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簧预紧力精准可控的常闭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7522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弹簧预紧力精准可控的常闭阀结构,涉及液压控制领域,包括定铁等,沿定铁的轴心贯穿开设弹簧孔,动铁的上端与弹簧孔同轴开设弹簧槽;复位弹簧的下端嵌入弹簧槽内;复位弹簧的上端从弹簧孔的下口伸入弹簧孔内,弹簧孔的上口压入复位弹簧限位块;隔磁管的下口压入阀座,阀座底部开设出油口;阀座套设在动铁的下端,动铁下端通过钢球与出油口的锥面常密封;阀座的侧壁上开设进油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结构调整解决了复位弹簧压缩量仅靠零件尺寸控制的问题;实现复位弹簧回弹力与动铁行程两项参数的独立控制,提高弹簧力的控制精度;扩大复位弹簧的安装空间;基本沿用现有常闭阀的装配工艺,具有较好的兼容性。较好的兼容性。较好的兼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弹簧预紧力精准可控的常闭阀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液压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弹簧预紧力精准可控的常闭阀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当前市面上搭载常闭阀的产品,如ABS、ESC等,并未对常闭阀自身的控制精度提出较高的要求,而另一方面,常闭阀的响应速度更直观地反映在用户的产品体验上,因此在常闭阀的制造工艺中,与响应速度密切相关的动铁行程被确立为最为关键的控制尺寸。以图1所示常闭阀结构为例,除定铁(1

)外所有组件的装配位置均由限位结构控制,而定铁压入深度则作为关键要素进行把控。常规的装配工艺中会先对定铁进行预压,预压结束时动铁行程略大于目标值,并且在后续的分步精压过程中,定铁每下压一步即进行一次动铁行程的测定,通过多段执行的“精压

行程测定”步骤达到精准控制动铁行程的目标。不难看出,在以上的装配步骤中,复位弹簧(2

)的装配高度作为一个非工艺控制量,完全由各零部件的尺寸决定。在累计了弹簧本身尺寸、动铁(3

)弹簧孔深度公差后,复位弹簧的预紧压缩量存在较宽的偏差范围,进而直观反映为较大的弹簧预紧力公差,因此如图1所示的常闭阀不具备精准控制回位弹簧预紧力的结构基础。
[0003]如上所述的常闭阀结构足够满足现有ABS、ESC产品的常规使用工况,然而随着产品深化改善用户体验的需求增长,实现常闭阀的线性控制逐渐成为了产品性能升级的一大突破点。现有的常闭阀技术方案的缺陷在于,无法将复位弹簧的预紧压缩量以及预紧力作为工艺控制项进行精准把控,因而在这两项关键参数失控的前提下无法实现线性控制的设计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弹簧预紧力精准可控的常闭阀结构,对常闭阀复位弹簧的预紧压缩量进行控制;实现常闭阀复位弹簧预紧力可控以及可视化;减小弹簧刚度,削弱弹簧压缩量变化造成的回弹力波动;装配工艺简便可靠。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弹簧预紧力精准可控的常闭阀结构,包括定铁、复位弹簧限位块、复位弹簧、隔磁管、动铁、阀座、钢球、出油口和进油口,所述定铁的下端从隔磁管的上口压入隔磁管内,且定铁上端伸出于隔磁管外,沿定铁的轴心贯穿开设弹簧孔,定铁下方的隔磁管内置入动铁,动铁的上端与弹簧孔同轴开设弹簧槽;所述复位弹簧的下端嵌入弹簧槽内,用于对动铁施加轴向向下的回弹力;复位弹簧的上端从弹簧孔的下口伸入弹簧孔内,弹簧孔的上口压入复位弹簧限位块,用于对复位弹簧施加预紧力;隔磁管的下口压入阀座,阀座底部开设出油口,用于排出制动液;阀座套设在动铁的下端,动铁下端嵌入安装钢球,钢球与出油口的锥面常密封;阀座的侧壁上开设进油口,进油口处设有环滤网。
[000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复位弹簧限位块通过压机的压杆压入弹簧孔内,且复位弹簧限位块的压入深度通过压杆进行控制。
[000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定铁伸出于隔磁管外的侧壁上开设压机卡槽,所述压机通过固定臂卡入压机卡槽内,将压机与定铁固定、定位。
[000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出油口下方设有压力计,压力计的探针伸入出油口并顶在钢球上,用于实时监测钢球受到的压力。
[000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阀座与隔磁管过盈配合,阀座依靠隔磁管下部的过渡台阶配合合适的压入力限制压入深度。
[00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环滤网与阀座过盈配合,且环滤网的端面与隔磁管的下端面平齐。
[001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定铁与隔磁管过盈配合,且二者通过激光焊接进行密封。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1、通过结构调整解决了复位弹簧压缩量仅靠零件尺寸控制的问题;
[0014]2、实现了复位弹簧回弹力与动铁行程两项参数的独立控制,提高了弹簧力的控制精度;
[0015]3、扩大了复位弹簧的安装空间,为降低弹簧刚度提供了更广的设计边界;
[0016]4、基本沿用了现有常闭阀的装配工艺,具有较好的兼容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压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定铁1

、复位弹簧2

、动铁3

、隔磁管4

、阀座5

、环滤网6

、钢球7

;定铁1、弹簧孔1

1、压机卡槽1

2、复位弹簧限位块2、复位弹簧3、隔磁管4、过渡台阶4

1、动铁5、弹簧槽5

1、阀座6、环滤网7、钢球8、出油口9、进油口10、压机11、压杆11

1、固定臂11

2、压力计12、探针12

1。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的介绍:
[0022]实施例:如附图2、3所示,一种弹簧预紧力精准可控的常闭阀结构,包括定铁1、复位弹簧限位块2、复位弹簧3、隔磁管4、动铁5、阀座6、环滤网7、钢球8、出油口9和进油口10,所述定铁1的下端从隔磁管4的上口压入隔磁管4内,且定铁1上端伸出于隔磁管4外,沿定铁1的轴心贯穿开设弹簧孔1

1,定铁1下方的隔磁管4内置入动铁5,动铁5相对隔磁管4的内壁做轴向运动;动铁5的上端与弹簧孔1

1同轴开设弹簧槽5

1;所述复位弹簧3的下端嵌入弹簧槽5

1内,用于对动铁5施加轴向向下的回弹力;复位弹簧3的上端从弹簧孔1

1的下口伸入弹簧孔1

1内,弹簧孔1

1的上口压入复位弹簧限位块2,用于对复位弹簧3施加预紧力;隔磁管4的下口压入阀座6,阀座6底部开设出油口9,用于排出制动液;阀座6套设在动铁5的下端,动铁5下端嵌入安装钢球8,钢球8与出油口9的锥面常密封;阀座6的侧壁上开设进油口
10,进油口10处设有环滤网7。
[0023]参考附图3,所述复位弹簧限位块2通过压机11的压杆11

1压入弹簧孔1

1内,且复位弹簧限位块2的压入深度通过压杆11

1进行控制。优选地,所述定铁1伸出于隔磁管4外的侧壁上开设压机卡槽1

2,所述压机11通过固定臂11

2卡入压机卡槽1

2内,将压机11与定铁1固定、定位。所述出油口9下方设有压力计12,压力计12的探针12

1伸入出油口9并顶在钢球8上,用于实时监测钢球8受到的压力。
[0024]优选地,所述阀座6与隔磁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簧预紧力精准可控的常闭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定铁(1)、复位弹簧限位块(2)、复位弹簧(3)、隔磁管(4)、动铁(5)、阀座(6)、环滤网(7)、钢球(8)、出油口(9)和进油口(10),所述定铁(1)的下端从隔磁管(4)的上口压入隔磁管(4)内,且定铁(1)上端伸出于隔磁管(4)外,沿定铁(1)的轴心贯穿开设弹簧孔(1

1),定铁(1)下方的隔磁管(4)内置入动铁(5),动铁(5)的上端与弹簧孔(1

1)同轴开设弹簧槽(5

1);所述复位弹簧(3)的下端嵌入弹簧槽(5

1)内,用于对动铁(5)施加轴向向下的回弹力;复位弹簧(3)的上端从弹簧孔(1

1)的下口伸入弹簧孔(1

1)内,弹簧孔(1

1)的上口压入复位弹簧限位块(2),用于限制复位弹簧(3)的初始高度以控制预紧力;隔磁管(4)的下口压入阀座(6),阀座(6)底部开设出油口(9),用于排出制动液;阀座(6)套设在动铁(5)的下端,动铁(5)下端嵌入安装钢球(8),钢球(8)与出油口(9)的锥面常密封;阀座(6)的侧壁上开设进油口(10),进油口(10)处设有环滤网(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预紧力精准可控的常闭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限位块(2)通过压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利水杨春成邱宝象宋敬涛刘菁晗朱知尉
申请(专利权)人:万向钱潮股份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