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碳中和的循环除尘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6826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碳中和的循环除尘设备,具体涉及循环除尘领域,包括第一导流机构,第一导流机构的一侧连通设有用于混合处理粉尘颗粒的混合机构,混合机构的底部连通设有用于降低粉尘颗粒流速的第二导流机构,混合机构的内部设有用于清洁其内腔的喷雾机构,第一导流机构包括第一导流罩,第一导流罩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导流罩,第二导流罩的外壁固定安装有挂架,第一导流罩与第二导流罩之间呈相互连通状态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使扇叶在受到气流冲击时,带动球形滑块滑动在圆形回流罩的内部,使进入圆形回流罩内腔的气体流向变成涡状气流,从而使气体中的粉尘不断碰撞粘合,加速气体中粉尘的降落。体中粉尘的降落。体中粉尘的降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碳中和的循环除尘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循环除尘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碳中和的循环除尘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碳中和是节能减排术语,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0003]目前传统的除尘方法,受诱导气流的影响会产生粉尘的飞散现象,如果没有适当的防护措施,这些粉尘将直接被操作人员吸进肺里,严重危害工人的健康,所以本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用于碳中和的循环除尘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碳中和的循环除尘设备,通过使扇叶在受到气流冲击时,带动球形滑块滑动在圆形回流罩的内部,使进入圆形回流罩内腔的气体流向变成涡状气流,从而使气体中的粉尘不断碰撞粘合,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碳中和的循环除尘设备,包括第一导流机构,所述第一导流机构的一侧连通设有用于混合处理粉尘颗粒的混合机构,所述混合机构的底部连通设有用于降低粉尘颗粒流速的第二导流机构,所述混合机构的内部设有用于清洁其内腔的喷雾机构,所述第一导流机构包括第一导流罩,所述第一导流罩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导流罩,所述第二导流罩的外壁固定安装有挂架,所述第一导流罩与第二导流罩之间呈相互连通状态设置,且所述第一导流罩的进风口处设有用于与第一导流罩相连接的挡尘帘,所述第一导流罩的内壁上依次等距设置有多个挡杆,且多个所述挡杆的外壁均转动连接有转筒,所述混合机构包括圆形回流罩,所述圆形回流罩连通设置在第一导流罩远离第二导流罩的一侧,所述圆形回流罩的竖直向中心线上连通设有排气管,所述圆形回流罩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用于与排气管相连接的环形托板,所述圆形回流罩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且所述滑槽的内腔滑动安装有球形滑块,所述球形滑块的外壁固定安装有衔接杆,所述衔接杆的外壁设有用于引导球形滑块进行移动的扇叶,所述衔接杆的外壁设有用于清扫环形托板上浮尘的毛刷,所述毛刷与扇叶呈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毛刷与扇叶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用于与衔接杆相连接的衔接套,所述第二导流机构包括第三导流罩,所述第三导流罩连通设置在排气管的底部,且所述第三导流罩的内腔等距设有多个阻尼板,所述阻尼板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减小气流流速的圆孔,所述第三导流罩的外壁固定安装有承托架。
[0006]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挡杆至少设置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挡杆关于第一导流罩的水平向中心线呈对称设置。
[0007]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流罩的形状呈弧形曲线状设置,所述第一导流罩的竖直向中心处设有一弯凹部,且所述第一导流罩的弯凹部内腔固定安装有衔接板,所述衔接板的内壁上铰接有多个衔接链,且多个所述衔接链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弹性套筒。
[000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导流罩的外壁上开设有插槽,所述第三导流罩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承托板,所述阻尼板插接在插槽的内腔,且所述阻尼板设置在承托板的顶部。
[000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球形滑块的数量设置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球形滑块围绕滑槽的内圆周线呈环形依次等距设置,多个所述球形滑块的内腔均固定安装有转杆,且所述转杆转动连接在滑槽的内腔。
[00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圆形回流罩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用于监测其内腔粉尘含量的粉尘监测仪,所述圆形回流罩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用于与粉尘监测仪相连接的控制器。
[001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喷雾机构包括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贴合在圆形回流罩的外壁并绕结在排气管的外壁,所述第一水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上固定安装有电子开关阀,且所述水泵的一侧连通设有第二水管,所述环形托板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用于与第一水管相连通的第三水管,且所述第三水管的顶部连通设有喷雾头。
[0012]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水泵与电子开关阀之间为电性连接,且所述控制器与电子开关阀、水泵之间为电性连接。
[0013]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一种用于碳中和的循环除尘设备的降尘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S1:将第二导流罩连通安装在室内的出气口处,气体从第二导流罩处进入第一导流罩内腔,气体吹动挡杆使其旋转,使得由直线运动进入第一导流罩内腔的气体往四周分散,引导气体在第一导流罩的入口处均匀进入第一导流罩的内腔;
[0015]S2:在S1步骤中进入第一导流罩内腔的气体顺着第一导流罩的形状走向进入圆形回流罩的内腔,并通过气体的流向吹动扇叶带动球形滑块滑动在滑槽的内腔,使得扇叶在圆形回流罩的内腔不停旋转,使进入圆形回流罩内腔的气体流向变成涡状气流;
[0016]S3:圆形回流罩内腔所形成的涡状气流与陆续从第一导流罩内腔移动进来的气体进行碰撞,从而使气体中的粉尘不断碰撞粘合,从而将气体中的小颗粒粉尘相互碰撞粘合成较大颗粒,并在重力的作用下落;
[0017]S4:在S2步骤中,当进入圆形回流罩内腔的气体中粉尘含量较大时,通过粉尘监测仪被检测并反馈出来,使得控制器接收到粉尘监测仪的反馈信息并将信息传输给电子开关阀,使得水泵运作将清洁水输送至第三水管从喷雾头处喷射出,且从喷雾头处喷射出的水将圆形回流罩内腔的气体进行增湿,从而使粉尘重量增大,使得粉尘受重力影响下落;
[0018]S5:下落的粉尘颗粒及气体从排气管处流通至第三导流罩内腔,气体经由阻尼板处时,受阻尼板内腔所开设的圆孔影响,使气体流动速度减小,同时增加含尘气流中粉尘的碰撞次数,加快粉尘降落,并使粉尘颗粒吸附落在阻尼板上。
[0019]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20]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圆形回流罩的内腔设有可旋转的扇叶,使得扇叶在受到气流冲击
时,带动球形滑块滑动在圆形回流罩的内部,使进入圆形回流罩内腔的气体流向变成涡状气流,使得气体在圆形回流罩内腔循环停留,并与后续进入圆形回流罩内腔的气体进行混合碰撞,从而使气体中的粉尘不断碰撞粘合,从而将气体中的小颗粒粉尘相互碰撞粘合成较大颗粒,并在重力的作用下落;
[0021]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圆形回流罩的内腔设有转杆对粉尘含量进行实时监测,当粉尘含量较大时,通过触发水泵进行运作,使得清洁水源从喷雾头处喷射出水雾,增强圆形回流罩内腔的湿度,从而打湿粉尘,加速粉尘的重量而快速掉落。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的A部结构放大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2的B部结构放大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混合机构和第二导流机构的结构剖视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5的C部结构放大图。
[0028]图7为本专利技术图5的D部结构放大图。
[0029]附图标记为:1第一导流机构、101第一导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碳中和的循环除尘设备,包括第一导流机构(1),所述第一导流机构(1)的一侧连通设有用于混合处理粉尘颗粒的混合机构(2),所述混合机构(2)的底部连通设有用于降低粉尘颗粒流速的第二导流机构(3),所述混合机构(2)的内部设有用于清洁其内腔的喷雾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机构(1)包括第一导流罩(101),所述第一导流罩(10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导流罩(102),所述第二导流罩(102)的外壁固定安装有挂架(106),所述第一导流罩(101)与第二导流罩(102)之间呈相互连通状态设置,且所述第一导流罩(101)的进风口处设有用于与第一导流罩(101)相连接的挡尘帘(103),所述第一导流罩(101)的内壁上依次等距设置有多个挡杆(104),且多个所述挡杆(104)的外壁均转动连接有转筒(105);所述混合机构(2)包括圆形回流罩(21),所述圆形回流罩(21)连通设置在第一导流罩(101)远离第二导流罩(102)的一侧,所述圆形回流罩(21)的竖直向中心线上连通设有排气管(22),所述圆形回流罩(21)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用于与排气管(22)相连接的环形托板(23),所述圆形回流罩(21)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24),且所述滑槽(24)的内腔滑动安装有球形滑块(25),所述球形滑块(25)的外壁固定安装有衔接杆(26),所述衔接杆(26)的外壁设有用于引导球形滑块(25)进行移动的扇叶(28),所述衔接杆(26)的外壁设有用于清扫环形托板(23)上浮尘的毛刷(27),所述毛刷(27)与扇叶(28)呈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毛刷(27)与扇叶(2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用于与衔接杆(26)相连接的衔接套(29);所述第二导流机构(3)包括第三导流罩(31),所述第三导流罩(31)连通设置在排气管(22)的底部,且所述第三导流罩(31)的内腔等距设有多个阻尼板(32),所述阻尼板(32)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减小气流流速的圆孔(34),所述第三导流罩(31)的外壁固定安装有承托架(33);所述球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