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涡扇涵道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63782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涡扇涵道组件,包括第一涵道壳和与所述第一涵道壳相连通的第二涵道壳,所述第一涵道壳内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一电机、第一定位销、第一桨毂、第一涡轮风扇叶及第一固定帽,所述第二涵道壳内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二电机、第二定位销、第二桨毂、第二涡轮风扇叶及第二固定帽,在所述涡扇涵道组件工作时,所述第一涡轮风扇叶与所述第二涡轮风扇叶的旋转方向相反。上述涡扇涵道组件结构简单、成本低,适用于载人飞行器。适用于载人飞行器。适用于载人飞行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涡扇涵道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飞行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涡扇涵道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现代喷气机分为四个种类,即涡轮喷气发动机、涡轮风扇发动机、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和涡轮轴发动机。涡扇发动机是所有种类里面使用最广泛、性能最先进的一种,所有民航和绝大多数战斗机都使用这种发动机。
[0003]目前,小型载人飞行器也可通过喷气动力飞行,但其通常承载一到两个人,不需要很大的推进力,而采用现有涡扇发动机的类型对于飞行器来说结构复杂、成本高及体积庞大,最为关键的是现有涡扇发动机在使用时会因电机转动产生的扭矩导致飞行器发生振动,飞行器的振动则会进一步导致其在起飞时产生偏航影响正常使用,实际操作时通常需要利用外力去纠正起飞时的振动现象以避免偏航的产生,使用时存在诸多不便。因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并适用于载人飞行器且不易发生振动的涡扇动力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涡扇涵道组件,其结构简单、成本低,适用于载人飞行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涡扇涵道组件,包括第一涵道壳和与所述第一涵道壳相连通的第二涵道壳,所述第一涵道壳内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一电机、第一定位销、第一桨毂、第一涡轮风扇叶及第一固定帽,所述第二涵道壳内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二电机、第二定位销、第二桨毂、第二涡轮风扇叶及第二固定帽,在所述涡扇涵道组件工作时,所述第一涡轮风扇叶与所述第二涡轮风扇叶的旋转方向相反。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涵道壳内设有第一安装座及若干个绕所述第一安装座的外壁周向分布的第一导流片,所述第一导流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座的外壁连接,所述第一导流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涵道壳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安装座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涵道壳内设有第二安装座及若干个绕所述第二安装座的外壁周向分布的第二导流片,所述第二导流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座的外壁连接,所述第二导流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涵道壳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安装座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涡轮风扇叶包括第一连接环及若干个环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环上的第一叶片,所述第一连接环套设于所述第一桨毂上。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桨毂的外周上设有若干个第一卡槽,所述第一连接环的内壁上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卡槽相适配的第一卡块。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涡轮风扇叶包括第二连接环及若干个环设于所述第二连接环上的第二叶片,所述第二连接环套设于所述第二桨毂上。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桨毂的外周上设有若干个第二卡槽,所述第二连接环的内壁上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二卡槽相适配的第二卡块。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涵道壳的进风口处设有喇叭口结构,所述喇叭口结构套设于所述第二涵道壳的进风口处。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机及所述第二电机均为无刷电机。
[0014]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一种涡扇涵道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电机驱动涡轮风扇叶转动提供飞行的动力,并在工作时使两个涡轮风扇叶的转动方向相反,以此来抵消电机转动的扭矩,消除振动,让飞行器不再需要外力去纠正因电机转动时产生的扭矩使飞行器发生偏航的现象,整体结构简单、重量轻、成本低,尤其适用于低空有电供应的载人飞行器。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涡扇涵道组件的分解图;
[0016]图2是采用本技术实施例的涡扇涵道组件的飞行器的示意图。
[0017]其中,1-第一涵道壳,2-第二涵道壳,3-第一电机,4-第一定位销,5-第一桨毂,6-第一涡轮风扇叶,61-第一连接环,62-第一叶片, 7-第一固定帽,8-第二电机,9-第二定位销,10-第二桨毂,11-第二涡轮风扇叶,111-第二连接环,112-第二叶片,12-第二固定帽,13-第一安装座,14-第一导流片,15-第二安装座,16-第二导流片,17-喇叭口结构,18-机身,19-集电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中采用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1]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是一种涡扇涵道组件,包括第一涵道壳1和与第一涵道壳1相连通的第二涵道壳2,第一涵道壳1内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一电机3、第一定位销4、第一桨毂5、第一涡轮风扇叶6及第一固定帽7,第二涵道壳2内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二电机8、第二定位销9、第二桨毂10、第二涡轮风扇叶11及第二固定帽12,在涡扇涵道组件工作时,第一涡轮风扇叶6与第二涡轮风扇叶11的旋转方向相反。
[0022]基于上述方案,通过电机驱动涡轮风扇叶转动提供飞行的动力,并在工作时使两个涡轮风扇叶的转动方向相反,以此来抵消电机转动的扭矩,消除振动,让飞行器不再需要
外力去纠正因电机转动时产生的扭矩使飞行器发生偏航的现象,整体结构简单、重量轻、成本低,尤其适用于低空有电供应的载人飞行器。
[0023]具体的,如图1所示,电机顶部正中心与定位销连接,将定位销拧紧在电机上,然后将桨毂对准定位销套入,桨毂就不会上下左右偏移,能够有效做到中心位置不偏心;然后将涡轮风扇叶套在桨毂上,再拧上固定帽完成组装。其中,第一涡轮风扇叶6与第二涡轮风扇叶 11中的一个顺时针旋转,另一个逆时针旋转,用于逆时针旋转的涡轮风扇叶需要配备顺时针拧紧的固定帽,用于顺时针旋转的涡轮风扇叶需要配备逆时针拧紧的固定帽。
[0024]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涵道壳1内设有第一安装座13及若干个绕第一安装座13周向分布的第一导流片14,第一导流片14的一端与第一安装座13的外壁连接,第一导流片14的另一端与第一涵道壳1的内壁连接,第一电机3与第一安装座13连接。
[0025]具体的,第一安装座13为空心圆柱形结构,其内径大于第一电机 3的外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扇涵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涵道壳和与所述第一涵道壳相连通的第二涵道壳,所述第一涵道壳内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一电机、第一定位销、第一桨毂、第一涡轮风扇叶及第一固定帽,所述第二涵道壳内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二电机、第二定位销、第二桨毂、第二涡轮风扇叶及第二固定帽,在所述涡扇涵道组件工作时,所述第一涡轮风扇叶与所述第二涡轮风扇叶的旋转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扇涵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涵道壳内设有第一安装座及若干个绕所述第一安装座的外壁周向分布的第一导流片,所述第一导流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座的外壁连接,所述第一导流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涵道壳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安装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扇涵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涵道壳内设有第二安装座及若干个绕所述第二安装座的外壁周向分布的第二导流片,所述第二导流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座的外壁连接,所述第二导流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涵道壳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安装座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宁王晓宇寇旭超赵伟伟刘云龙庞乐泉李涛
申请(专利权)人:同为智造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