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度自适应皮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7811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长度自适应皮带包括:皮带扣,所述皮带扣的左右两侧上分别设有第二通孔与第三通孔;皮带,所述皮带的一端与皮带扣固定连接;转动体,所述转动体贯穿皮带扣的上下两侧,所述转动体与皮带扣旋转滑动配合,所述转动体贯穿皮带扣上侧伸出的一端上旋转滑动连接有端盖;卷簧,所述卷簧位于转动体内且内端和外端分别与端盖和转动体内壁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三通孔分别用于皮带的穿入和穿出,所述皮带从第二通孔穿入后被转动体与皮带扣夹紧。卷簧释放势能带动转动体旋转使卷簧复位,随着转动体的旋转,转动体上的凸起带动皮带收缩到适合使用者的位置便无法再收缩防止突然松掉,皮带伸入皮带扣后被夹紧防止被拉出。紧防止被拉出。紧防止被拉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长度自适应皮带


[0001]本技术涉及皮带
,特别涉及一种长度自适应皮带。

技术介绍

[0002]皮带,指皮质的腰带。国际社会提倡环保,所以以PU皮带最流行,真皮皮带市场上越来越少。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皮带出口国。出口至欧盟和美国的皮带必须达到严格的环保无毒标准。当前流行的皮革腰带为渐宽渐长式样的,并且一头宽,一头窄,宽的地方可达12厘米多,有闪亮的金属纽装饰,颜色多样化,如大红、湖蓝、魏紫、鹅黄、乳白等。
[0003]现有技术中,穿皮带时,由于姿势的改变、饮食或穿脱等行为导致腹部膨胀,皮带会给腰部施加过大的压力,严重时可能会影响人体健康,此时使用人员需要解开皮带调节到自己认为舒适的一个位置,但是调节的过程比较繁琐,动作幅度较大,可能会需要多次反复调节,过程比较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度自适应皮带,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长度自适应皮带,包括:皮带扣,所述皮带扣的左右两侧上分别设有第二通孔与第三通孔;皮带,所述皮带的一端与皮带扣固定连接;转动体,所述转动体贯穿皮带扣的上下两侧,所述转动体与皮带扣旋转滑动配合,所述转动体贯穿皮带扣上侧伸出的一端上旋转滑动连接有端盖;卷簧,所述卷簧位于转动体内且内端和外端分别与端盖和转动体内壁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三通孔分别用于皮带的穿入和穿出,所述皮带从第二通孔穿入后被转动体与皮带扣内壁夹紧。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皮带扣上壁与下壁被转动体穿过,转动体主要通过旋转起到皮带的收缩功能,转动体还能够在皮带扣内小幅度上下移动,皮带的一端固定在皮带扣内,另一端从皮带扣第一通孔内伸出,再绕过使用者的腰从第二通孔穿入再从第三通孔穿出,转动体分为端盖与壳体两部分,壳体内固设有卷簧,卷簧的外圈端与壳体内壁固定连接,卷簧中心端与端盖固定连接,端盖能够在壳体上旋转和沿转动体轴向方向上的滑动,上壁与下壁上都设有固定槽可以用来分别限制端盖与转动体旋转,当使用者使用时,上移下固定块进入下固定槽,使转动体固定暂不旋转,然后插入皮带使皮带上的凹槽卡住转动体上的凸起,然后沿着皮带插入的相反方向旋转端盖,使转动体内的卷簧开始积蓄势能,然后下移端盖使上固定块进入上固定槽,下固定块离开下固定槽,转动体内的卷簧释放势能带动转动体旋转使卷簧复位,随着转动体的旋转,转动体上的凸起带动皮带进行收缩到适合使用者的位置便无法再收缩,然后重新上移转动体上的下固定块进入下固定槽限制转动体的旋转,把上固定块从上固定槽中顶出,端盖旋转释放多余势能,限制转动体的旋转还可使皮带无法抽出,防止突然松掉,皮带伸入皮带扣后被夹紧防止容易被拉出,这一流程不仅能够实现皮带的自适应收紧,不挤压小腹,同时也不会被抽出,尤其是在操作使用上十分方便
简单。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第一侧壁;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供皮带伸出的第一通孔;上壁;下壁;其中,所述第二通孔设在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三通孔设在第二侧壁上,所述转动体贯穿上壁和下壁伸出设置。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上所设置的通孔用于皮带的伸入与伸出,上壁与下壁被转动体所贯穿并且上壁与下壁上还分别设有限制端盖与转动体旋转的上固定槽与下固定槽,能够实现皮带的穿入、穿出和转动体在皮带扣内的转动,并且穿出设置的目的在于使皮带的自适应伸缩能在皮带扣外部进行控制,操作上更加方便。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上固定块,所述上固定块位于端盖外表面下侧边沿处;上固定槽,所述上固定槽位于所述上壁外表面且与上固定块相对应。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固定块在端盖的外表面下侧,上固定块通过随着端盖在转动体上的滑动,把上固定块插入上壁外表面开设的上固定槽,上固定槽的形状与上固定块对应,固定上固定块用来限制端盖的旋转,能够保证卷簧只有一端运动并起到快速释放势能,这能实现快速的收缩和从外部控制方便。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凸起,所述凸起设在转动体的外壁上且周向分布;凹槽,所述凹槽位于皮带内侧靠近转动体的一侧上;其中,所述凹槽与凸起相对应且用于与所述凸起配合拨动皮带。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体周向外表面设有凸起,皮带与转动体接触的一面设有与凸起配合的凹槽,随着转动体的旋转,凸起嵌入皮带凹槽内带动皮带一起转动,把皮带送入皮带扣内随之勒紧皮带,凸起与凹槽的设置能够更容易的带动皮带收缩,增加流畅性,使收缩皮带更加快速。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下固定块,所述下固定块位于转动体伸出下壁的外壁上;下固定槽,所述下固定槽位于下壁外表面且与下固定块对应。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皮带扣下壁设有下固定槽,转动体伸出下壁的一端外壁还设有下固定块,下固定块的形状与下固定槽形状相匹配,下固定块通过转动体的上移插入下固定槽用来限制转动体的旋转,能够保证卷簧快速积蓄势能并释放,并且保证皮带不会被拉出,在锁定皮带收缩程度上也很方便。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起的截面形状设为单向齿状,所述凹槽与凸起相对应配合。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体外表面凸起的形状为单向齿,首先可以限制转动体只能单向带动皮带收紧,其次单向齿的设置使皮带与转动体的配合与齿轮啮合皮带轮传动类似,增加传动的稳定性且传动效率高。
[00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端盖与转动体之间设有间隙。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端盖与转动体之间留有的间隙,当转动体需要被固定的时候上推转动体不会使端盖被上移,使下固定块进入下固定槽,此时端盖与转动体之间的间隙被填满,当需要转动体旋转时,下移端盖,使上固定块进入上固定槽,推动下固定块从下固定槽中滑出,然后转动体旋转不受限制,间隙的设置能够使转动体两端的旋转能分开实现,并且从锁定转动体到解锁转动体这一过程,无需用到拉拔转动体,仅需下推端盖,在操作上更加方便、省力。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皮带整体立体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皮带A处立体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皮带俯视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皮带B处放大剖视图;
[0024]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皮带扣C

C处视图;
[0025]图6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皮带扣D

D处视图;
[0026]图7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皮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度自适应皮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皮带扣,所述皮带扣的左右两侧上分别设有第二通孔(16)与第三通孔(17);皮带(1),所述皮带(1)的一端与皮带扣固定连接;转动体(18),所述转动体(18)贯穿皮带扣的上下两侧,所述转动体(18)与皮带扣旋转滑动配合,所述转动体(18)贯穿皮带扣上侧伸出的一端上旋转滑动连接有端盖(19);卷簧(20),所述卷簧(20)位于转动体(18)内且内端和外端分别与端盖(19)和转动体(18)内壁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二通孔(16)与第三通孔(17)分别用于皮带(1)的穿入和穿出,所述皮带(1)从第二通孔(16)穿入后被转动体(18)与皮带扣内壁夹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度自适应皮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扣包括: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所述第二侧壁(12)上设有供皮带(1)伸出的第一通孔(15);上壁(13);下壁(14);其中,所述第二通孔(16)设在第一侧壁(11)上,所述第三通孔(17)设在第二侧壁(12)上,所述转动体(18)贯穿上壁(13)和下壁(14)伸出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珏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东玛五金制品皮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