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模块以及光学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6687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07
公开了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模块和光学系统。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基部;壳体,布置在基部上;线圈架,布置在壳体中;磁体,布置在壳体上;上弹性构件,耦接至线圈架的上部和壳体的上部;第一线圈,布置在线圈架的外周表面上;电路板,布置在基部上;第二线圈,被布置成沿与光轴方向平行的第一方向与磁体相对;以及支承构件,耦接至所述上弹性构件并且被配置为支承壳体,其中,基部包括:切口部,形成在基部的拐角处,在第一方向上与支承构件相对;以及第一凹部,第一凹部从基部的下表面凹入,并且被布置成围绕切口部的至少一部分。成围绕切口部的至少一部分。成围绕切口部的至少一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模块以及光学系统
[0001]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2011308032.X、分案提交日为2020年11月19日、专利技术名称为“透镜驱动装置及包括该透镜驱动装置的摄像装置模块”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该第202011308032.X号中国专利申请为申请日为2016年2月1日并于2017年9月6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专利技术名称为“透镜驱动装置及包括该透镜驱动装置的摄像装置模块”的第201680014095.X号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实施方式涉及透镜驱动装置及包括该透镜驱动装置的摄像装置模块。

技术介绍

[0003]本部分中的说明仅仅提供与实施方式相关的
技术介绍
信息并且不构成现有技术。
[0004]最近,包含超紧凑型数码摄像装置在内的IT产品比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平板电脑和便携式电脑正在活跃发展中。
[0005]提供了包含传统的超紧凑型数码摄像装置的IT产品,该IT产品配备有透镜驱动装置,该透镜驱动装置具有自动对焦装置,该自动对焦装置用于通过调整透镜与图像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来对准透镜的焦距,该图像传感器用于将外部的光转换为数字图像或数字视频。
[0006]然而,在这种透镜驱动装置的情况下,可能存在由机械振动引起的共振的问题并且需要改进。
[0007]透镜驱动装置及包括该透镜驱动装置的摄像装置模块可以配备有通过粘合剂结合在一起的多个部件。因此,在使用粘合剂的粘合步骤期间可能出现组装缺陷并且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技术问题】
[0009]实施方式提供了透镜驱动装置及包括该透镜驱动装置的摄像装置模块,该透镜驱动装置具有下述结构:该结构能够抑制由在自动对焦或摄像装置抖动校正中可能出现的机械振动引起的共振。
[0010]另外,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可以减少在使用粘合剂的粘合步骤期期间的组装缺陷的透镜驱动装置。
[0011]可以通过实施方式实现的技术目的不局限于上文具体描述的内容,并且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从以下详细描述中更清楚地理解这里未描述的其它技术目的。
[0012]【技术解决方案】
[00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透镜驱动装置包括:线圈架,该线圈架的外周表面上布置有第一线圈;设置到线圈架的位置检测传感器;壳体,该壳体的内侧上布置有线圈架;上弹性构件,该上弹性构件布置在壳体的上侧上;以及支承构件,该支承构件构造成对壳体进行支承
以使壳体能够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移动,其中,上弹性构件被划分成多个部分并且所述部分中的至少两个部分在x

y平面中彼此平行地布置在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上,其中,至少两个部分可以布置成使得至少两个部分的一侧端部彼此相对。
[0014]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透镜驱动装置包括:线圈架,该线圈架的外周表面上布置有第一线圈;壳体,该壳体的内侧上布置有线圈架;第一磁体,该第一磁体固定至壳体;第二线圈,该第二线圈布置在第一磁体的下侧上以与第一磁体相对;印刷电路板,该印刷电路板布置在第二线圈的下侧上并且具有允许端子安装在其上的端子表面;以及基部,该基部布置在线圈架的下方并且使印刷电路板容纳并结合在该基部上,其中,基部的下表面可以具有设置有第一凹部的部分,其中,印刷电路板的端子表面结合至该部分。
[0015]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摄像装置模块包括透镜驱动装置以及安装在该透镜驱动装置上的图像传感器。
[0016]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壳体;线圈架,布置在所述壳体中;第一线圈布置在所述线圈架的外周表面上;磁体,布置在所述壳体上;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被布置成沿与光轴方向平行的第一方向与所述磁体相对;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布置在所述第二线圈的下方并且包括端子表面和形成在所述端子表面中的多个端子;以及基部,所述基部布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下方并且包括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所述端子表面对应的弯曲部分,其中,所述端子表面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侧表面弯曲并且通过粘合剂结合至所述基部的所述弯曲部分,其中,第一凹部形成在所述基部的下表面的结合有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所述端子表面的部分上。
[0017]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壳体;线圈架,布置在所述壳体中;第一线圈,布置在所述线圈架的外周表面上;磁体,布置在所述壳体上;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被布置成沿与光轴方向平行的第一方向与所述磁体相对;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布置在所述第二线圈的下方并且包括端子表面和形成在所述端子表面中的多个端子;以及基部,所述基部布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下方并且包括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所述端子表面对应的弯曲部分,其中,所述端子表面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侧表面弯曲并且通过粘合剂结合至所述基部的所述弯曲部分,其中,第一凹部形成在所述基部的下表面的一部分上,并且所述第一凹部围绕所述基部的所述弯曲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其中,所述上弹性构件包括四个上弹性构件,其中,所述支承构件包括与所述四个上弹性构件对应的四个支承构件,其中,所述四个上弹性构件的每一个包括:耦接至所述线圈架并且电连接至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的一个侧部;以及耦接至所述壳体并电连接至所述四个支承构件中的相应的一个的相对侧部。
[0018]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壳体;线圈架,布置在所述壳体中;第一线圈,布置在所述线圈架的外周表面上;磁体,布置在所述壳体上;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被布置成沿与光轴方向平行的第一方向与所述磁体相对;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布置在所述第二线圈的下方并且包括端子表面和形成在所述端子表面中的多个端子;以及基部,所述基部布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下方并且包括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所述端子表面对应的弯曲部分,其中,所述基部包括布置在所述基部的拐角处的切口部,并且所述切口部与所述基部的所述弯曲部分的前端和后端间隔开。
[0019]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基部;壳体,布置在基
部上;线圈架,布置在壳体中;磁体,布置在壳体上;上弹性构件,耦接至线圈架的上部和壳体的上部;第一线圈,布置在线圈架的外周表面上;电路板,布置在基部上;第二线圈,被布置成沿与光轴方向平行的第一方向与磁体相对;以及支承构件,耦接至所述上弹性构件并且被配置为支承壳体,其中,基部包括:切口部,形成在基部的拐角处,在第一方向上与支承构件相对;以及第一凹部,第一凹部从基部的下表面凹入,并且被布置成围绕切口部的至少一部分。
[0020]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基部,包括中空部;壳体,布置在基部上;线圈架,布置在壳体中;磁体,布置在壳体上;上弹性构件,耦接至线圈架的上部和壳体的上部;第一线圈,布置在线圈架的外周表面上;电路板,布置在基部上;第二线圈,被布置成沿与光轴方向平行的第一方向与磁体相对;以及支承构件,耦接至上弹性构件并且被配置为支承壳体,其中,基部包括:形成在基部的拐角处的切口部以及从基部的下表面凹入的第一凹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基部;壳体,布置在所述基部上;线圈架,布置在所述壳体中;磁体,布置在所述壳体上;上弹性构件,所述上弹性构件耦接至所述线圈架的上部和所述壳体的上部;第一线圈,布置在所述线圈架的外周表面上;电路板,布置在所述基部上;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被布置成沿与光轴方向平行的第一方向与所述磁体相对;以及支承构件,所述支承构件耦接至所述上弹性构件并且被配置为支承所述壳体,其中,所述基部包括:切口部,所述切口部形成在所述基部的拐角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支承构件相对;以及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从所述基部的下表面凹入,并且被布置成围绕所述切口部的至少一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凹部被配置为用于容纳多余的粘合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布置在所述基部与所述电路板之间的粘合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电路板包括:从所述电路板的侧表面弯曲的端子表面以及布置在所述端子表面中的多个端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基部包括耦接至所述电路板的所述端子表面的弯曲部分。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弯曲部分从所述基部的一侧延伸。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凹部围绕所述基部的所述弯曲部分的至少一部分。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基部的所述弯曲部分与所述切口部间隔开。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基部包括:形成在所述基部的上表面上的第二凹部,其中,多余的粘合剂引入到所述基部的所述第二凹部中。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基部包括中空部,并且所述第二凹部沿着所述基部的所述中空部的周向表面形成。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基部包括中空部,并且所述第二凹部包括彼此间隔开的多个第二凹部,并且其中,所述多个第二凹部沿着所述基部的所述中空部的所述周向表面布置。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线圈架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相沃刘庚皓李成国李圣民李准泽孙秉旭
申请(专利权)人: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