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组分环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626786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组分环氧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用双酚F环氧树脂和聚醚胺进行反应以生成第一组分;使用四缩水甘油胺型环氧树脂和聚丁二烯类橡胶进行反应以生成第二组分;将聚酰胺、三乙烯四胺和氢氧化铝进行混合以制得第三组分;将所述第一组分和所述第二组分进行混合以制得双组分环氧树脂前体,将所述双组分环氧树脂前体和双酚A环氧树脂进行混合以制得第一产物,将所述第一产物、硅烷偶联剂和氢氧化铝进行混合以制得主剂物料;将所述第三组分和所述主剂物料进行混合以制得所述双组分环氧树脂,解决了双组分环氧树脂在高强度与高剥离的条件下,耐高温性能差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一种双组分环氧树脂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一种双组分环氧树脂及其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组分环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双组分环氧树脂
,尤其涉及一种双组分环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双组分环氧树脂是由树脂组分和固化剂组分构成,由于双组分环氧树脂混合比例可调,混合方便,固化后产品性能均衡,是一类应用非常广泛的结构胶。
[0003]双组分环氧树脂中使用的四缩水甘油胺型环氧树脂,固化后Tg点高,耐温性好,非常适合耐高温需求的场合,但是实际应用当中,由于分子结构特性导致固化物的剥离强度很差,因此限制了四缩水甘油胺型环氧树脂的应用范围。
[0004]双组分环氧树脂由于本身的关系,造成了固化后产物的耐高温性能有缺陷,即使对双组分环氧树脂常温固化体系的产品进行加热后固化处理,产品的耐温性能依旧很差,难以满足在高强度与高剥离的条件下的耐高温性能需求。
[0005]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双组分环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避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组分环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解决了双组分环氧树脂剥在高强度与高剥离的条件下,耐高温性能差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双组分环氧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使用双酚F环氧树脂和聚醚胺进行反应以生成第一组分;
[0009]使用四缩水甘油胺型环氧树脂和聚丁二烯类橡胶进行反应以生成第二组分;
[0010]将聚酰胺、三乙烯四胺和氢氧化铝进行混合以制得第三组分;
[0011]将所述第一组分和所述第二组分进行混合以制得双组分环氧树脂前体,将所述双组分环氧树脂前体和双酚A环氧树脂进行混合以制得第一产物,将所述第一产物、硅烷偶联剂和氢氧化铝进行混合以制得主剂物料;
[0012]将所述第三组分和所述主剂物料进行混合以制得所述双组分环氧树脂。
[0013]本专利技术所述双组分环氧树脂的制备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使用双酚F 环氧树脂和聚醚胺进行反应以生成第一组分,通过使用四缩水甘油胺型环氧树脂和聚丁二烯类橡胶进行反应以生成第二组分,由于所述四缩水甘油胺型环氧树脂粘度高,而所述双酚F环氧树脂粘度低,先使用双酚F环氧树脂和聚醚胺进行反应以生成第一组分,能够使得所述聚醚胺在高温下反应不易发生爆聚;将所述第一组分和所述第二组分进行混合以制得双组分环氧树脂前体,由于所述四缩水甘油胺型环氧树脂内聚强度高,解决了所述聚醚胺的内聚强度低的缺点;将所述双组分环氧树脂前体和双酚A环氧树脂进行混合以制得第一产物,将所述第一产物、硅烷偶联剂和氢氧化铝进行混合以制得主剂物料,将所述第三组分和所述主剂物料进行混合以制得所述双组分环氧树脂,由于所述四缩水甘油胺型环氧树脂的耐高温
性,同时利用所述聚丁二烯类橡胶能够增韧且对Tg 影响小的能力,可以对双组分环氧树脂实现常温条件下固化,同时固化后的双组分环氧树脂拥有了良好的耐高温性能和剥离性能,解决了双组分环氧树脂剥离强度差以及在高温条件下剪切强度差的问题。
[0014]优选的,所述使用双酚F环氧树脂和聚醚胺进行反应以生成第一组分的步骤包括:将所述双酚F环氧树脂和所述聚醚胺混合后升温搅拌反应以制得所述第一组分后,将所述第一组分密封保存并放至常温备用。其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所述四缩水甘油胺型环氧树脂粘度高,而所述双酚F环氧树脂粘度低,先将所述双酚F环氧树脂和所述聚醚胺混合,能够使得所述聚醚胺在高温下反应不易发生爆聚。
[0015]优选的,所述双酚F环氧树脂和所述聚醚胺的重量份数之比为(1

5):1。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所述双酚F环氧树脂100

150重量份,所述聚醚胺30

100重量份。
[0017]优选的,所述使用四缩水甘油胺型环氧树脂和聚丁二烯类橡胶进行反应以生成第二组分的步骤包括:将所述聚丁二烯类橡胶研磨后,与所述四缩水甘油胺型环氧树脂混合后升温搅拌反应以制得所述第二组分,将所述第二组分密封保存并放至常温备用。其有益效果在于:将所述聚丁二烯类橡胶研磨是为了和所述四缩水甘油胺型环氧树脂混合,由于所述四缩水甘油胺型环氧树脂的耐高温性,同时利用所述聚丁二烯类橡胶能够增韧且对Tg影响小的能力,可以对双组分环氧树脂实现常温条件下固化,同时固化后的双组分环氧树脂拥有了良好的耐高温性能和剥离性能。
[0018]优选的,所述四缩水甘油胺型环氧树脂和所述聚丁二烯类橡胶的重量份数之比为(2

5):1。
[0019]优选的,所述第二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所述四缩水甘油胺型环氧树脂100

150重量份,所述聚丁二烯类橡胶30

50重量份。
[0020]优选的,所述升温搅拌反应的温度为50

100℃,所述升温搅拌反应的时间为0.5

5h。
[0021]优选的,所述第一组分与所述第二组分的重量份数之比为1:(1

8)。
[0022]优选的,所述双组分环氧树脂前体,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所述第一组分20

80重量份,所述第二组分100

150重量份。
[0023]优选的,所述双组分环氧树脂前体和所述双酚A环氧树脂的重量份数之比为(1.6

10):1。
[0024]优选的,所述第一产物,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所述双组分环氧树脂前体100

150重量份,所述双酚A环氧树脂15

60重量份。
[0025]优选的,所述主剂物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所述第一产物115

210 重量份,所述硅烷偶联剂1

5重量份,所述氢氧化铝25

65重量份。
[0026]优选的,所述硅烷偶联剂为KH

560。
[0027]优选的,所述第三组分与所述主剂物料的重量份数之比为(0.35

1):1。
[0028]优选的,所述双组分环氧树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所述第三组分35

100重量份,所述主剂物料100重量份。
[0029]优选的,所述第三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所述聚酰胺30

50 重量份,所述三乙烯四胺1

5重量份,所述氢氧化铝45

70重量份。
[0030]优选的,所述氢氧化铝的目数为600

2000目。
[0031]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组分环氧树脂,通过所述双组分环氧树脂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具体步骤包括:双酚F环氧树脂和聚醚胺进行反应以生成第一组分;使用四缩水甘油胺型环氧树脂和聚丁二烯类橡胶进行反应以生成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组分环氧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使用双酚F环氧树脂和聚醚胺进行反应以生成第一组分;使用四缩水甘油胺型环氧树脂和聚丁二烯类橡胶进行反应以生成第二组分;将聚酰胺、三乙烯四胺和氢氧化铝进行混合以制得第三组分;将所述第一组分和所述第二组分进行混合以制得双组分环氧树脂前体,将所述双组分环氧树脂前体和双酚A环氧树脂进行混合以制得第一产物,将所述第一产物、硅烷偶联剂和氢氧化铝进行混合以制得主剂物料;将所述第三组分和所述主剂物料进行混合以制得所述双组分环氧树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分环氧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双酚F环氧树脂和聚醚胺进行反应以生成第一组分的步骤包括:将所述双酚F环氧树脂和所述聚醚胺混合后升温搅拌反应以制得所述第一组分后,将所述第一组分密封保存并放至常温备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组分环氧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酚F环氧树脂和所述聚醚胺的重量份数之比为(1

5):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分环氧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四缩水甘油胺型环氧树脂和聚丁二烯类橡胶进行反应以生成第二组分的步骤包括:将所述聚丁二烯类橡胶研磨后,与所述四缩水甘油胺型环氧树脂混合后升温搅拌反应以制得所述第二组分,将所述第二组分密封保存并放至常温备用。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双组分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海峰吉明磊陈翠萍
申请(专利权)人:道生天合材料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