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粘接蓝膜的双组分聚氨酯导热结构胶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91776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易于粘接蓝膜的双组分聚氨酯导热结构胶及制备方法,涉及双组分聚氨酯结构胶技术领域,其包括多元醇组分和异氰酸酯组分;多元醇组分包括聚醚多元醇、生物基油性多元醇、异氰酸酯基硅烷偶联剂、第一导热填料、吸水剂、催化剂;所述异氰酸酯基硅烷偶联剂的一端由异氰酸酯基团封端,另一端由硅氧烷基团封端,所述异氰酸酯基硅烷偶联剂占所述多元醇组分中液体料的质量比<4wt%;在所述多元醇组分中,所述异氰酸酯基硅烷偶联剂与多元醇缩合反应生成硅氧烷封端的遥爪型树脂;所述异氰酸酯组分包括端异氰酸酯基预聚体、第二导热填料和润湿分散剂。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导热结构胶由于含有大量导热填料而导致导热结构胶的粘接性能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双组分聚氨酯结构胶,尤其涉及一种易于粘接蓝膜的的双组分聚氨酯导热结构胶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新能源电池铝壳外面往往会包覆一层绝缘膜,绝缘膜在进行粘接过程中,经常出现脱粘现象,主要原因是绝缘膜的外表面涂覆有一层防粘涂层,绝缘膜又被称为电芯蓝膜。如公开号为cn105751640a的中国专利记载了一种电芯蓝膜,参照图1,电芯蓝膜100包括防粘涂层10、第一pet聚酯薄膜20、第一蓝色丙烯酸树脂30、第二pet聚酯薄膜40和第二蓝色丙烯酸树脂50。目前大多防粘涂层都是硅系的,因此在新能源pack组装线上,通常需要对电芯蓝膜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粘接效果。

2、双组分聚氨酯导热结构胶通常用于粘接电芯的绝缘膜和液冷板。其中市场上常用的高导热双组分聚氨酯导热结构胶由于加入了大量的导热填料,不利于对包含有离型涂层(防粘涂层)的电芯蓝膜进行粘接,提高双组分聚氨酯导热结构胶对电芯蓝膜的粘接强度对提升电池整体的可靠性有重大的意义。

3、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低极性树脂的添加改变双组分聚氨酯导热结构胶的极性,来提高对电芯蓝膜的粘接强度,公开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于粘接蓝膜的双组分聚氨酯导热结构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元醇组分和异氰酸酯组分,按质量份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分聚氨酯导热结构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酸酯基硅烷偶联剂为异氰酸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异氰酸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一种或两种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分聚氨酯导热结构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醇组分中的聚醚多元醇的分子量为400-20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分聚氨酯导热结构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基油性多元醇为大豆油、蓖麻油、棕桐油、氢化蓖麻油、改性蓖麻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于粘接蓝膜的双组分聚氨酯导热结构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元醇组分和异氰酸酯组分,按质量份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分聚氨酯导热结构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酸酯基硅烷偶联剂为异氰酸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异氰酸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一种或两种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分聚氨酯导热结构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醇组分中的聚醚多元醇的分子量为400-20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分聚氨酯导热结构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基油性多元醇为大豆油、蓖麻油、棕桐油、氢化蓖麻油、改性蓖麻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分聚氨酯导热结构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异氰酸酯基预聚体由分子量2000-4000的聚醚多元醇与异氰酸酯单体反应生成,所述端异氰酸酯基预聚体的nco含量为15-2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组分聚氨酯导热结构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酸酯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鸿亮吉明磊陈翠萍尚庆旗姚云思
申请(专利权)人:道生天合材料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