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6600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节底座,通过设置在壳体下端的驱动电机的转动下,进而带动设置在驱动电机上方的连接杆一的转动,进而带动连接杆一上的主动皮带轮和螺纹杆一的转动,由于主动皮带轮的转动进而通过驱动皮带带动从动皮带轮的转动,进而带动螺纹杆二的转动,通过控制驱动电机的旋转方向,进而控制提升杆的上升与下降,进而控制提升板一和提升板二的上升与下降,进而控制底座高度的调节,通过设置在提升板二上伸缩油缸活塞杆的伸出与缩进,进而控制减震板的角度偏移,通过设置在壳体底部的万向轮可以使底座进行360度旋转,通过设置在上减震板和下减震板之间的减震弹簧可以增加底座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簧可以增加底座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簧可以增加底座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底座


[0001]本技术涉及底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调节底座。

技术介绍

[0002]在日常生产生活过程中底座被广泛地被应用,底座是用在各种器具底部、支撑各种器具的工具,传统底座的高度都是不可以调节的,不能根据需要调节底座的高度,比如,凳子由于高度固定,不能根据人们的身高进行调节,凳子得过高或者过低,坐上去都比较困难或者不舒服,传统的底座托板不可进行角度的倾斜,比如在对电路板等电子元器件进行组装和焊接过程中,会要求将操作台进行有角度的倾斜方便进行安装或焊接,长时间的低头工作也会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节底座,通过设置升降装置、角度调节装置和能够360
°
旋转的万向轮,能够实现对底座高度的调节和对上端面调节角度,方便推广。
[0004]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可调节底座,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设有角度调整装置,所述壳体底部且在壳体内底面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壳体下面固定设有万向轮;
[0006]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壳体底部的螺纹杆一和螺纹杆二,所述螺纹杆一和螺纹杆二下方设有螺纹杆驱动组件,所述螺纹杆一和螺纹杆二上设有提升杆,所述提升杆上对称设有丝杠螺母副一和丝杠螺母副二,所述丝杠螺母副一螺纹连接在螺纹杆一上,所述丝杠螺母副二套设在螺纹杆二上,所述提升杆两端且设有提升板一和提升板二,所述壳体内壁上设有导向槽,所述提升板一和提升板二在导向槽内运动;
[0007]所述螺纹杆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壳体下面的驱动电机和壳体底部的连接座,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上设有连接杆一,所述连接杆一上设有主动皮带轮,所述连接杆一的上端面与螺纹杆一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二下端设有连接杆二,所述连接杆二上设有从动皮带轮,所述连接杆二下端与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主动皮带轮和从动皮带轮之间设有驱动皮带。
[0008]进一步的,所述角度调整装置包括设置在提升板二上的油缸支撑板和固定设置在提升板一上的支撑板,所述油缸支撑板一端设有连接块一,所述油缸支撑板上设有伸缩油缸,所述伸缩油缸下端设有连接块二,所述连接块一和连接块二之间设有活动连接件一,所述伸缩油缸上端设有连接块三,所述连接块三和伸缩油缸之间设有活动连接件二,所述支撑板和连接块三上端设有翻转板,所述翻转板和支撑板之间设有活动连接件三,所述翻转板上端设有上减震板和下减震板,所述上减震板和下减震板之间设有均匀排列的减震阻尼。
[0009]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机为可逆转电机。
[0010]进一步的,所述翻转板的翻转角度为0

30
°

[0011]作为改进,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2]本技术的一种可调节底座,通过设置在壳体下端的驱动电机的转动下,进而带动设置在驱动电机上方的连接杆一的转动,进而带动连接杆一上的主动皮带轮和螺纹杆一的转动,由于主动皮带轮的转动进而通过驱动皮带带动从动皮带轮的转动,进而带动螺纹杆二的转动,通过控制驱动电机的旋转方向,进而控制提升杆沿着设置在壳体内壁的导向槽上下运动,进而控制提升板一和提升板二的上升与下降,进而控制底座高度的调节,通过设置在提升板二上伸缩油缸活塞杆的伸出与缩进,进而控制减震板的角度偏移,通过设置在壳体底部的万向轮可以使底座进行360度旋转,通过设置在上减震板和下减震板之间的减震阻尼可以增加底座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从而可以根据操作工况的不同和工人身高进行调节底座的高度和操作台的倾斜角度,进而达到适合工人最舒适的高度和角度,减少长时间的低头工作的时间,不仅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也保护了工人的身体健康。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可调节底座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可调节底座右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可调节底座角度调整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图;
[0017]图5为本技术图1中B处放大图;
[0018]附图标记对照表:
[0019]1、壳体;2、升降装置;201、螺纹杆一;202、螺纹杆二;203、螺纹杆驱动组件;2031、驱动电机;2032、连接杆一;2033、主动皮带轮;2034、连接杆二;2035、从动皮带轮;2036、连接座;2037、驱动皮带;204、提升杆;205、提升板一;206、丝杠螺母副一;207、丝杠螺母副二;208、提升板二;209、导向槽;3、角度调整装置;301、油缸支撑板;302、伸缩油缸;303、翻转板;304、活动连接件三;305、支撑板;306、连接块一;307、连接块二;308、活动连接件一;309、连接块三;310、活动连接件二;311、减震阻尼;312、上减震板;313、下减震板;4、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1]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0022]一种可调节底座,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顶部设有角度调整装置3,所述壳体1底部且在壳体1内底面设有升降装置2,所述壳体1下面固定设有万向轮4;
[0023]所述升降装置2包括对称设置在壳体1底部的螺纹杆一201和螺纹杆二202,所述螺纹杆一201和螺纹杆二202下方设有螺纹杆驱动组件203,所述螺纹杆一201和螺纹杆二202
上设有提升杆204,所述提升杆204上对称设有丝杠螺母副一206和丝杠螺母副二207,所述丝杠螺母副一206螺纹连接在螺纹杆一201上,所述丝杠螺母副二207套设在螺纹杆二202上,所述提升杆204两端且设有提升板一205和提升板二208,所述壳体1内壁上设有导向槽209,所述提升板一205和提升板二208在导向槽209内运动;
[0024]所述螺纹杆驱动组件203包括设置在壳体1下面的驱动电机2031和壳体1底部的连接座2036,所述驱动电机2031为可逆转电机,所述驱动电机2031输出端上设有连接杆一2032,所述连接杆一2032上设有主动皮带轮2033,所述连接杆一2032的上端面与螺纹杆一20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二202下端设有连接杆二2034,所述连接杆二2034上设有从动皮带轮2035,所述连接杆二2034下端与连接座2036转动连接,所述主动皮带轮2033和从动皮带轮2035之间设有驱动皮带2037。
[0025]所述角度调整装置3包括设置在提升板二208上的油缸支撑板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底座,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顶部设有角度调整装置(3),所述壳体(1)底部且在壳体(1)内底面设有升降装置(2),所述壳体(1)下面固定设有万向轮(4);所述升降装置(2)包括对称设置在壳体(1)底部的螺纹杆一(201)和螺纹杆二(202),所述螺纹杆一(201)和螺纹杆二(202)下方设有螺纹杆驱动组件(203),所述螺纹杆一(201)和螺纹杆二(202)上设有提升杆(204),所述提升杆(204)上对称设有丝杠螺母副一(206)和丝杠螺母副二(207),所述丝杠螺母副一(206)螺纹连接在螺纹杆一(201)上,所述丝杠螺母副二(207)套设在螺纹杆二(202)上,所述提升杆(204)两端且设有提升板一(205)和提升板二(208),所述壳体(1)内壁上设有导向槽(209),所述提升板一(205)和提升板二(208)在导向槽(209)内运动;所述螺纹杆驱动组件(203)包括设置在壳体(1)下面的驱动电机(2031)和壳体(1)底部的连接座(2036),所述驱动电机(2031)输出端上设有连接杆一(2032),所述连接杆一(2032)上设有主动皮带轮(2033),所述连接杆一(2032)的上端面与螺纹杆一(20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二(202)下端设有连接杆二(2034),所述连接杆二(2034)上设有从动皮带轮(2035),所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一楠董文军刘天慧张亮亮陈立明刘国峰谢丹吕德红孟阳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市科精信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