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烹饪器具的温度传感器传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69864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11
一种烹饪器具的温度传感器传热结构,烹饪器具包括支撑筒、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筒内的转动筒以及容置于转动筒内的内锅,内锅的底部设有温度传感器传热结构,温度传感器传热结构包括温度传感器和传热铝块,内锅的底面与传热铝块的端面接触,温度传感器的上端面与传热铝块的底面相接触,以将内锅产生的热量通过传热铝块传递至温度传感器上。具体地,转动筒转动时传热铝块同步转动,传热铝块穿过支撑筒后与内锅的底面接触,在转动过程中,传热铝块没有相对位移,温度传感器不会划伤内锅的底面,且能够准确有效地检测内锅的温度,实现对内锅温度的检测和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温度感应精确、零件少、加工生产便捷和成本低等特点。本低等特点。本低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烹饪器具的温度传感器传热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注烹饪
,特别是涉及一种烹饪器具的温度传感器传热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中国专利文献号CN105615616B于2014年公开了一种电饭煲,具体公开了包括煲盖、内锅、外锅组件、温控器组件、滑移杆、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带动内锅旋转,同时第二驱动装置通过滑移杆带动温控器组件移动,使温控器组件与内锅相分离,当内锅未旋转、处于静止状态时,温控器组件与内锅的底壁相接触。但该结构存在内锅转动时温控器组件刮花内锅的底壁,影响外观,且其零件繁多、结构复杂、运动动作多、后期维护成本大,且不利于电饭煲的结构紧凑性设计。
[0003]因此,有待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温度感应精确、零件少、加工生产便捷和成本低,防止刮伤内锅的烹饪器具的温度传感器传热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0005]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烹饪器具的温度传感器传热结构,烹饪器具包括支撑筒、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筒内的转动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器具的温度传感器传热结构,烹饪器具包括支撑筒(1)、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筒(1)内的转动筒(2)以及容置于所述转动筒(2)内的内锅(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3)的底部设有温度传感器传热结构,所述温度传感器传热结构包括温度传感器(4)和传热铝块(5),所述内锅(3)的底面与所述传热铝块(5)的端面接触,所述温度传感器(4)的上端面与所述传热铝块(5)的底面相接触,以将所述内锅(3)产生的热量通过所述传热铝块(5)传递至所述温度传感器(4)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烹饪器具的温度传感器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筒(2)的底面设有多个通孔(201),所述传热铝块(5)包括盘体(501)以及沿所述盘体(501)周向设有多个接触柱(502),多个所述接触柱(502)与多个所述通孔(201)一一对应,所述接触柱(502)穿过所述通孔(201)后与所述内锅(3)的底面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烹饪器具的温度传感器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传热结构还包括顶杆(6),所述支撑筒(1)的底部设有第一空心导柱(101)和第二空心导柱(102),所述顶杆(6)穿过所述第一空心导柱(101)后与所述盘体(501)抵接,所述温度传感器(4)穿过所述第二空心导柱(102)后与所述盘体(501)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烹饪器具的温度传感器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压板(7)和电机支架(8),所述压板(7)设置在所述电机支架(8)和所述支撑筒(1)的底部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烹饪器具的温度传感器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筒(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