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隧道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26837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铁隧道检测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地铁隧道检测系统,包括:检测车辆以及设置在检测车辆上的车载检测设备,车载检测设备包括:三维激光扫描仪,用于扫描隧道内壁的廓形变化;探测雷达装置,用于对隧道内壁的衬砌结构进行内部缺陷探测;红外相机,用于对隧道内壁的表观进行拍照。本申请提供的地铁隧道检测系统,可充分满足隧道的检测需要,达到最优的检测效果,且由于车载检测设备设置在检测车辆上,因此通过检测车辆在隧道内移动,多种车载检测设备便可对隧道进行实时检测,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占用线路的时间,降低了作业人员的作业强度。降低了作业人员的作业强度。降低了作业人员的作业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铁隧道检测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地铁隧道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地铁线路条件是保证行车安全的基础,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因地质灾害或工程施工诱发的隧道结构损害问题日益凸显,通过研发配套轨道装备和应用技术来提升隧道检测能力已是势在必行。目前,针对地铁隧道的病害问题,既有的检测方式多为人工检测,但是人工检测效率低下,占用线路时间长,作业强度大。
[0003]在隧道检测车“运用高速化、检测高效化、设备高精度”的市场需求下,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和车辆运行性能、实现多功能隧道病害检测同步处理是当前轨道工程机械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地铁隧道检测系统,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人工检测效率低下,占用线路时间长,作业强度大的技术问题。
[000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地铁隧道检测系统,包括:检测车辆以及设置在所述检测车辆上的车载检测设备,所述车载检测设备包括:
[0006]三维激光扫描仪,用于扫描隧道内壁的廓形变化;
[0007]避障雷达,用于识别隧道沿线设备或障碍物的外形及相对位置坐标信息;
[0008]探测雷达装置,用于对隧道内壁的衬砌结构进行内部缺陷探测;
[0009]红外相机,用于对隧道内壁的表观进行拍照。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探测雷达装置包括多个机械臂和多个与所述机械臂一一对应设置的探测雷达,所述探测雷达设置在对应的机械臂的自由端,当多个所述机械臂展开时,多个所述探测雷达均布排列于所述隧道内壁的环面上。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机械臂包括一级机械臂和二级机械臂,所述一级机械臂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检测车辆上,所述二级机械臂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一级机械臂的自由端,所述探测雷达设置在对应的所述二级机械臂的自由端。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车辆包括车架和设备舱,所述设备舱可操作地打开或关闭,所述探测雷达装置以及红外相机均设置在所述设备舱中,当所述设备舱打开时,多个所述机械臂展开;当所述设备舱关闭时,多个所述机械臂收缩。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备舱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推拉棚和第二推拉棚,所述第一推拉棚和第二推拉棚相对的一端分别为第一伸缩端和第二伸缩端,所述第一伸缩端和所述第二伸缩端可通过伸缩以对接或分离,当所述第一伸缩端和所述第二伸缩端对接时,所述设备舱处于关闭状态;当所述第一伸缩端和第二伸缩端分离时,所述设备舱处于打开状态。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三维激光扫描仪和所述避障雷达分设于所述车辆的两
端。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车辆还包括分设于所述车架两端的第一驾驶室和第二驾驶室,所述设备舱设置在所述第一驾驶室和所述第二驾驶室之间,所述第一推拉棚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驾驶室上,所述第二推拉棚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驾驶室上,所述避障雷达设置在所述第一驾驶室背离所述第一推拉棚的一侧,所述三维激光扫描仪设置在所述第二驾驶室背离所述第二推拉棚的一侧。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车辆还包括两个设置在所述车架底部的单轴转向架,且两个所述单轴转向架分设于所述第一驾驶室和所述第二驾驶室的下方。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车辆还包括两个车钩,两个所述车钩分设于所述车架两端的横梁上,所述车钩用于连接其他车辆。
[00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车辆为电动车辆。
[0019]本申请有益效果如下:
[0020]本申请提供的地铁隧道检测系统,包括检测车辆以及设置在检测车辆上的车载检测设备,车载检测设备包括:三维激光扫描仪、探测雷达装置以及红外相机,三维激光扫描仪用于扫描隧道内壁的廓形变化;探测雷达装置用于对隧道内壁的衬砌结构进行内部缺陷探测;红外相机用于对隧道内壁的表观进行拍照。即车载检测设备集成了多种功能,可充分满足隧道的检测需要,达到最优的检测效果,且由于车载检测设备设置在检测车辆上,因此通过检测车辆在隧道内移动,多种车载检测设备便可对隧道进行实时检测,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占用线路的时间,降低了作业人员的作业强度。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
[0022]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地铁隧道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中设备舱处于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0024]图3为图1中本实施例提供的地铁隧道检测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图3中探测雷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图4中机械臂展开的横断面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00

检测车辆,110

车架,120

设备舱,121

第一推拉棚,122

第二推拉棚,130

第一驾驶室,140

第二驾驶室,150

单轴转向架,160

供电系统,170

电气牵引系统,180

空气制动装置,190

车钩,200

车载检测设备,210

三维激光扫描仪,220

避障雷达,230

探测雷达装置,231

机械臂,232

探测雷达,240

红外相机,300

隧道内壁。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结合图1

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铁隧道检测系统,包括检测车辆100以及设置在检测车辆100上的车载检测设备200,车载检测设备200用于对隧道进行检测,检测车辆100为车载检测设备200的安装基础,检测车辆100用于带动车载检测设备200在地铁隧道内移动。
[0031]检测车辆100具备高速正常运行和低速巡航诊断作业两种运行模式,在地铁运行空窗期,需将检测车辆100从停放车间快速移动到隧道的目标检测区间时,以及检测完成后需快速回送到车间以避免影响线路正常行车调度时,检测车辆100处于高速正常运行状态,车辆运行速度可达40km/h~80km/h;当检测车辆100对隧道内壁300进行检测时,检测车辆100则处于低速巡航诊断状态,此时车载检测设备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隧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车辆以及设置在所述检测车辆上的车载检测设备,所述车载检测设备包括:三维激光扫描仪,用于扫描隧道内壁的廓形变化;探测雷达装置,用于对隧道内壁的衬砌结构进行内部缺陷探测;红外相机,用于对隧道内壁的表观进行拍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隧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雷达装置包括多个机械臂和多个与所述机械臂一一对应设置的探测雷达,所述探测雷达设置在对应的机械臂的自由端,当多个所述机械臂展开时,多个所述探测雷达均布排列于所述隧道内壁的环面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铁隧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检测设备包括避障雷达,所述避障雷达用于识别隧道沿线设备或障碍物的外形及相对位置坐标信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铁隧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车辆包括车架和设备舱,所述设备舱可操作地打开或关闭,所述探测雷达装置以及红外相机均设置在所述设备舱中,当所述设备舱打开时,多个所述机械臂展开;当所述设备舱关闭时,多个所述机械臂收缩。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铁隧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舱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推拉棚和第二推拉棚,所述第一推拉棚和第二推拉棚相对的一端分别为第一伸缩端和第二伸缩端,所述第一伸缩端和所述第二伸缩端可通过移动伸缩以实现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辉杜彦良王俊芳苏利杰刘爱文梅琨侯建云宋少波向正新郑鹏冯晔赵子轩柏元强崔灿姚雄常书鹏柯晓乐陈治国黄美林王全虎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长江运输设备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