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区地质模型与三维基础地质模型融合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26645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06
一种矿区地质模型与三维基础地质模型融合的方法,包括:获取待融合的矿区地质模型,并将矿区地质模型进行模型格式转换和投影转换,并将矿区地质模型中的栅格模型转换为矢量模型;对转换后的矿区地质模型质量和精度进行判定;判断矿区地质模型和维基础地质模型无缝拼接是否满足项目融合目的;根据待融合模型的差异,划定模型融合的缓冲区,并判断缓冲区是否满足需求;对缓冲区内数据源进行处理和模型重建;完成几何拓扑层面模型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矿区地质模型与三维基础地质模型难以融合的问题。以融合的问题。以融合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区地质模型与三维基础地质模型融合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模型融合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矿区地质模型与三维基础地质模型融合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三维地质模型融合可以包括多种类型的模型融合,例如地上地下模型融合、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模型融合、矢量结构模型与栅格属性模型融合、大比例尺地质模型与小比例尺地质模型融合等等。
[0003]结构模型融合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把多个地质模型的有效地质信息合并到一个模型中,以方便模型展示分析应用;解决了同一地区的多个模型的展示分析应用的不便,催生了模型融合的需求;采用三维建模、模型展示分析的多种手段实现多个模型的信息合并到同一个模型中,这是模型融合的根本目的。并且融合后的模型在展示分析应用场景中应该完全代替融合之前的模型,不能损失原模型的有效信息
[0004]现有技术中,对于矿区地质模型与三维基础地质模型融合,是大比例尺的小范围矿区地质模型融合到小比例尺的大范围三维模型中,由于矿区建模范围内独有的小断层、小地层、小褶皱等大比例尺模型中独有的地质结构要素不应延长到三维模型中,因此,亟需一种矿区地质模型与三维基础地质模型融合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矿区地质模型与三维基础地质模型融合的方法。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矿区地质模型与三维基础地质模型融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8]S100.获取待融合的矿区地质模型,并将矿区地质模型进行模型格式转换和投影转换,并将矿区地质模型中的栅格模型转换为矢量模型;
[0009]S200.对转换后的矿区地质模型质量和精度进行判定;
[0010]S300.判断矿区地质模型和维基础地质模型无缝拼接是否满足项目融合目的;
[0011]S400.根据待融合模型的差异,划定模型融合的缓冲区,并判断缓冲区是否满足需求;
[0012]S500.对缓冲区内数据源进行处理和模型重建;
[0013]S600.完成几何拓扑层面模型融合。
[0014]进一步地,S100中,通过MapGIS将多种外部模型格式数据转为MapGIS格式,包括obj、3ds、dae、osgb、osg、stl、xml和x格式。
[0015]进一步地,S100中,通过MapGIS中批量投影模块进行投影转换,具体包括:设置源数据名称、源路径、源参考系、目的参考系和目的数据库;通过栅格转矢量模块将矿区地质模型中的栅格模型转换为矢量模型;具体包括:输入输出设置,包括网格模型路径和保存路
径;网格参数,包括网格原点、网格步长和网格数量在X、Y、Z方向参数;属性设置,包括追踪类型和属性字段。
[0016]进一步地,S200中,对转换后的矿区地质模型质量和精度进行判定,具体包括:模型拓扑是否正确、模型是否可以任意切割、模型成果是否完整、模型数据量是否合理、模型属性是否规范、模型的空间参考系是否完整、模型准确度是否合格、模型是否符合地质规律。
[0017]进一步地,S300中,判断矿区地质模型和三维基础地质模型无缝拼接是否满足项目融合目的,具体包括:判断结构模型融合的目的是否为了把多个地质模型的有效地质信息合并到一个模型中;判断结构模型融合的目的是否是要解决被融合模型的地质信息不一致的问题;判断结构模型融合的目的是否保留原模型的有效信息的前提下解决原模型的不一致问题;判断结构模型融合的目的在几何拓扑层面的模型融合是否降低模型质量。
[0018]进一步地,S400中,根据矿区地质模型与三维基础地质的差异,人工判定缓冲区的大小;具体的,待融合的两模型的地质差异越大,则缓冲区越大。
[0019]进一步地,S400中,判断缓冲区是否满足需求,具体包括:判断缓冲区是否过大,当缓冲区范围不应该超过矿区所在的三维基础地质模型建模单元格的一半面积,如果超过一半面积则说明三维基础地质模型有较大的质量问题或三维基础地质建模的剖面绘制不合理,需要对三维基础地质模型做局部更新优化。
[0020]进一步地,S500中,对缓冲区内数据源进行处理,具体包括:对缓冲区内的多种比例尺的地质图进行融合处理,以及对剖面、钻孔的整合以及所有建模数据源的一致性处理;对缓冲区内模型重建的方式为交互建模或者基于剖面支持地质图约束的自动建模,使重建后的模型要跟缓冲区边界剖面、缓冲区底面、缓冲区地表地质图等数据完全吻合,这样才能实现模型的无缝拼接。
[0021]进一步地,S600中,完成几何拓扑层面模型融合,具体包括:
[0022]定量分析新数据源与模型的误差大小,从新加入的建模数据源的边界处切割三维基础地质模型,对比切割出来的剖面与新建模数据源的边界;
[0023]从三维基础地质模型中切除更新区域模型,对被融合模型按一定缓冲区范围,从三维基础地质模型中切除模型,并保留切割范围的边缘剖面和底面,提取出被融合模型的底面和侧面;
[0024]构建缓冲区模型,把以上两步中获得的缓冲区边界面作为建模数据源,采用自动建模或交互建模方式完成缓冲区建模;
[0025]合并模型并做平滑处理,切割后的三维基础地质模型、被融合模型、缓冲区模型按地层属性进行自动合并,并拼接处进行显示层面的平滑处理。
[0026]进一步地,当矿区地质模型质量和精度不合格或者矿区地质模型和维基础地质模型无缝拼接无法满足项目融合目的或者缓冲区无法满足需求时,完成展示分析层面模型融合,具体的,展示分析层面的模型融合是在模型转格式和显示参数和属性结构统一的基础上,把矿区模型通过模型切割的方式直接填放在三维基础地质模型中,以达到矿区模型和三维基础地质模型可以共同展示、共同分析的效果,实现展示分析层面的融合。
[002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0028]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矿区地质模型与三维基础地质模型融合的方法,包括:获取待
融合的矿区地质模型,并将矿区地质模型进行模型格式转换和投影转换,并将矿区地质模型中的栅格模型转换为矢量模型;对转换后的矿区地质模型质量和精度进行判定;判断矿区地质模型和维基础地质模型无缝拼接是否满足项目融合目的;根据待融合模型的差异,划定模型融合的缓冲区,并判断缓冲区是否满足需求;对缓冲区内数据源进行处理和模型重建;完成几何拓扑层面模型融合。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矿区地质模型与三维基础地质模型难以融合的问题。
[0029]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3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一种矿区地质模型与三维基础地质模型融合的方法的流程图;
[003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区地质模型与三维基础地质模型融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00.获取待融合的矿区地质模型,并将矿区地质模型进行模型格式转换和投影转换,并将矿区地质模型中的栅格模型转换为矢量模型;S200.对转换后的矿区地质模型质量和精度进行判定;S300.判断矿区地质模型和维基础地质模型无缝拼接是否满足项目融合目的;S400.根据待融合模型的差异,划定模型融合的缓冲区,并判断缓冲区是否满足需求;S500.对缓冲区内数据源进行处理和模型重建;S600.完成几何拓扑层面模型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区地质模型与三维基础地质模型融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100中,通过MapGIS将多种外部模型格式数据转为MapGIS格式,包括obj、3ds、dae、osgb、osg、stl、xml和x格式。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区地质模型与三维基础地质模型融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100中,通过MapGIS中批量投影模块进行投影转换,具体包括:设置源数据名称、源路径、源参考系、目的参考系和目的数据库;通过栅格转矢量模块将矿区地质模型中的栅格模型转换为矢量模型;具体包括:输入输出设置,包括网格模型路径和保存路径;网格参数,包括网格原点、网格步长和网格数量在X、Y、Z方向参数;属性设置,包括追踪类型和属性字段。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区地质模型与三维基础地质模型融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00中,对转换后的矿区地质模型质量和精度进行判定,具体包括:模型拓扑是否正确、模型是否可以任意切割、模型成果是否完整、模型数据量是否合理、模型属性是否规范、模型的空间参考系是否完整、模型准确度是否合格、模型是否符合地质规律。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区地质模型与三维基础地质模型融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300中,判断矿区地质模型和三维基础地质模型无缝拼接是否满足项目融合目的,具体包括:判断结构模型融合的目的是否为了把多个地质模型的有效地质信息合并到一个模型中;判断结构模型融合的目的是否是要解决被融合模型的地质信息不一致的问题;判断结构模型融合的目的是否保留原模型的有效信息的前提下解决原模型的不一致问题;判断结构模型融合的目的在几何拓扑层面的模型融合是否降低模型质量。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区地质模型与三维基础地质模型融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400中,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晶刘春华朱恒华马瑜宏刘治政徐华李双刘彬彬张文马莉张贵丽刘华峰匡明星石劲一王殿东戚洪飞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地质调查院山东省自然资源厅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