光除雾光束。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3]如图1所示的一种车辆的激光除雾结构,包括左侧A柱1、右侧A柱2、前挡风玻璃3、左侧门玻璃4和右侧门玻璃5,左侧A柱1上设置有左侧激光除雾探头准直器6,左侧激光除雾探头准直器6设置成能够发射对准前挡风玻璃3的第一激光除雾光束10和对准右侧门玻璃5的第二激光除雾光束11;右侧A柱2上设置有右侧激光除雾探头准直器7,右侧激光除雾探头准直器7设置成能够发射对准前挡风玻璃3的第三激光除雾光束12和对准左侧门玻璃4的第四激光除雾光束13。
[0014]在具体实施时,第一激光除雾光束10和第三激光除雾光束12对准前挡风玻璃3的A区,第二激光除雾光束11对准右侧门玻璃5的前部,第四激光除雾光束13对准左侧门玻璃4的前部,进行连续激光脉冲照射,激光除雾光束的能量加快玻璃上水雾的蒸发,防止凝结水雾,能够提升除雾效率,激光除雾不会产生声音,有利于提升车内静音效果,通过合理设置激光除雾探头准直器的位置,能够对前挡风玻璃、左侧门玻璃和右侧门玻璃进行除雾。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左侧激光除雾探头准直器6固定连接在左侧A柱1的内饰板上,右侧激光除雾探头准直器7固定连接在右侧A柱2的内饰板上,能够为激光除雾探头准直器的激光发射端外露提供便利。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激光光源、左侧光纤8和右侧光纤9,左侧光纤8连接在左侧激光除雾探头准直器6和激光光源之间,右侧光纤9连接在右侧激光除雾探头准直器7和激光光源之间。激光光源可以是安装在车辆上的激光雷达设备,左侧光纤8可以在左侧A柱1内走线,右侧光纤9可以在右侧A柱2内走线。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激光除雾光束10、第二激光除雾光束11、第三激光除雾光束12以及第四激光除雾光束13的波长均为700nm

1100nm。也就是说,左侧激光除雾探头准直器6和右侧激光除雾探头准直器7能够发射波长为700nm

1100nm的激光除雾光束。玻璃上的雾是含有微小水珠或微小冰晶附着在玻璃表面,用一定功率的近红外激光照射,近红外激光光束的能量照射小水珠或小冰晶,加热使之快速蒸发掉,防止在玻璃表面形成雾气,而波长为700nm

1100nm激光除雾光束对汽车玻璃上的微小水珠或微小冰晶能够起到较好的除雾效果。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左侧A柱1上设置有多个左侧激光除雾探头准直器6,多个左侧激光除雾探头准直器6中的至少一个左侧激光除雾探头准直器6能够发射对准前挡风玻璃3的第一激光除雾光束10,多个左侧激光除雾探头准直器6中的至少一个左侧激光除雾探头准直器6能够发射对准右侧门玻璃5的第二激光除雾光束11;右侧A柱2上设置有多个右侧激光除雾探头准直器7,多个右侧激光除雾探头准直器7中的至少一个右侧激光除雾探头准直器7能够发射对准前挡风玻璃3的第三激光除雾光束12,多个右侧激光除雾探头准直器7中的至少一个右侧激光除雾探头准直器7能够发射对准左侧门玻璃4的第四激光除雾光束13。
[001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激光除雾结构,包括左侧A柱、右侧A柱、前挡风玻璃、左侧门玻璃和右侧门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A柱上设置有左侧激光除雾探头准直器,所述左侧激光除雾探头准直器设置成能够发射对准前挡风玻璃的第一激光除雾光束和/或对准右侧门玻璃的第二激光除雾光束;所述右侧A柱上设置有右侧激光除雾探头准直器,所述右侧激光除雾探头准直器设置成能够发射对准前挡风玻璃的第三激光除雾光束和/或对准左侧门玻璃的第四激光除雾光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激光除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激光除雾探头准直器固定连接在所述左侧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桢昊曹俊罗国青姚崇焱马建永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