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起模的铜件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63605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02
一种快速起模的铜件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上模座内具有模腔,下模座的上表面具有与模腔配合使用的成型块,下模座的底面固定有两对称分布的支承座,支承座的内侧壁设有沿支承座高度方向设置的通道,通道内设有沿其高度方向移动的第一起模件、第二起模件,第一起模件与第二起模件之间设有联动机构,联动机构在第一起模件未移动时对第二起模件提供下部支撑、在第一起模件移动时对第二起模件保持下部支撑并驱动第二起模件向上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脱模时具备预脱模和完全脱模两种方式,用以解决产品的构型特殊性,并能够提高起模效率。能够提高起模效率。能够提高起模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起模的铜件成型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制造铜件的模具
,尤其是一种快速起模的铜件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在模具的使用过程中,使用模具能够让铜件的制造更加的高效,可以节省大量的制备铜件的时间,在短时间内进行高速的机械化生产,保证了铜件的批量的制备,节省了制备,让铜件的制造成本不断的下降,满足了铜件厂家对生产铜件的使用要求。
[0003]目前由于成型产品与模具的紧密贴合导致制品的取出十分的不便,影响了脱模速率,不便于人们的使用,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实现快速起模的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快速起模的铜件成型模具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快速起模的铜件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上模座内具有模腔,下模座的上表面具有与模腔配合使用的成型块,下模座的底面固定有两对称分布的支承座,支承座的内侧壁设有沿支承座高度方向设置的通道,通道内设有沿其高度方向移动的第一起模件、第二起模件,第一起模件具有动力源并用以对成型后的产品预顶起,且允许在顶起产品时向外侧弯折并贴于产品下端,第二起模件用以对被预顶起后的产品完全顶起,第一起模件与第二起模件之间设有联动机构,联动机构在第一起模件未移动时对第二起模件提供下部支撑、在第一起模件移动时对第二起模件保持下部支撑并驱动第二起模件向上移动。
[0006]进一步完善,联动机构具有两个并位于第一起模件或第二起模件的前后两侧对称分布,其包括安装板、分隔块、两铰接的摆动臂以及用以连接两摆动臂的复位弹簧,安装板的端部固定于通道内并支撑于第二起模件下端,分隔块固定于安装板的外侧面的居中位置,摆动臂铰接于第一起模件,且允许摆动臂在第一起模件移动/未移动时支撑于第二起模件的下端/分隔块的下端。
[0007]进一步完善,分隔块的一外侧面与其自身的下端面之间设有倒角过渡,摆动臂的上端面与其自身的内侧面之间设有倒角过渡,并通过其自身的倒角过渡支撑于分隔块的倒角过渡。
[0008]进一步完善,摆动臂的上端面还设有未倒角过渡的平面并作为贴合面与第二起模件下端贴合。
[0009]进一步完善,两支承座之间安装有底板,底板的前侧面与后侧面均固定有两侧对称分布的两限位柱,摆动臂的下端外侧面具有钩部,钩部在第一起模件未移动时钩于对应的限位柱。
[0010]进一步完善,第一起模件包括第一移动板以及位于联动机构两侧对称分布的两第
一顶杆,摆动臂铰接于第一移动板,第一移动板的端部移动于通道,第一顶杆固定于第一移动板上端且其上段部分可折弯。
[0011]进一步完善,第一顶杆的上端头处开设有缺口,且缺口的上端面与其内侧面之间具有圆弧过渡。
[0012]进一步完善,第二起模件包括第二移动板以及第二顶杆,第二移动板的端部移动于通道,第二顶杆呈圆柱状并固定于第二移动板上端的居中位置。
[0013]本技术有益的效果是:
[0014]本技术在脱模时具备预脱模和完全脱模两种方式,用以解决产品的构型特殊性,并能够提高起模效率,预脱使得产品能够减少一部分与下模座的紧密性,且作用与产品的作用力小,产品不会对下模座造成剧烈摩擦,完全脱模则将产品提高至出模高度,便于出模,联动机构则实现第一起模件、第二起模件的先后移动,由此保证两次脱模方式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联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第一起模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产品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产品上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参照附图:这种快速起模的铜件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座1、下模座2,上模座1内具有模腔11,下模座2的上表面具有与模腔11配合使用的成型块21,下模座2的底面固定有两对称分布的支承座3,支承座3的内侧壁设有沿支承座3高度方向设置的通道31,通道31内设有沿其高度方向移动的第一起模件4、第二起模件5,第一起模件4具有动力源并用以对成型后的产品预顶起,且允许在顶起产品时向外侧弯折并贴于产品下端,第二起模件5用以对被预顶起后的产品完全顶起,第一起模件4与第二起模件5之间设有联动机构,联动机构在第一起模件4未移动时对第二起模件5提供下部支撑、在第一起模件4移动时对第二起模件5保持下部支撑并驱动第二起模件5向上移动。本技术的原理在于,通过第一起模件4、第二起模件5使得在脱模时具备预脱模和完全脱模两种方式,用以解决产品的构型特殊性,并能够提高起模效率,预脱使得产品能够减少一部分与成型块21的紧密性,且作用与产品的作用力小,产品不会对成型块21造成剧烈摩擦,完全脱模则将产品提高至出模高度,便于出模,联动机构则实现第一起模件4、第二起模件5的先后移动,由此保证两次脱模方式的成功率,第一起模件4的动力源采用气缸。
[0022]对于联动机构,联动机构具有两个并位于第一起模件4或第二起模件5的前后两侧对称分布,因此这两个联动机构的结构相同,机械动作也相同,其包括安装板61、分隔块62、两铰接的摆动臂63以及用以连接两摆动臂63的复位弹簧64,安装板61的端部固定于通道31内并支撑于第二起模件5下端,分隔块62固定于安装板61的外侧面的居中位置,摆动臂63铰
接于第一起模件4,且允许摆动臂63在第一起模件4移动/未移动时支撑于第二起模件5的下端/分隔块61的下端,安装板61用以安装分隔块62,并使得分隔块62保持不动,分隔块62使得两摆动臂63分隔一定间距,这样摆动臂63即便在复位弹簧63的牵扯下也能够保持间距,摆动臂63在跟随第一起模件4移动时,能够通过摆动使得摆动臂63沿分隔块62的外侧面向上移动,并在移动到位后作用在第二起模件5的下端,由此将移动力施加给第二起模件5,而且分隔块62保持不动的设置使得在摆动臂63在未作用于第二起模件5下端时,第二起模件5不会因为摆动臂63的驱动力产生移动,由此实现预脱模和完全脱模两种方式,同时对应的安装板61位于第二起模件5前端或后端的内侧,且间隔距离为一个摆动臂63的宽度,这样即不会对摆动臂63造成移动干涉,也能够对摆动臂63的内侧产生支撑性,使得摆动臂63的移动稳定且流畅。
[0023]在完成产品脱模后,气缸驱动第一起模件4复位,摆动臂63也随即下移并至分隔块62下端,其在复位弹簧33的作用下迅速向内移动并重新支撑于分隔块62的下端,而且也能够为第二起模件5的复位移动提供支撑,避免第二起模件5在移动时出现偏摆的情况,操控较为简单并且反应速度也较为快捷。
[0024]为了确保摆动臂63在摆动的同时也能够快速移动至分隔块62的侧部,分隔块62的一外侧面与其自身的下端面之间设有倒角过渡,摆动臂63的上端面与其自身的内侧面之间设有倒角过渡,并通过其自身的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起模的铜件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座(1)、下模座(2),上模座(1)内具有模腔(11),下模座(2)的上表面具有与模腔(11)配合使用的成型块(2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2)的底面固定有两对称分布的支承座(3),所述支承座(3)的内侧壁设有沿所述支承座(3)高度方向设置的通道(31),所述通道(31)内设有沿其高度方向移动的第一起模件(4)、第二起模件(5),所述第一起模件(4)具有动力源并用以对成型后的产品预顶起,且允许在顶起产品时向外侧弯折并贴于产品下端,所述第二起模件(5)用以对被预顶起后的产品完全顶起,所述第一起模件(4)与所述第二起模件(5)之间设有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在所述第一起模件(4)未移动时对所述第二起模件(5)提供下部支撑、在所述第一起模件(4)移动时对所述第二起模件(5)保持下部支撑并驱动所述第二起模件(5)向上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起模的铜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具有两个并位于所述第一起模件(4)或所述第二起模件(5)的前后两侧对称分布,其包括安装板(61)、分隔块(62)、两铰接的摆动臂(63)以及用以连接两摆动臂(63)的复位弹簧(64),所述安装板(61)的端部固定于所述通道(31)内并支撑于所述第二起模件(5)下端,所述分隔块(62)固定于所述安装板(61)的外侧面的居中位置,所述摆动臂(63)铰接于所述第一起模件(4),且允许所述摆动臂(63)在所述第一起模件(4)移动/未移动时支撑于所述第二起模件(5)的下端/所述分隔块(62)的下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起模的铜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块(62)的一外侧面与其自身的下端面之间设有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本笃华绪东金素巧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汇丰合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